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趙萌

  近日,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網站發佈了一條消息:3月27日,駐德國大使吳懇舉行招待會,歡迎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德對話論壇中方主席萬鋼訪問德國。論壇德方主席、德前聯邦教研部長沙萬女士以及來自德政府、議會、教育、科技、經濟、媒體等各界代表出席活動。

  據媒體此前披露,此次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率團於3月25日至28日訪問德國,參加中國駐德國大使館舉行的招待會是行程之一。

  從左至右分別爲吳懇、沙萬、萬鋼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待會上,吳懇大使介紹到,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於去年正式出任中德對話論壇中方主席。吳大使還表示,相信此訪將有力推進兩國在科技等各領域務實合作。

  頭銜

  關於萬鋼的頭銜,早年外界一直有“從跨國公司經理到部長”的描述,事實上這和他早年的工作經歷有很大關係,而且還不止“經理”和“部長”兩個頭銜。

  萬鋼是上海人,1969年他還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年,當時他離開家鄉,在吉林當了6年知青。1975年,萬鋼進入東北林業大學學習,之後十餘年,萬鋼的經歷一直和高校緊密聯繫在一起。1979年萬鋼回到家鄉,進入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所繼續深造碩士學位;1981年畢業後,他在母校同濟開始了4年的教師生涯;1985年,在經歷了數輪考試、獲得了世界銀行的獎學金後,萬鋼赴德國繼續深造;1990年,他取得了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機械繫博士研究生的學位,這之後萬鋼在奧迪汽車公司工作了10年,從基層工程師,做到了總規劃部的高級技術經理。有媒體曾報道,2000年聖誕節前夜,在收到同濟大學和科技部的邀請後,萬鋼毅然辭職。

  回國後,2001年起,萬鋼歷任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主任、同濟大學校長助理,副校長,同濟大學校長;2007年,任科技部部長;2018年3月,萬鋼卸任科技部部長。今年67歲的萬鋼目前的職務是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現在,萬鋼的一個新頭銜是中德對話論壇中方主席,於2018年正式出任。

  “德國通”

  3月27日,在中國駐德國大使館舉行的歡迎中德對話論壇萬鋼主席訪德招待會上,吳懇大使還提到,萬鋼是著名的“德國通”,長期關心和支持中德關係發展。

  對於“重返故地”,萬鋼致辭時表示,很高興作爲中德對話論壇中方主席訪德。談及中德關係,萬鋼表示,此訪通過同德各界人士交流,深感中德合作根深蒂固,前景廣闊,大有可爲。兩國雖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水平不同,但在很多問題上有相同或相近看法,利益契合點多,合作空間和潛力大。中德進一步加強全方位合作,不僅符合雙方利益,也有助於爲當前充滿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

  說起“德國通”,萬鋼曾在德國學習工作15年。外界還廣泛流傳着關於萬鋼剛到德國留學時的一個故事。

  剛到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學校規定,凡是外國留學生入校都先要進行德語入學考試。年輕氣盛的萬鋼不服氣:“我的德語這麼好,爲什麼還要參加德語入學考試?”

  學校外辦的老師很驚訝,兩百多年了,來這裏的外國留學生不知道有多少,但從來沒有人說德語好到不需要考試的地步!於是安排幾位教授跟萬鋼聊了整整一個小時,問了很多問題。結果是:同意免試。萬鋼也成爲了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參加德語入學考試而直接就讀的外國留學生。

  機制

  事實上,中德之間的對話機制不算少,有媒體曾報道,中德兩國間已經存在60多個不同級別的對話。

  那麼,中德對話論壇是一個怎樣的合作機制呢?

  據悉,中德對話論壇是2005年根據兩國總理倡議成立的高級別非官方論壇,旨在討論中德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合作,並向兩國領導人提出政策建議。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此前柏林、萊比錫、北京、上海、佛山等中德城市曾舉行過中德對話論壇。中德對話論壇原中方主席由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徐匡迪擔任。2015年徐匡迪赴德國參加中德對話論壇時曾指出,中德對話論壇已成爲兩國高級別非官方交流的重要平臺,爲兩國加深瞭解、擴大共識、增進友誼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6年7月,中德對話論壇在廣東佛山市舉行,這是中德對話論壇首次在國內的地級城市舉辦。來自中德兩國政治、經濟、文化、學術、新聞等領域的25位代表圍繞“中德在環保領域的合作以及德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經驗”等議題展開交流。

  行程

  根據新華社報道,此次訪問期間,萬鋼的行程還包括一系列會見和出席活動並發表演講。

  具體來說,萬鋼分別會見了中德對話論壇德方主席沙萬、德國基民盟主席克蘭普·卡倫鮑爾、聯邦交通部國務祕書比爾格和德國企業界、科研界代表,雙方就深化中德關係、民間交流及新能源技術合作等深入交換意見。

  汽車一直是萬鋼的專業領域,此次訪問期間,萬鋼還出席了第六屆德國電動汽車專業大會並發表演講。

  說起來,當時萬鋼回國任職和新能源汽車也有關係。

  《中華兒女》雜誌一篇文章曾寫道:1999年,應當時的教育部副部長呂福源邀請,萬鋼組織了德國汽車工業界博士工程師代表團回國訪問。這次回國給他的震動很大。當時國內盛行“汽車引進論”,認爲中國沒必要研究自己的汽車,中國汽車工業對國外的依賴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展望汽車社會能源、環保和交通的挑戰,萬鋼憂心忡忡,他撰文向國務院提出開發潔淨能源汽車、實現中國汽車工業跨越式發展的建議。

  “中國汽車產業要實現跨躍式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個切入口,我們完全有能力迎頭趕上並超越。”

  之後,時任科技部部長朱麗蘭訪問德國,當面正式邀請萬鋼以首席科學家的身份回國,主持汽車新能源技術的研究工作。

  汽車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產業一直是萬鋼的關注領域。2018年12月15日,萬鋼在《人民日報》的一篇撰文引起業內關注。萬鋼在《人民日報》第六版發表題爲《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文章,他在文中提到:純電動汽車的短板是續駛里程和充電時間,尚不能滿足量大面廣的遠程公交、雙班出租、城市物流、長途運輸等市場需求。爲此,應及時把產業化重點向燃料電池汽車拓展。

  萬鋼在文章中建議,將推廣新能源汽車作爲“藍天保衛戰”的重要戰略支撐,賦予新能源汽車用戶更多的路權和準購權,將道路交通電動化的規模、效益與城市大氣環境績效考覈掛鉤。

  同樣是在2018年12月,萬鋼在接受《中國汽車報》採訪時再次談及了新能源汽車,他說,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上汽集團時指出,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能不能佔領制高點,已經成爲當今世界汽車行業的競爭焦點。汽車行業是市場很大、技術含量和管理精細化程度很高的行業,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汽車一直是中德合作的重要領域。2018年7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德國默克爾共同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聯合聲明》顯示,雙方應繼續推進在綠色物流、航運業環境保護和替代動力技術、電動汽車和交通與燃料戰略等合作領域的交流。

  在此次訪問中,李克強總理對德國企業界表示,中方在汽車領域還會更多放開市場準入,希望與德方在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領域開展更廣泛的合作。

  資料 | 中國科協網站 中德駐德國大使館網站 新華社 外交部網站 中國政府網 中華兒女

  校對 | 葛冬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