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媒體 徐徜徉/文

  近兩天,圖片網站“視覺中國”因“黑洞”、國旗、國徽等圖片的版權歸屬問題引“爆”輿論關注。4月11日,天津市網信辦深夜約談視覺中國,責令該網站立即停止違法違規行爲,全面徹底整改。4月12日,天津市網信辦成立工作督導組進駐視覺中國網站進行督導檢查,對相關問題隱患提出具體整改意見並指導督促公司整改,對失職工作人員提出處理意見。

  受負面消息影響,視覺中國今日開盤無懸念跌停且持續到收盤,一天時間市值蒸發了20個億。

  公開信息顯示,自2011年起,視覺中國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55%以上。在採訪中,處理過多起相關訴訟的律師向《財經》新媒體揭祕了視覺中國的“生意經”。此外,據記者瞭解,視覺中國一張照片給攝影師的收入分成約爲25-30%左右。

  “一個黑洞”引發的血案

  4月10日晚9點多,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在中國上海和臺北、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亞哥、日本東京和美國華盛頓全球六地同時對外發布,這是人類首次通過圖像直觀地看到黑洞。

  長久以來,人類關於黑洞的探索在這一刻終於得到了影像印證。這張在全球多地同步公佈的“大片”,證實了神祕天體黑洞的存在,也使得愛因斯坦的百年猜想終得檢驗。本來是全球歡慶的一件喜事,卻在第二天(4月11日)發生了“變味”,有關“黑洞照片版權來自視覺中國”的消息開始在網上刷屏:

  10日晚,視覺中國網站上還能搜尋到“黑洞”照片,網站稱其爲“版權所有”的編輯圖片,“如用於商業用途,請致電400-XXX-2525或諮詢客服代表。”

  接着,有人扒出視覺中國連國旗、國徽的版權都有。《財經》新媒體查詢視覺中國網站發現,國徽圖片頁面“價格提示”顯示:“用於內文不低於150元,整版跨頁不低於500元,雜誌封面不低於1000元,商業使用價格另議。”此舉終引來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怒懟:

  在@共青團中央的該條微博下,鳳凰、蘇寧、百度、360等公司也紛紛發來質疑:爲啥公司logo的版權也屬於你們?

  面對質疑,視覺中國在11日下午發佈聲明,稱:“‘黑洞’照片屬於EventHorizon Telescope組織,視覺中國通過合作伙伴獲得編輯類使用授權。該圖片根據版權人要求只能用於新聞編輯傳播使用,未經許可,不能作爲商業類使用。”

  三小時後,視覺中國第一次發佈道歉聲明,未提及“黑洞”照片,但對國旗、國徽等不合規照片的情況進行了解釋:

  承認在國旗、國徽照片上違規了,那“黑洞”照片呢?12日一早,答案來了。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回覆其稱:“視覺中國的這種版權主張不合法,ESO從未、也不能將圖片版權轉讓給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且視覺中國從未就黑洞圖片聯繫過ESO,至少到目前爲止,沒有任何自稱是視覺中國代表的人聯繫過ESO。”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被天津市網信辦約談、國家版權局發話後,截至目前,視覺中國圖庫的網址已經無法打開,另一圖片網站“全景視覺”也已暫停服務,原因爲“進行升級維護,同時對站內所有產品進行全面審覈”。

  12日,視覺中國股價一直穩趴跌停板,一天之內市值蒸發了20個億。

  商業模式引發質疑

  律師揭祕視覺中國“生意經”

  據最新財報,2018年初至三季度,視覺中國合併層面營業收入7.01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20.97%,實現淨利潤2.20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35.31%。

  更驚人的數據是毛利率,自2011年起,視覺中國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55%以上,若單獨摘取主營業務視覺內容與服務,則毛利率接近70%,即便對比海外的成熟內容平臺,這樣的毛利率也十分可觀。

  視覺中國爲何這麼會賺錢?“黑洞”事件後,經緯中國創始人張穎轉發微博調侃:“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視覺中國的。”

  這句話的背後是別有深意的。去年7月,張穎曾對視覺中國“勒索式”商業模式進行過批評,張穎稱,視覺中國漫天開價索要幾十萬人民幣鉅額賠償,要挾企業籤年度合同。他認爲,從該公司收入角度來看,據說“戰果頗豐”。“侵權確實不應該,但這種漫天要價的商業模式更不應該,現在還變成了這家公司的核心商業模式,也是好笑了。”

  更有網友翻出某匿名用戶於2017年在“知乎”上的爆料:“視覺中國會將付費圖片‘故意’散發至所謂免費的圖庫網,坐等設計師‘上鉤’,還會定期對圖片進行檢索。”

  那麼,“釣魚式”銷售是否構成詐欺?廣東固信律師事務所律師謝友林表示:需要證明視覺中國存在“將付費圖片上傳至免費圖片網站”或“在網絡上掃描圖片、而後再去維權”的行爲過程,但找到實際證據很難。

