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孤獨等級表:一個人逛超市、喫飯、去咖啡廳、看電影、喫火鍋、唱ktv、看海、逛遊樂園、搬家、做手術……各有等級。

回想一下大學幾年,從從衆隨和到冷漠犀利;從無所事事到拼死拼活;從理想當然到憂慮重重。

某一刻,你是否也覺得孤獨過?

1

我一直覺得一直只和一個人要好是一件很酷的事,直到自己和這個人也越走越遠,轉身一看才發現原來大家的好友圈都已經固定,再難融入。

2

高中的時候,一個人參加運動會是全班來加油,大學的時候,是結束後自己在人羣中一個人回宿舍。

3

說不孤獨是假的,尤其是晚上做了熱鬧的夢醒來。

爲了驅散孤獨,談了一次戀愛。在戀愛中奮不顧身,恨不得把所有都給對方,到最後分開時卻悵然若失。

爲了驅散孤獨,我也嘗試着和室友一起喫飯,一起行動...然而,我與她們的愛好,三觀,口味,生活習慣都相差太大。我想這個沒有誰對誰錯,我不敢奢望和生活環境完全不同的人變得完全合拍。

當我習慣了獨來獨往一個人以後,反而沒那麼孤獨了。

4

大一的時候,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認識更多的人,爲自己結交到了來自天南海北的朋友而沾沾自喜。

我參選上了班長,加入了學生會,立志要在大學裏一展宏圖。可是沒過多久,自己就敗下陣來。虛情假意的人際關係,三觀不投的同學,毫無意義的部門活動,無一不在消耗着我對大學人際交往的熱情。

一天晚上母親打電話來問近況,我輕描淡寫地說挺好的,不用擔心。掛完電話後卻孤獨感爆棚。

5

畢業的那一天我是最後走的,與友人告別後我獨自走回宿舍,發現宿舍樓也差不多空了。

宿舍樓底下有一塊空地,有太陽的時候會曬着很多被子。陽光底下的被子,很好聞。但這個時候,空地就只剩下空了,心情五味成雜。

畢業過了很久,當然沒了那時的感觸。可還是能體會,當時的心情,是孤獨。

6

記得上大學前的那個假期,我提前就加了大學裏面那些所謂的新生羣、甚至還自己建了專業羣,在羣裏混的“風生水起”。我迫切的想要開學“見網友”,以至於我覺得來學校送我的爸爸是個累贅,他走時我完全沒有不捨甚至歡呼雀躍。

直到晚上,我收到了爸爸在返程的晚上路上給我發來的一個長長的短信:多少年了,爸爸都未曾哭過,可是今天走時,想到你是第一次來到陌生的城市,第一次離家,......在外不要事事爭強好勝,多謙讓,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平時寡言少語的父親竟都說了這樣的話,我是何其的不孝。

而後,我也爲此遭到了報應。當初一門心思固執的覺得離家越遠越好,離開這個保護罩去開闢自己的天地,夜深人靜時,獨處一室時,受委屈時,生病時,哭泣時,我才發現我當初有多麼蠢。

原來,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臨近傍晚時,是那樣的孤獨。

周國平的《論孤獨》中這樣寫道:無聊、寂寞、孤獨是三種不同的心境。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足。無聊屬於生物性的人,寂寞屬於社會性的人,孤獨屬於形而上的人。

孤獨≠無聊,對於大學生所說的孤獨也一樣。以上所列的孤獨感也許只是冰山一角,但這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不妨從現在開始,試着享受並珍惜一個人的時光。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