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公佈市售手機殼品質測試調查結果,有12件樣品標示不符合《商品標示法》規定,不合格率高達60%。(圖/消基會提供)

臺灣智慧型手機普及,根據統計,2017年臺灣智慧型手機銷量約為733萬支,普及率高達9成,資策會「2017年4G行動生活使用行為調查」的報告也指出,國人近8成每天使用手機超過2小時,其中更有28.1%的重度使用族羣每天使用超過5小時。許多人為了手機美觀,會購買手機殼、手機套,卻衍生許多問題。


消基會今(7)日公佈市售20件手機殼品質測試調查結果,只有8件標示符合《商品標示法》第9條的規定,其餘12件樣品都有標示缺失;在重金屬(鉛、鎘)含量測試方面,1件樣品檢出微量的鉛及鎘;塑化劑含量測試部分,2件樣品檢出DEHP塑化劑,含量介於0.8到1.0%之間。


雙酚A溶出測試,3件樣品溶出量介於0.1到0.2 ppm之間;雙酚A含量測試,5件樣品未檢出雙酚A,7件樣品含量介於3到10ppm之間,8件樣品含量介於11到99ppm之間。


消基會表示,這次檢測共有12件樣品標示不符合《商品標示法》規定,不合格率高達60%,業者應立即改善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購買手機殼時,除了適合的手機型號外,只能從標示得到該產品的資訊,但這次許多購自網站的產品都沒有標示材質、製造或進口廠商資訊等訊息,有些甚至沒有任何中文標示。


消基會強調,今年1月消保處公佈市售37件塑膠手機殼,結果也發現高達33件樣品標示不符合規定,其中有不少知名品牌,顯示業者沒有落實商品標示法的規定,政府應嚴加督導且不定期抽查手機殼的標示,並針對消費者於網站購物比率與日俱增的現況,研議針對拍賣網站或購物網站業者課予一定協同檢視查察義務的規範,以保障消費者的基本權益。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
矽晶圓、記憶體族羣重摔 臺股收跌77點 10900點失守
名家論壇》汪潔民/金援非洲600億美元 習近平商機無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