  對於視覺中國的“生意經”,謝友林對《財經》新媒體進行了詳細的解讀,據其透露,她爲數家被視覺中國起訴的媒體擔任代理律師,“經手的案件有幾十起”。

  據謝友林介紹,在她所經手的一例案件中,視覺中國聲稱某品牌擁有某張圖片的版權,而後通過國外公證機構的公證,確認某品牌對某圖片擁有版權,而視覺中國則是該品牌在中國的代理人。如果有媒體或公司使用了這張照片,視覺中國就會委託律師到公司所在地的法院進行起訴。

  “從刑事立案角度,侵犯著作權必須是公司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複製發行其作品數量合計在500張(份)以上,或非法所得數額達到5萬元以上。”謝友林說。“視覺中國的起訴案沒有一例能夠達到以上要求,所以它採取的策略是是大批量對單個圖片進行單獨的民事訴訟,由法院判決後得到賠償款。”

  謝友林稱,視覺中國把數張沒有署名的圖片放在了上述品牌下,而後稱版權“屬於自己”,因爲公證處的公證證明是合法有效的,所以視覺中國的起訴往往能夠取得成功。

  “被告方多以敗訴收場的原因在於,律師無法證明某品牌是否真正存在,也無法證明未經署名的照片並不屬於該品牌,”謝友林繼續向《財經》新媒體解釋,“有些美國的公證書只能證明文件上的簽字是真實的,但對於文件所涉及的內容,其證明力度有限。但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只要認定爲你沒有這個圖片的版權,也沒有經過版權所有人的同意,就會認定你是侵權。”

  圖/謝友林提供。視覺中國公證書顯示,它享有以上所有品牌在中國的代理權

  《財經》新媒體查詢視覺中國2015年年報發現,當年其圖庫的數量已經達到2.69億張,擁有15000餘名簽約攝影師和藝術家,與GettyImages、ITN、BBC等全球240餘家知名圖片社、影視機構等版權機構獨家合作。

  然而,“黑洞”事件已經證實“視覺中國取得ESO版權授權”一事與事實不符,是否還有“授權”甚至“獨家授權”也存疑呢?謝友林表示:“由於涉及跨國法務事項,調查和取證的難度都非常大,一個一個進行覈實的訴訟成本過高,沒有一個被訴公司能承擔得起。”

  版權“衛士”轟然倒塌 是功?是過?

  公開資料顯示,視覺中國創立於2000年6月,是一家視覺影像產品和服務提供商,擁有中國最大的視覺內容互聯網版權交易平臺。

  除了視覺中國,國內主要的圖片庫還有全景視覺、東方IC、臺灣達志影像、新華圖片等。新時代證券研究報告顯示,視覺中國在商業類的有效市場份額達到50%,全景視覺爲20%;此外,視覺中國的媒體類有效市場份額也高達30%,是名副其實的“行業老大”。

  國內圖片市場格局 新時代證券/圖

  儘管“釣魚式”維權尚未得到證實,但視覺中國在版權維護方面確實進行了相當大力的投入。早在2016年,公司已經設有版權合規部,並開發圖像追蹤系統。2017年,視覺中國的圖片追蹤系統“鷹眼”正式亮相,維權行動升級。

  《財經》新媒體查閱視覺中國近幾年年報還發現,“版權服務費”的項目佔據了74.88%的營業成本。

  “視覺中國”曾將自己定位爲“版權衛士”。創始人柴繼軍和李學凌也是媒體記者出身,前者曾是《中國青年報》的攝影記者,後者是文字記者。不過,李學凌較早離開了視覺中國團隊,另創辦了歡聚時代(YY)。

  張穎發文質疑視覺中國的商業模式後,柴繼軍曾在接受36氪採訪時回擊稱,視覺中國所爲是在尊重知識產權,“圖片版權保護情況不甚樂觀,尤其進入自媒體時代,千萬級的社交媒體賬號出現,但是絕大多數都沒有 ‘先授權,後使用’的意識。”

  柴繼軍稱,2017年,視覺中國向版權方支付授權分成和相關服務費超過1.8億元人民幣。那麼,生產內容的攝影師們對此又怎麼說?

  據《財經》新媒體調查,視覺中國與簽約攝影師簽訂了保密協議,其中有“不接受公開採訪”的條款。但據一位已解約攝影師透露:“一張照片給攝影師的收入分成約爲25-30%左右”。

  圖/視覺中國旗下網站500px上有關簽約攝影師收入的說明

  據《財經》新媒體詢問的兩名攝影師都表示,25-30%這個比例在業內“比較低”,“至少應該40%-50%才正常”。但兩名攝影師同時都認爲,被侵權現象在攝影行業內非常嚴重,拋開視覺中國的違規行爲不談,付費圖片網站本身的存在有益於喚醒社會的版權保護意識。

  一位攝影師告訴《財經》新媒體:“當前的大環境是知識產權的違法成本太低,很多企業、個人都是直接網上搜圖來用,視覺中國畢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會對版權的重視,不少侵權方也付出了代價。直到如今,很多存在真正侵權行爲的機構還是覺得冤屈,這說明圖片的版權之路還很漫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