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今日頭條悟空問題的邀請,回答的問題是:爲什麼古代的時候成吉思汗鐵騎能夠百戰百勝?下邊就是的原創回答。

  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可以從多方面去論述,如可以從成吉思汗的軍事天才角度去談,也可以從當時蒙古使用彎刀、火器等各種最先進武器去談,應該說是非常多的方面。

  我主要是研究民族文化,所以就從滿洲和蒙古共有的一些民族文化去解讀這個問題:

  一、蒙古民族和滿洲民族都屬於馬背上的民族

  從馬的品種來說,優良的品種都在滿蒙地區,而中原很少有馬種,所以每個蒙古人或滿洲人都會有好幾品馬,馬的品種又好,即使有一個馬出問題 ,馬上換一匹,一點不影響行軍或戰鬥。

  而中原古代馬很少,每人一匹都不好滿足,所以一般用馬拉的戰車,戰車和步兵肯定無法跟騎兵抗衡。

  二、戰爭目的

  現在說打仗就是打錢,對於古代也是一樣,戰爭消耗的資金非常大,沒有充足的國力,即使打贏戰爭,也是得不償失。

  如中原,你即使打過北方民族,那一片草原,你怎麼駐紮軍隊,怎麼管理?中原人是農耕民族,種地可以,把中原人強行遷移到草原,肯定也沒法生活。所以中原人要跟草原民族打,都沒有一個明確目的,

  (一)是你不可能把一個民族的人都消滅,

  (二)即使打勝,佔領草原對中原人也沒任何意義,

  (三)何況草原民族即使處於弱勢,一撤退,你中原來的軍隊面對茫茫草原,也找不到人。如敢深入,缺乏軍需跟上,一旦遭遇伏擊,就可能全軍滅亡。

  所以說,中原人跟草原民族打仗,那是不可能有贏的。最多是自己心理的勝利,只要對方撤退,那也別追,自己就宣佈勝利,有臉面的回去交差。至於有的地圖,把蒙古草原劃入中原王朝地圖,只能呵呵。

  同理,北方民族一般也不會輕易入主中原,因爲對遊牧民族或漁獵民族,那些耕地對北方民族也沒有意義。所以雖然北方民族一直具有軍事上領先地位,但真正入主中原的並不多。往往是因爲有人出主意,激發統治者的野心,才考慮長期佔有中原。比如當時的蒙古入主中原,也是因爲耶律楚才,他建議長期統治中原,可以向人民收稅,這樣得到利益會長久。而清軍入關,則是吳三桂邀請進來提死去的崇禎帝報仇。

  三、軍需供應

  古代中原有一句話叫人馬未到,糧草先行。就是說打仗需要軍需物資跟上,再有需要要徵兵服役,還要給每位士兵配武器。而且中原人是農耕民族,喜歡種,老婆孩子熱炕頭,本本分分生活就好。被抓去當兵,肯定不願意。打仗也是被迫的,沒有主動積極性。而且最簡單也要教教怎麼使用武器的軍事訓練吧,組織起來的人喫喝拉撒睡日常問題都需要解決。

  相反看看滿洲和蒙古的情況,北方民族天生就是戰士,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爲對付野獸,早就學會使用各種武器。所以北方民族的人本身就是戰士,不用訓練。需要打仗,全民皆兵,自備武器、乾糧,國家不需要任何支出。像蒙古人,帶點牛肉乾和水就可以,而且需要喫飯,在馬上就能解決。兵貴神速,所以蒙古人行軍速度也快的多。還有就是蒙古馬,雖不如洋馬高大,但喫苦耐勞,可以長時間行軍,這些特點是其他馬不具備的。

  蒙古人和滿洲人的參戰積極性高,沒有強迫徵兵,都爭先恐後願意去打仗。因爲打勝會合理分配戰利品,也就是說不許私自拿戰利品。對戰死戰傷的軍烈屬要給優厚撫卹金,安慰軍烈屬,也能培養戰爭不畏死亡勇往直前的精神。分戰利品是要非常合理分配。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