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傳統觀念普遍把梁山聚義稱之爲農民起義,官逼民反是其起義的根本原因。縱觀梁山109位頭領(108將+晁蓋)的職業構成與上山原因,真正的農民寥寥無幾,絕大多數頭領也並非逼上梁山。

  一、梁山頭領的職業構成

  梁山頭領的職業包括北宋公職人員、地主集團、平民階層與土匪。

  1、公職人員

  這類人員的經濟來源是國家的財政支出,換言之爲宋朝體制內人員,分爲軍事系統、政法系統、行政系統,總人數33人,天罡18人,地煞15人。

  軍事系統有:關勝(蒲東巡檢)、林沖(禁軍槍棒教頭)、秦明(青州指揮司統制)、呼延灼(汝寧州都統制)、花榮(清風寨副知寨)、魯智深(渭州經略府提轄)、董平(東平府兵馬都監)、張清(東昌府守將)、楊志(管軍提轄使)、徐寧(禁軍金槍班教師)、索超(大名府留守司正牌軍)、黃信(青州兵馬都監)、孫立(登州兵馬都監)、宣贊(步司衙門防禦使保義)、郝思文(弓馬教習)、韓滔(陳州團練使)、彭玘(穎州團練使)、聖水將單廷圭(凌州團練使)、魏定國(凌州團練使)、凌振(炮手)、龔旺(副將)、丁得孫(副將)

  司法系統有:朱仝(鄆城縣馬兵都頭)、武松(陽谷縣都頭)、戴宗(江州押牢節級)、雷橫(鄆城縣步兵都頭)、李逵(牢子)、楊雄(儈子手)、樂和(牢子)、李雲(縣衙都頭)、蔡福(儈子手)、蔡慶(儈子手)

  行政系統有:宋江(鄆城小吏)、裴宣(六案孔目)

  2、地主階層

  部分地主在梁山落草,掌握山寨財政,共12人,包括晁蓋5天罡6地煞,分別是晁蓋、盧俊義、柴進(前朝皇族後裔)、李應、史進、穆弘、扈三娘、孔明、孔亮、宋清、穆春、施恩(父親是管營,官二代)

  3、平民階層

  共計34人,天罡13人,地煞21人。吳用(私塾先生)、公孫勝(道士)、李俊(艄公、惡霸)、劉唐、朱富、白勝(閒漢)、阮氏三兄弟,張順、張橫(漁民)、石秀(屠夫)、解珍、解寶(獵戶)、燕青、杜興(家奴/管家)、蕭讓(書法家)、郭盛(販賣水銀)、安道全(醫生)、楊林(綠林好漢)、皇甫端(獸醫)、金大堅(石匠)、侯健(裁縫)、薛永(賣藝)、湯隆(鐵匠)童威、童猛(私鹽)、孫新、顧大嫂、王定六(開酒店)、焦挺(相撲手)、石勇(賭徒)、李立(惡霸)

  4、土匪/盜賊

  共30人,皆爲地煞。二龍山的魯智深、楊志、武松、施恩,白虎山的孔明、孔亮、少華山的史進、飲馬川的裴宣計入公職人員和地主階層。分別是少華山(朱武;陳達;楊春)、飲馬川(孟康;鄧飛)、清風寨(燕順;王英;鄭天壽)、黃門山(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原爲農戶)、對影山(呂方)、枯樹山(鮑旭)、芒碭山(樊瑞、項充、李袞)、梁山元老(宋萬、杜遷、朱貴)、桃花山(周通、李忠)、二龍山(張青、孫二孃、曹正)、登雲山(鄒淵、鄒潤)、強盜(鬱保四)、盜賊(時遷、段景住)。

  由此可見,公職人員(30.3%)、地主階層(11%)、平民階層(32.2%)、土匪強盜(27.5.7%)構成了梁山頭領(109)的總和。按照中國傳統的士農工商階層劃分,只有陶宗旺是農戶出身,爲地地道道的農民,如果把農業範圍擴大,如從事漁業的阮家兄弟、張氏兄弟(共5人),以及地主階層12人算上,共計18人,其比重爲16.5%。因此,把這場運動概括爲農民起義是不妥當的。

  二、梁山頭領落草原因

  “逼上梁山”這一成語來自於水滸傳,但是縱觀諸多頭領,鮮有因北宋政府的腐敗而被迫落草爲寇,落草原因如下:

  1、主動觸犯國家法令而落草者

  包括兩類人,一是落草爲寇的土匪(部分被逼迫造反的除外),一部分是主動犯罪而投奔梁山者,總計53人。

  (1)主動犯罪投奔梁山者:晁蓋、吳用、公孫勝、三阮、劉唐、白勝(劫生辰綱)、雷橫(打死白秀英)、石秀、楊雄、時遷(楊雄妻出軌,石秀與楊雄殺裴如海與妻)、戴宗、李逵、穆弘、李俊、張橫、張順、李立、童威、童猛、穆春、薛永、候健(江州劫法場,殺黃文炳)、朱富(爲救李逵,麻翻師傅李雲)、石勇(因賭博上打死人,逃在柴進莊上,送信給送宋江)、段景住(欲盜好馬送給宋江作上山見面禮,因被劫了馬而直接投奔)。共計27人。

