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世界上最帥的動物是什麼,我的回答一定是華北豹;但是你要是問,世界上最萌的動物是什麼,我一定回答:水獺。

  亞洲小爪水獺,圖片來自嘉道理中國保育

  微博、B站上,水獺是讓無數人日吸夜吸、以萌會友的網紅;但在現實中,我國的水獺長期以來卻像是活在信息的黑洞裏。

  “它們生活在哪裏,有多少,面臨什麼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這三個問題一直無人關注,等到這兩年搜尋答案之時,我們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水獺的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今天的推送來自於對兩篇“及時雨”科研文章的翻譯和整理,其中的結論來自於近年來的全國野外調查及問卷數據,以及有史以來的文獻彙總。對於水獺保護所需的這三個問題,我們終於有了清晰的答案。

  感謝嘉道理中國保育李飛和陳輩樂博士撰寫的《過去與現在:中國水獺的分佈與狀況(Past and present: the status and distribution of otters (Carnivora: Lutrinae) in China)》,和中山大學張璐老師等撰寫的《被忽視的水獺:過去400年的分佈變化以及保護現狀(The neglected otters in China: Distribution change in the past 400 years and current conservation status)》。另,感謝志願者匡遠亭同學所做的翻譯工作。

  那麼,就讓我們聊一聊水獺吧!

  全世界共有13種水獺,水獺作爲鼬科大家族的一員,無一例外都是頂尖的獵食者。它們伴水而生,水質,魚類數量,和淡水棲息地的健康都影響着獺獺們的數量與分佈。

  獺獺大家族,圖片來自IUCN,漢化來自物種日曆

  我國共有三種水獺,歐亞水獺(Lutra lutra),亞洲小爪水獺(Aonyx cinereus),和江獺(Lutrogale perspicillata)。

  由於水獺的超強適應能力,它們曾是中國的廣佈種,現在歐亞水獺在IUCN紅色名錄中被列爲近危,亞洲小爪水獺和江獺被評估爲易危。

  聽上去是不是不太糟糕?

  但是中國的現狀是這樣的:遠不如曾經豐富的水獺種羣其實大部分都是歐亞水獺,少數亞洲小爪水獺分佈在我國南部邊境,而江獺已銷聲匿跡長達數十年。

  江獺,圖片來源見水印

  亞洲小爪水獺,圖片來自網絡

  很多人一度以爲這張Bing的封面是海獺,其實人家是歐亞水獺。拍攝於蘇格蘭設得蘭羣島。Minden Picture

  消滅25733只水獺只要一年

  其實水獺在古代出鏡率就很高,2000多年前,“獺”一詞就被用來形容它們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它們水性極佳,捉魚技能又滿點,古人看中了水獺的本事,會馴養它們當作捕魚工具,少數偏遠地區至今還沿襲着這個傳統。

  下潛的水獺,彷彿是一條帶毛的魚。Koichi Murata via Twitter

  然則,水獺溜進魚塘偷魚時,又會被當作漁害,慘遭各種驅逐或殺害。甚至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樣的人獸衝突仍可見於不少魚塘和水庫。在論文庫中,還可查詢到許多同期的“除害良方”。

  偷魚?我沒幹過啊?fotoplatforma.plf

  除此之外,水獺的肝臟、骨髓和肉被廣泛用於中藥材,防水的皮毛更被認爲是保暖的上佳皮料,由此種種,1950-1980年間,它們被廣爲捕殺,水獺種羣在中國全境全面衰退。

  這裏給一個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白眼

  舉個栗子,1955年,光湖北省一年捕獲水獺的數量就超過14000只;而湖南省水獺皮毛最高的年產紀錄則高達25733張。

  從1950年到1980年,三十年時間裏,由於全國範圍的過度開發,包括吉林、安徽、福建、廣東和廣西在內的許多省份,其水獺皮毛製品的產量都下降了九成以上。

  這一地被繳獲的動物製品中含有1張孟加拉虎皮、581張金錢豹皮、778張水獺皮、2張猞猁皮,共1392張動物皮毛。

  來源:http://bj.sina.com.cn/art/2004-02-16/42358.shtml

  圖中所示爲自稱合法出售的水獺皮草。來源於網絡

  1989年,中國的三種水獺均被列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但是,被列爲保護物種並沒能拯救它們的命運,中國的水獺種羣仍在持續衰退。

  窺斑見豹,2010年中國東北長白山自然保護區調查了當地的水獺數量,個體數量僅及1975年時的1%,銳減了99%。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複雜,也許是因爲過度捕撈導致的獵物不足,水資源污染,以及水電站修建帶來的負面影響。

  如果,換一個更大的空間尺度,再把對比時間往前調——中國東北部,2000年代的水獺數量比之1950年代,也已縮減了92%。

  種羣數量的悲劇之下,物種的命運也近窮途末路。一個悲傷的事實是,中國的江獺已經數十年杳無音訊。(戳物種日曆:

  30多年了,我們連它們的糞便也沒有再次見到

  )

  日本動物園的歐亞水獺。拍攝者twitter:にゃいはは

  59年間僅14篇關於水獺現狀的論文

  而學者在整合有關我國水獺文獻的過程中發現,水獺作爲一種旗艦物種和淡水棲息地的頂級捕食者,長久以來竟然一直被研究人員所忽略。

  在1958-2017的59年間,我國研究者發表的有關水獺的中文文獻只有33篇,其中僅7篇關於水獺的種羣與分佈,2篇關於水獺的形態學,4篇關於如何捕獲與消滅水獺;篇數最多的則是關於水獺的繁殖與利用,共11篇。

  我百度一搜,大概就是這種畫風,水獺養殖哪家強?

