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故事8則,風趣有哲理!

01

盧多遜,後周進士,北宋開寶元年爲翰林學士,後爲北宋宰相,記憶力驚人,過目不忘。

開寶七年,盧多遜牽連秦王趙廷美結黨營私案,被判誅九族,宋太宗念其“久事朝廷”,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改爲全家發配崖州(今三亞)。

開封知府李符得知消息,對宰相趙普說,崖州雖然在海外,但水土等各方面條件還可以,發配到那裏的人,基本上無傷大雅,春州雖然在內地,但那裏窮山惡水,聽說被貶到春州的官員,後來都無一生還,盧多遜應改發春州,趙普聽了,微微點頭。

沒想到僅僅過了月餘,李符就犯了事,被貶爲宣州司馬,皇上餘怒未消,打算再把他貶到嶺外。

趙普就把之前李符說的那番話,對皇上講了,皇上哈哈大笑,既然如此,那就請他到春州去吧。

到春州後,李符不到十天就一命嗚呼了。

做人要厚道,別想搬石頭砸人,不然最終砸死的,是自己!

參考文源:《清波雜誌》

宋朝故事8則,風趣有哲理!

02

呼延贊,北宋開國名將。

這人以勇武著稱,打起仗不要命,立過不少戰功,常常對人說他願意死在戰場上。

呼延贊爲衛士直長時,自言受國恩太深,與契丹勢不兩立,在身上到處刺上“赤心殺契丹”字樣,還把這些字塗黑。

除了身上,他在脣內也刺上這些字,兵器上就更不用說了。

他把善黥之卒叫來,對妻妾們說:“你們受了重碌,無法用別的方式報恩,就應該在臉上刺字,以表感恩之意。”

也就是說,他還想在妻妾們臉上,也刺上那些字,若有人不幹,“立斷其首”,弄得全家人呼天搶地。

妻妾們說:“我們是女人,臉上刺上字實在不好看,能不能改爲胳膊。”

呼延讚許之。

除了妻妾,他的幾個兒子和全體僕人,也必須接受這種“酷刑”。

最小的兒子剛滿百日,他就把他抱到城樓上,然後往下面摔,但沒摔死,別人問他爲什麼這麼做?

他回答說想試試兒子的命硬不硬。

每當來到直舍(官員在禁中當值辦事之處),其他人都饒有興趣地圍繞在他身邊,想看他今天又有什麼精彩表演。

而他在單位最愛做的,是取出佩刀“刺胸出血”,“召從吏濡墨爲書”,弄成奏章請求讓他捍邊殺敵。

有人便跟他開玩笑,爲什麼不把心挖出來以明忠?

他說:“我並不是怕死,但契丹未滅,我是不能死的,不然就白死了”。

人生就像演戲,誰都想當個好演員,但表演不能太過,不然劇情越狗血,豆瓣評分越低。

參考文源《事實類苑》

宋朝故事8則,風趣有哲理!

03

孫何,北宋“神童”,10歲就懂音韻,15歲時寫的文章已經很好了。

宋太宗時期,進士考試有個可笑的規定:最先交卷者爲第一。

某一年,孫何參加進士考試,一同參考的,還有一個叫李庶幾的舉人,當時也小有名氣。

兩人雖然都有點名氣,但特點迥異。

李庶幾是文思敏速,寫文章又快又好,孫何的速度正好相反,光開頭就得想半天。

有人很討厭李庶幾這個快手,不希望他當狀元,便想黑黑他,說他寫文章不求質量,只求速度。

還把李庶的陳年舊事捅了出來,說他有一次在餅店作賦,與餅子“比賽”,若餅子熟時他的文章也好了,那麼就算他贏。

宋太宗聞言大怒,當年殿試,明明李庶幾第一個交卷,卻被宋太宗“叱出之”,然後取慢吞吞的何進爲第一。

終於明白這世界爲什麼那麼多人不講規矩了,源於定規矩的人首先破壞規矩!

參考文源《歸田錄》

宋朝故事8則,風趣有哲理!

