雖然黑洞照片本身的版權問題很容易就弄清了,但由此引發的對於一系列版權亂像的社會大討論還在繼續深入中。

  一場人類科學史上的重大進展,卻讓一家中國公司掉入黑洞。(新華社 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組供圖/圖)

  一場人類科學史上的重大進展,卻讓一家中國公司掉入黑洞。

  2019年4月10日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發佈後不久,一家圖片版權代理公司“視覺中國”就將這張照片收錄到自家網站,並標記爲“版權所有”,商業性使用需要付費。視覺中國的員工還在社交網絡上警告自媒體人注意版權風險。

  這引起了之前飽受視覺中國版權訴訟之苦的媒體人的憤怒。人們很快發現,這張照片的版權屬於主導“事件界限望遠鏡”國際合作項目的歐洲南方天文臺(ESO),而ESO在其網站上明確宣佈,包括黑洞照片在內,其網站上發佈的照片、視頻、新聞稿等版權歸屬於ESO的素材都採用“知識共享 署名 4.0國際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簡稱 CC BY 4.0)授權,只要對其版權素材進行清晰的署名,就可以自由使用這些材料,無論是非商業性質的使用,還是商業性質的使用。

  歐洲南方天文臺在回覆中國媒體的問題時明確表示,視覺中國從未就版權問題聯繫過他們,但根據該機構網站所採用的CC許可協議,視覺中國可以自由使用黑洞照片,但是無權出售黑洞照片的版權。

  近年來,隨着中國自媒體的迅速膨脹,對照片等素材的使用需求劇增。但是早期自媒體多數不重視版權問題,從網上隨便搜索圖片使用。於是,不少像視覺中國這樣的圖片版權代理公司(圖片庫)開發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維權式營銷”,即以發侵權律師函或者侵權訴訟的方式獲取賠償金,或者逼迫違法使用者簽訂一攬子使用協議和解。

  爲了監測自家圖片的使用情況,各大圖片庫還開發了專門的搜索系統,可以在整個互聯網上搜索比對圖片的使用情況,一旦發現未經授權的使用,就會啓動維權模式。商業大數據網站天眼查的數據顯示,視覺中國的運營公司及旗下其他兩家公司涉及法律訴訟案件共12000多起,其中絕大部分是起訴他人圖片侵權。這只是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數量,沒有進入訴訟程序的就更多了。

  維護版權當然是合法正當的。但問題在於,圖片庫對其宣稱擁有版權的作品,並不一定真的有權售賣,比如此次的黑洞照片。網友們還發現很多視覺中國號稱擁有版權的圖片,實際上已經過了版權保護期(我國版權法規定,攝影作品自發表時間起享有50年版權保護期,過期後其財產性權利不受保護),還有很多法律規定不能進行商業性使用的作品(比如國旗、國徽的圖案),還有其他公司的logo等不可能授權給視覺中國的作品,也在視覺中國網站上被售賣。此外,以高額索賠逼迫簽署長期使用協議,也是圖片庫引起廣大自媒體人反感的一大原因。很多自媒體人稱圖片庫的作爲是“敲詐勒索”。

  雖然黑洞照片本身的版權問題很容易就弄清了,視覺中國也在自己的網站上做了修改。但是針對“視覺中國”們的怒火並沒有平息。很快,又有一家圖片庫“全景網絡”也宣佈關站自查。

  圖片庫的興起對促進中國互聯網上版權意識的提高、維護創作者權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授權狀態不透明、把自己無版權的作品拿來出售、對中小圖片使用者威脅利誘等亂象也廣泛存在。圖片庫公司理應維護自己和創作者的權利,但是首先自己要真的有權才行。

  國家版權局關注到了黑洞圖片引起的關注,在4月12日發佈公告表示,國家版權局重視圖片版權保護,依法維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要求各圖片公司要健全版權管理機制,規範版權運營,合法合理維權,不得濫用權利。公告還稱,國家版權局將把圖片版權保護納入即將開展的“劍網2019”專項行動,進一步規範圖片市場版權秩序。

  不僅是圖片,知識產權保護在中國一直都存在許多問題。而這一次,藉助黑洞事件,越來越多人開始想要釐清,版權究竟歸屬於誰、具體包括哪些權利、如何維權、版權中介的邊界在哪裏……一場黑洞引發的版權大討論還在繼續深入中。

  希望黑洞照片事件過後,中國的版權市場能夠更加規範。版權中介們的行爲也要更加規範、授權狀態要更加透明、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創作者能從自己的作品中獲得更大的權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