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汽車市場飛速發展,各大車企加快推陳出新,新車琳琅滿目。

  然而看似火熱的市場背後,卻是衆多車企的寒冷。市場飽和、競爭白熱化以及及消費信心下降,終會導致強者恆強,弱者則節節敗退。但即便如此,小型SUV市場依然有利可圖,近兩年疲態盡顯江淮推出了新車瑞風S4,試圖復刻昔日輝煌。

  在瑞風S4之前,瑞風S3曾因高度貼合市場需求有過短暫的銷量輝煌。但由於瑞風S3的品控不佳以及各種通病快速跌落神壇,江淮的品牌公信力和口碑也被拉低。如今的瑞風S4能否找回曾經的銷量輝煌,讓江淮重回發展快車道?

  造型略顯中庸

  如果說顏值是敲門磚,瑞風S4則很有可能被拒之門外。小型SUV的造型呈現兩極分化,要麼激進運動,如豐田CHR、吉利繽越;要麼時尚大氣,如大衆探歌、哈弗H2S等。相對於上述同級別對手來說,瑞風S4的外觀顯得比較中庸,雖然受衆羣體較廣,卻並不討小型SUV的主力軍—年輕人的喜歡。

  瑞風S4沒有驚豔的外觀造型很難引人注意。雖說外觀見仁見智,但想要成爲爆款,輕卡出身的江淮來還需在乘用車的外觀設計多下功夫。

  動力性能原地踏步

  動力方面,瑞風S4搭載了兩款不同排量的發動機,分別是1.6L自然吸氣發動機以及1.5T渦輪增壓發動機。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兩款發動機的基本參數:1.6L自吸發動機的最大馬力爲120匹,峯值扭矩150牛.米;1.5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最大馬力僅爲150匹,峯值扭矩210牛.米。

  而長安的1.5T發動機可達到178匹的馬力;吉利的1.5T三缸發動機也高達180馬力。數據上簡單對比看出,江淮自主的發動機性能在國內還較爲落後,而且瑞風S4兩款發動機都沒有采用缸內直噴技術,依舊是多點電噴,美其名曰成熟穩定,實質是陳舊落後。

  而細心發現,1.6L的發動機型號雖然與S3略有差異,但參數完全一致,發動機內部主體結構也相同。

  讓人擔憂的是,S3身上的那臺1.6L自吸發動機異響十分嚴重,投訴居高不下。果不其然,S4僅上市幾個月,就有車友反應發動機出現異響。相比一些主流自主品牌不斷加大核心動力技術的研發,江淮原地踏步等同於退步。

  安全保護不足

  國產車一直主打就是配置,以低售價高配置來抗衡合資車。但在瑞風S4身上,配置並沒有跟上主流。手動低配車型削減了無鑰匙啓動和進入功能、天窗、中控屏等輔助配置情有可原,畢竟受制於控制成本。

  但是全系車型15個版本都只配備了主副駕駛兩個氣囊,這是怎麼回事?安全氣囊是保護車內乘坐人員的重要配置,低配車型沒有也罷,高配車型只給兩個氣囊,顯然不符合如今的汽車安全標準,甚至想讓人爆粗口“尼瑪的真坑”。

  過去雖成歷史,也需謹記 S3的慘痛經歷

  瑞風S4的推出,目的就是替代原有的瑞風S3,再次衝擊小型SUV市場。回頭細看,瑞風S3的慘痛遭遇歷歷在目。喫胎偏磨和發動機異響的通病讓瑞風S3車主苦不堪言,時至今日,瑞風S3還是佔據着各大第三方汽車質量網站的自主品牌投訴榜的前列。

  瑞風S3的前車之鑑,瑞風S4想要打開市場大門,更需要吸取教訓,倘若再一次搬石頭砸自己的腳,2018年預計又要虧損7.7個億的江淮恐怕就再也站不起來了。

  與大衆共線生產成唯一亮點?

  其實與大衆共線生產,並不是指與大衆同平臺或者共同生產,而是採用了大衆的汽車一套生產標準。相對於往日瑞風S3不堪的品控,與大衆共線生產後,瑞風S4的品質想必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江淮方面極力鼓吹瑞風S4與大衆共線,最大限度與大衆扯上關係,其做法顯然有些過度營銷了。就如前文所提及的,瑞風S4在外觀、動力、配置上都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而剩下可宣揚的,只有“與大衆共線生產”這唯一的亮點了。

  面臨如今整體汽車市場環境轉冷,瑞風S4所肩負的擔子頗爲重大。長遠發展來看,江淮更需要提升自身的造車工藝和研發水平,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