  (2)落草爲寇後加入梁山:史進(少華山);孟康、鄧飛(飲馬川);燕順、王英、鄭天壽(清風寨);蔣敬、馬麟、陶宗旺(黃門山);呂方(對影山);鮑旭(枯樹山);樊瑞、項充、李袞(芒碭山);宋萬、杜遷、朱貴(梁山);周通、李忠(桃花山);張青、孫二孃、曹正(二龍山);鄒淵、鄒潤(登雲山);孔明、孔亮(白虎山);共計26人。

  2、兵敗或是受梁山構陷被迫上山者

  這類頭領主觀上不願意落草爲寇,分爲兩種類型:一是兵敗無奈投降者,二是受到梁山陷害二被迫落草者,他們實際上是受害者。總計33人。

  (1)兵敗投誠及推薦者:呼延灼、韓滔、彭玘、凌振(連環馬);關勝、索超、宣贊、郝思文、單廷圭、魏定國(兩徵大名府);董平、張清、皇甫端、龔旺、丁得孫(攻打東平府、東昌府,皇甫端被張清推薦上山)、扈三娘(三打祝家莊被林沖生擒上山);共16人。

  (2)受到梁山構陷而被迫上山者:盧俊義、燕青、蔡福、蔡慶(宋江想請盧俊義上山,設計陷害,使盧俊義蒙冤入獄,引發大名府之戰);秦明、黃信(宋江派小卒冒充秦明攻打青州,秦明一家老小被殺,只能落草);李應、杜興(三打祝家莊時被梁山假冒關差,捉拿上山)、朱仝(被吳用、李逵設計殺了小衙內)、楊志(生辰綱被晁蓋等劫)、徐寧(爲破連環馬,被湯隆設計賺上山)、蕭讓、金大堅(爲救宋江,被戴宗賺上梁山)、安道全(被張順殺死姘頭並題“殺人者安道全也”,)、李雲(押解李逵,被朱富陷害)、鬱保四(曾頭市人馬,被脅迫上山)、孫立(被弟弟孫新、弟妹顧大嫂脅迫造反,救解珍、解寶);共17人,除了孫立外有16人被梁山陷害上山。

  3、主動願意上山者,或受牽連上山。

  這類人並未犯下重大罪行,主動投奔梁山,分別是:楊林(戴宗推薦)、郭盛(遇到宋江)、宋清(受宋江連累)、湯隆(遇見李逵)、焦挺(遇見李逵)、王定六(遇見張順),總計6人,皆爲邊緣人。

  4、受到官府陷害被迫上山者

  這類頭領是真正意義上的被逼上梁山者,也分爲兩種類型,一是黑喫黑類型,自身行爲不正,受到陷害後落草;二是行爲無過錯,被迫落草。總計17人。

  (1)黑喫黑類型者有:宋江(私放晁蓋,殺死閻婆惜,題反詩被黃文炳識破);花榮(勾結時爲欽犯的宋江,與同僚決裂);柴進(與梁山勾結,一直窩藏欽犯,因李逵打死殷天錫被打入死囚牢);武松(殺死潘金蓮後刺配孟州,爲施恩作打手得罪了蔣門神等,被張都監誣陷刺配恩州,武松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武松醉打蔣門神實際是黑喫黑行爲);施恩(因武松殺了張都監一家而受到牽連,施恩本來就是當地黑惡勢力)。總計5人。

  (2)真正被逼上梁山者:林沖(妻子被高衙內看上,設計陷害)、解珍、解寶(被毛太公誣陷)、樂和、顧大嫂、孫新(爲救解氏兄弟)、朱武、陳達、楊春(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裴宣(得罪長官)、歐鵬(惡了本官),總計11人。

  (3)唯一的好漢:魯智深。魯智深爲救金翠蓮,誤殺鄭關西,逃至東京後又因救了林沖被迫落草二龍山,總計1人。

  由此可見,在109人中有53人因自身犯下重大罪行落草爲寇,比例高達48.6%,有33人是被脅迫落草爲寇者,比例高達30.2%,主動上山者6人,佔5.6%,有17是被逼上梁山,只佔15.6%。

  其中宋江、武松、花榮、柴進、施恩的上山有被他人陷害的因素,其自身行爲已經明確觸犯宋朝法令,其部分行爲是非法。因此只有12位頭領確實是被迫落草爲寇的,典型者如林沖,比例只佔11%。在12人中,唯有魯智深1人是路見不平而被迫落草的,梁山稱得上好漢的只有魯智深1人。

  把梁山頭領稱爲好漢,或是把梁山起義歸咎於北宋的腐敗是不合理的,只有少數人是被逼上梁山的。

  文:和風

  參考文獻:《水滸傳》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