  同期,與中國的水獺相關的英文文獻只有7篇,其中4篇關於金門的水獺種羣,3篇有關內地的水獺現狀。

  目前,我國只有兩個碩士研究生選擇水獺研究,仍沒有任何關於水獺的博士畢業論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自1986年成立以來,沒有資助過任何關於水獺的項目。

  科研人員對我國的249名野生動物從業人員(平均每人有8.5年的從業經歷,每年的野外時間有3.8個月)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只有54%的人正確識別出了水獺,僅48%的人瞭解水獺的習性。

  水獺除了喜歡江河湖沼,還喜歡在溪流、稻田和紅樹林內安家。圖片來源:年寶玉則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學界的關注尚且如此,何談民間。基礎調查尚且如此匱乏,何談科學保護。

  此時的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對水獺的棲息地和種羣變化的瞭解,並在瞭解的同時,保護好現存的種羣,此外,沒有任何捷徑。

  新加坡的野生江獺,圖片來自網絡

  現存分佈區約有1/3位於官方保護區之外

  基於近年來所有可信的影像數據,目前我們倖存的小可愛們的桃花源,其存留原因基本可歸爲如下三類:

  (1)靠兄弟:在管理得當的自然保護區內,該地水獺的生存往往受益於政府對如東北虎、大熊貓和稀有水禽等旗艦物種的有力保護;

  (2)靠信仰:在青藏高原等河流源頭地區,當地人出於宗教信仰,較少狩獵;

  (3)靠運氣:開發、污染等破壞尚未來臨的海岸線或淡水環境。

  近十幾年來水獺的分佈波動不大,主要都集中在水量充沛的流域,如圖們江、長江,黃河,漢水、珠江、九龍江等等。棲息地散落在江蘇省、青海、雲南、湖南、陝西、黑龍江等其他省份,海南島和臺灣也有零星分佈。

  2000年後,有57處確認有水獺的地點,黃三角爲歐亞水獺,紫星爲亞洲小爪水獺,藍色表明物種不詳,無江獺記錄。Zhang et al. 2018

  據統計,我國分佈最多的水獺仍然是歐亞水獺。

  2000年以後,確鑿記錄到水獺的地點共有57處,其中50處是歐亞水獺,3處是亞洲小爪水獺,4處未能識別物種,而對江獺的發現依舊是零。

  本就不多的分佈點中,大約有三分之一位於中國政府劃定的保護區之外。由於水獺身體顏色較少,無花紋,很難做個體識別,科學家對於這些種羣的大小和繁殖能力都未有透徹的瞭解。

  我們在新龍拍到的歐亞水獺就不在保護區內

  水獺保護迎來新紀元

  晚到勝過未到。近幾年來,願意守護水獺的保護組織和科研力量也在飛速成長,並且把正確認識水獺的姿勢源源不斷地傳遞給大家。

  在青海、新疆、海南島、浙江 、珠海、四川等地,對水獺的監測和保護正在或將要展開,水獺作爲水生生態系統的頂級物種,正在慢慢走入公衆的視野。

  水獺是非常可愛,但請別飼養它們。來源twitter: Koichi Murata

  青海的年保玉則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從2011年起就開始關注並監測三江源的歐亞水獺,近兩年來不僅從生態調查、更從文化層面爲自己家園的水獺立傳。最近他們發的水獺文章(戳年措:藏族人與水獺:千年後的道歉),我反覆讀了好幾遍,讀到藏族同胞給自己孩子取名爲“野生動物平安(意譯)”時,我擡起了頭,止住了想要留下的眼淚。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也從2017年起開始關注和着手三江源區域的水獺保護。(戳:在這座二十多萬人的城市,我們給水獺做了一場丰容)

  不久前,山水駐站三江源的韓雪松還就此做了線上分享,字詞間盡是對歐亞水獺的用心和尊重。

  圖片來源:年寶玉則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我們的老朋友嘉道理中國保育(KCC)自2012年起就開始系統地調查中國水獺的狀況。

  2016年,他們在雲南省的盈江拍攝到了亞洲小爪水獺在中國的首批生態影像資料,2017年初,與海南省吊羅山林業局合作成立了中國首支小爪水獺監測隊(戳:說說海南的水獺及保護);也在珠江口發現了歐亞水獺的殘存種羣……(戳:經濟特區可否保住最後的水獺)。

  今年4月,他們還將與IUCN水獺專家組、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合辦《第十四屆國際水獺研討會》,可以期待,中國對於水獺保護的重視將進入新的紀元。

  PS. 馬上就要舉辦第14屆國際水獺研討會了,這種時候,就需要志願者登場了!(報名戳:志願者招募|第14屆國際水獺研討會)

  中山大學瀕危動物行爲與保護實驗室自2016年以來也一直在關注水獺的研究和保護,他們和嘉道理、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合作,在四川唐家河、青海三江源、廣東珠江口開展了水獺調查,聚焦水獺的調查方法、種羣數量、食性、棲息地選擇及生態功能等內容,爲中國水獺保護提供了科學支撐。

  除此之外,我相信,還有一些我沒有提到的組織和個人在默默守護着水獺。希望在未來,會有更多的人關注散落在中國角落的水獺,一起守候它們的現在與未來。

  所有被遺忘的水獺都應該被重新認識,除了可愛,它們還有無數精彩值得我們去發現。

  參考文獻

  [1] Zhang, L., Wang, Q., Yang, L., Li, F., Chan, B. P. L., Xiao, Z., ... & Fan, P. (2018). The neglected otters in China: Distribution change in the past 400 years and current conservation statu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28, 259-267.

  [2] Li, F., & Chan, B. P. L. (2018). Past and present: the status and distribution of otters (Carnivora: Lutrinae) in China. Oryx, 52(4), 619-626.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