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 因爲這一不成文的規定,古代中探花,會比中狀元還高興?

  全國這麼多人裏考進前三,絕對的厲害。如果狀元的文筆韜略第一的話,那探花在這方面排名第三。不成文的規定是探花必須得挑選那種長得出衆的人。

  比如古龍武俠小說中的小李探花李尋歡。

  文筆比不過狀元,探花容貌排名第一。而且,每次開榜的時間,又是京城各家各戶嫁女的高峯期,在看榜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被大戶人家捉回去拉郎配,成了女婿。

  探花是最火熱的人選。

  愛情事業雙豐收,自己容貌又是出衆,中探花怎不比狀元還高興?但這是錯誤的認識

  科舉制度生於隋朝,確立在唐,宋完善,明清發展到了鼎盛。

  其中的前三名,被稱一甲三名,又叫三鼎甲。很多人不由自主會貼標籤:第一名是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春風得意馬蹄疾)

  但是,這三個名字最早一起出現在南宋,最晚是在明朝。之前,則是先後依次分別出現。

  經由門下省寫狀子,呈報給皇帝,狀子的頭名就叫“狀頭”。但是狀頭不好聽,所以索性改成了“狀元”。

  榜眼在北宋宋太宗年間。狀元在紅榜最頂尖正中的位置,左右是二三名,猶如一個人的額頭眼睛。所以,二三名合稱“榜眼”。

  有意思的是探花卻先出現於榜眼。但它確切的含義不指名次,更不是指科舉第三名。這只是一種戲稱。人人都有機會充當。

  每當科舉結束,那時恰逢長安杏花開。朝廷便組織今年的今科進士,一起吃個飯,賞杏花。來一場遊園盛會。又叫杏花宴。

  (一日看盡長安花)

  會上,會在幾多進士中擇取兩個年少,又英俊的人,在園裏採摘杏花,以迎狀元。這二人被世人稱“探花使”。當時的李淖在自己的《秦中歲時記》中寫道:

  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爲探花使,遍遊名園,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罰

  當晚唐的崔諤被選中探花使時,賦詩道:

  探花時節日偏長,恬淡春風稱意忙。

  每到黃昏醉歸去,詑衣惹得牡丹香

  從詩中不難感受到崔諤字裏行間所流露出的那種喜悅。

  衆多人中,被選中成爲探花朗二人之一,在一羣盛宴裏,出頭出彩,怎不高興?得到機會,當然高興了,當然會比狀元還高興。

  但是之後,一直到明朝,誰當狀元,誰當榜眼以及誰是探花,這是皇帝親定。皇上看誰不順眼,本是狀元的人也會被擼到探花。比如這位永樂年間的倒黴鬼孫曰恭。曰恭合字就成暴,朱棣一看,心裏不樂意了,朱棣是搶了侄子朱允炆的龍椅,但在位期間一直勵精圖治。怎麼會成暴呢?

  於是改探花邢寬爲狀元,孫曰恭成了探花。

  雷霆雨露,均是天恩。誰是探花,皆由君上來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