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就我個人而言,其實我是個歷史愛好者一直覺得自己的歷史知識很不夠用,因為所有的歷史古籍文獻資料都是有缺陷的,而考古發掘的珍貴文物總能填補起來歷史空白。需要不斷地去學習探索,值就是歷史的奧妙所在,同時又能夠學到一些知識認識到古人的文化智慧。每到一年的九一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抗日戰爭勝利日這些重大的節日之時,國家相關媒體就會發布相關的歷史文獻或文章讓人們以史為鑒,珍愛和平能夠知道這些相關的歷史事件讓我內心心存敬畏之心,懂得今天的和平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呀。可是現在的大多數年輕人都早以忘記這些歷史事件,每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吃喝玩樂忙工作忘記過去的慘痛教訓,尤其是在那個年代親歷者們老兵以及是受害者仍然在世之時。忘記歷史就是對那些人物那些給我們帶來幸福生活的英雄們最大的不尊重,如今連他們一個個的都在老去離開這個世界唯一能夠讓我們知道那段國恥家仇的歷史就剩下密密麻麻的文獻資料和正規的歷史文物了。

登上網路頭條的是打撈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被日軍擊敗沉入海底的經遠艦。要說中國自古以來唯一有一個敵人就是來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直到清朝才徹底解決。康熙皇帝自己都說自秦漢以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沒解決的問題到清朝不足為慮了。康乾盛世不過也是落日餘暉了,西方卻在此時突飛猛進進入了工業革命,閉關鎖國盲目自帶就這樣落後了,沒過多少年太平日子,就被西方列強用鴉片,堅船利炮打開了大門開啟了近代屈辱史的歷程。

「經遠艦」由德國伏爾鏗(Vulkan)造船廠建造,1887年底作為「致遠艦」的僚艦,入編北洋水師。著名將領鄧世昌

、林永升分別出任兩艦的管帶(艦長)。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戰在黃海北部大東溝海域爆發,北洋水師戰敗,共損失戰艦四艘。其中「經遠艦」受到四艘日艦圍攻,全艦官兵不畏強敵,英勇接戰,直至最終沉沒。

全艦僅有十六人倖存,管帶林永升及二百餘名官兵捐軀殉國。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7月至9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在遼寧大連莊河海域開展水下考古調查工作,搜尋、發現並確認了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沉艦——「經遠艦」。

這是繼 「致遠艦」之後,我國甲午海戰遺迹水下考古工作獲得的又一重大成果。甲午海戰第一階段,水下考古隊利用多波束等儀器設備採集遺迹數據,結合潛水探摸,結合地方志文獻研究,確認了「經遠艦」的準確位置。

艦體位於水下12米處的海床上,呈倒扣狀態,主體已被海底淤泥覆蓋。第二階段,水下考古隊在艦體外側進行抽沙作業,逐步揭露出艦體結構,並發掘清理出水文物。

9月15日,考古隊員在海床面以下5米處發現懸掛於艦舷外壁的木質髹金「經遠」艦名字牌,由此確證沉艦即為經遠艦。遺址中還發現一塊木牌,清晰書有「經遠」二字。艦體前端保存了艏柱、錨鏈、舷板等遺迹,外圍發現大量散落的艦體構件。水下考古清理出鐵、木、銅、鉛、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質各類遺物標本500餘件,種類十分豐富,包括鍋爐、斜桁、舷窗、艙門、鐵甲堡襯木等艦體結構,

毛瑟步槍子彈、左輪手槍子彈、37毫米炮彈、47毫米炮彈等武器裝備,

以及銼刀、扳手、旋柄等船載工具。此外,遺址中還還發現了53毫米格魯森炮彈、120 毫米炮彈引信等,均不見於「經遠艦」出廠檔案,推測為海戰爆發前緊急添置的武器裝備。

「經遠艦」水下考古成果是近現代沉艦水下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對於近代史、海軍發展史、世界海戰史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同時,「經遠艦」是德國設計製造裝甲巡洋艦的最早案例之一,它的發現為世界海軍艦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與2014年發現的「致遠艦」一樣,「經遠艦」沉艦遺迹是中日甲午海戰真實見證,它的發現還原了一段悲壯歷史,讓我們緬懷英烈,警鐘長鳴,銘記歷史教訓,進而發奮圖強。

眾多的歷史文物被打撈上來對我國研究近代化的海軍具有重要意義,填補了這段空白的歷史。有著屈辱的珍貴的歷史文物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讓我們普通人可以真切的看到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是如何被強國凌辱的,不忘國恥,展望未來;對建設一支現代化強大的海軍守護我國萬裏海疆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而我國也正在朝著建設一支世界一流的海軍努力,國產第一艘航母下水第二艘也在加緊製造,強國之夢近在咫尺需要我們全國人名共同努力建設和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

weixin.qq.com/r/jilYQH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