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就寫過一篇文章,短信生的偉大死得窩囊,因爲,就技術而言,短信實際上依然有其發展的機會,但是,因爲垃圾短信的瘋狂,好東西也被玩壞了。

  不過,事情總是有轉機的。當微信成爲了“營銷專家”鍾愛的平臺之後,短信也逐漸被從困境中解脫出來,開始恢復正軌。

  據工信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短信業務量較上年同比增長14%。進入2019年,短信業務量增長的趨勢愈發明顯,僅1月至2月,全國移動短信業務同比增長17.3%,移動短信業務收入達到60.4億元,同比增長5.3%。

  按照官方的解釋,短信業務量的增長主要是因爲驗證碼等業務帶來的,而不再是各種垃圾營銷信息。

  短信這業務其實在很多方面非常好用,消耗的資源極少,傳遞卻很穩定,還往往具有強制打開功能,這就爲其企業業務發展提供了好的基礎。雖然大家已經不再習慣短信來回溝通,但通知和驗證碼依然有很好的價值。

  正如一位內行所說,其公司每個月都要向付費用戶推送相關數據及分析信息,短信是非常重要的溝通手段,這在當前是其他方式無法替代的。

  之所以被企業通知業務和驗證碼所青睞,主要就是,手機號碼實名制認證已基本完成,企業可利用短信直接對號碼進行身份驗證,這是即時通迅類軟件難以具備的優勢,而這一點幾乎成爲了互聯網企業目前發展業務時候最低價最安全的方式。

  我們來歷數一下短信的輝煌與衰落。根據中國移動公開數據,2000年中國手機短信息量突破10億條;2001年達到189億條;2004年,數字飛漲到900億條,2012年全國移動短信發送量達到8973.1億條。工信部數據,2009年全國春節期間的短信發送量達到180億條,此後逐年增長,直至2013年春節期間短信發送量累計達到311.7億條。

  2014年春節放假期間,全國移動短信發送量累計達到182.1億條,首次出現大幅下滑,同比降41.57%。除夕當日發送量達到110.4億條,同比下降了8.0%。但是,2015年春節假期7天內,全國移動短信發送量累計達到203.9億,同比上升。除夕當日,短信發送量828687萬條,同比下降25%。2016年春節假期7天內,全國移動短信發送量累計達到139.6億條,僅爲2015年的三分之二。之後,短信的使用量就不再成爲社會熱點。

  到了2017年,中國電信發佈公告,宣佈公衆類全網彩信、WAP增值業務、新聞早晚報、天翼快訊及天翼VIP專刊手機報業務將在2018年6月30日下線,停止向用戶提供相關服務。與此同時,大多數的基於短信的手機報業務也都開始停刊,用戶下滑而失去影響力。

  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在4G這個流量時代,短信卻意外的“復興”了,當然,也有更多人擔心這只是迴光返照。這幾年,即便是手機應用登陸,中國移動等也推出了“移動認證”,可以在底層一鍵登錄,不再需要手機驗證碼。

  不過,就短信的未來而言,5G開啓的物聯網時代將依然大有可爲。在物與物的連接中,短信或類短信的小流量業務一定會成爲溝通的主要載體,人們不再需要實時盯着手機屏幕來接收信息,而是信息隨時會主動提醒我們接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