04

呂蒙正,太平興國二年丁丑科狀元,三次登上相位,也是歷史名人。

呂蒙正爲相(也不知第幾次)時,有個朝士珍藏了一面古鏡,自稱二百里範圍內的景色,都能照出來。

朝士想把古鏡獻給他,以求關照,呂蒙正說,我的臉還沒屁股大,哪裏用得着照二百里的鏡子?

拍馬屁可以理解,但首先你別侮辱對方的智商。

參考文源:《談苑》

宋朝故事8則,風趣有哲理!

05

石中立,北宋名相石熙載之子,累遷史館修撰、吏部郎中、右諫議大夫,後來拜參知政事(副宰相)。

有一次,石中立和幾個同僚觀看御園養的獅子,管御園的官員告訴他們:“縣官日破肉五斤以飼之。”

同僚感慨地說,我們這些人,還不如這頭獅子。

石中立說,那是當然,咱們都是園外狼(員外郎),怎麼能與園內獅相比呢?

還有一次,他不小心從馬上摔了下來,手下嚇得臉都白了,趕緊把他扶起來。

他拍拍身上的灰塵說,幸虧是“石參政”,若是“瓦參政”,早就成齏粉了。

堂堂副宰相,也算百官之首了,還這麼喜歡“亂”開玩笑,成何體統?

一個叫上官闢的朝士,便語重心長地勸他,您身爲宰執,地位這麼高,不同以往了,爲何整天還是沒個正經,得注意哈自己的形象啊。

石中立笑呵呵地說,您管好“上官闢(鼻)”就行了,何必還來管“下官口”。

之後他依然我行我素,甚至一天不開玩笑就不舒服,也沒什麼嚴重後果,反而讓人覺得他可親可愛。

石中立爲人詼諧幽默,並非刻意裝出來的,而是本性使然。

記得作家王小波說過一句話,大意是文章首先要寫得有趣,不然看都沒人看。

其實做人也應該這樣,先別管其他,有趣地活過再說。

參考文源:《涑水紀聞》

宋朝故事8則,風趣有哲理!

06

公元1085年4月1日,宋神宗駕崩,年僅九歲的宋哲宗繼位,契丹人派使者來弔喪。

一個姓蔡的持正覺得,契丹使者穿的衣服與咱們的大不一樣,皇上年幼沒見過,驟然見之必心生恐懼。

所以前一天奏事完畢,他便給哲宗描述契丹人的衣着,請他到時候不要感到奇怪。

蔡持正很囉嗦,翻來覆去地沒完沒了,哲宗一直一言不發,等他好不容易停了下來,才突然開口:“契丹使者也是人嗎?”

蔡持正一怔,連忙回答說:“雖然是人,但卻是歪果仁。”

哲宗說:“既然是人,怕他作甚?”

蔡持正頓時閉嘴,悚然而退。

大人(成熟)和小孩(幼稚)的區別不在年齡,而在於看問題是否能抓住核心,抓不住核心,哪怕一百歲,也是白活了。

參考文源:《石林燕語》

宋朝故事8則,風趣有哲理!

07

宋建炎年間,金兵南侵,宋高宗南逃,逃到浙江紹興。

好不容易可以歇歇了,皇后卻得了風痃。

一個宮人說,她善用符水治病,無論什麼病,只要喝了她的符水,水到病除。

有人便告訴了皇后,沒想到皇后說:“又說那話,我還敢再信嗎?”

這種人,怎麼可以留在禁內!

然後,那個宮人就被趕走了。

看來一招鮮並不能吃遍天,哪怕忽悠人,也得來點新鮮的。

參考文源:《揮麈後錄》

08

宋光宗24歲被立爲太子,做了十幾年太子,四十多了還是太子,終於着急了。

故意跑去跟孝宗說:“爸爸呀,你看兒子我這鬍子都白了,有人給我送了一副染鬍子的藥,你說我用不用啊?”

孝宗當然聽出來他什麼意思了,跟他說:“鬍子白了顯得老成持重,染它幹什麼?”

最好的回擊,永遠不是張牙舞爪。

原文:

光皇春秋已富,又自東宮尹天府入侍重華,從容啓上曰:“有贈臣以烏髭藥者,臣未敢用。”上語光皇曰:“正欲示老成於天下,何以此爲?”

參考文源:《四朝聞見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