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廣汽相信新能源汽車沒有泡沫”的言論在市場不脛而走。起步較晚、市場佔有率極低的廣汽正在積極佈局新能源汽車市場,作爲後起之秀,留給廣汽的空間還有多大?

  新能源業務佔比過低

  在新能源汽車幾乎已經成爲全行業必然的選擇之時,廣汽集團新能源業務顯得太過保守。

  廣汽集團(601238-CN,02238-HK)一季度汽車銷量近50萬輛,新能源汽車雖漲幅近71%。 雖然一季度新能源保持高速增長,但也要看到其新能源車銷量單位僅千位級別,基數過低。

  從4月9日晚,廣汽集團3月份產銷快報看,2019年1-3月,集團汽車累計總產量約47.19萬輛,總銷量約49.47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5191輛,同比增長71%,廣汽新能源銷售4363輛,同比增長83%。與燃油車龐大的銷售數據比,廣汽新能源汽車業務堪稱薄弱。

  傳統汽車銷量整體處於下滑趨勢,廣汽集團主要以傳統車型爲主 ,雖然2018年集團新能源汽車實現同比4倍增長,但是市場份額仍然較低,廣汽新能源業務佔比總體業務不到1%。

  從行業大環境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與燃油車的退步形成鮮明對比,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

  在國家新能源戰略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從2014年以來產銷量呈現近乎翻倍式增長,產、銷量複合增長率均超過100%。因爲雙積分政策、限購限牌政策等支持,市場預期新能源汽車仍將保持高增長,2019年預計達到170萬輛。

  行業毫不遲疑大踏步向新能源進發,比亞迪(002594-CN,00285-HK)、上汽(600104-CN)、北汽(01958-HK)等行業巨頭也在轟轟烈烈的“鬧革命”,此時的廣汽顯得格外謹慎,身處改革開放前沿城市的廣汽緣何行動緩慢?

  面對新能源大勢,廣汽爲何遲遲不肯出手?

  廣汽新能源起步晚難道是因爲觀望“新能源汽車是否有泡沫”?或是害怕新能源技術不成熟、亦或對“燒錢”式研發有所懼怕?

  “新能源汽車沒有泡沫”的言論是4月1日在廣汽2018業績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回答記者提問時的說法。

  顯然,作爲國家政策層面積極推動的產業,廣汽也已經看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結束了此前較長時間的試水期。對廣汽來說,一方面正處於積極推動自主品牌汽車銷量的關鍵時期,另一方面不願意、也不能錯失新能源汽車的紅利。要從自主品牌的研發推廣銷售抽身到新能源汽車,廣汽面臨不小的挑戰。

  作爲國家級車企,廣汽的眼光絕不止步於泡沫之談,而是另有“任務”,那就是發展自主品牌,這就談到廣汽傳祺了。

  廣汽傳祺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中國自主品牌,也是廣汽比同爲合資車企的華晨、北汽技高一人的地方。即使在車市最冷的當下,當人們討論到“自主汽車品牌哪家最強?”時,業界也是會出奇一致投票給廣汽傳祺。

  2018年,國內車市迎來28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但自主品牌廣汽傳祺全年銷量53.52萬輛,同比增長5.23%,營收556.99億元,佔比總營收約15.3%。

  這個品牌的成功離不開鉅額的研發投入,僅2018年廣汽研發投入就達48.9億元,自主品牌的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有望持續提升。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廣汽集團在傾力打造自主板塊業務時,自然無暇顧及新能源板塊。直到2017年7月,廣汽新能源才從廣汽乘用車分出獨立發展。

  2017年先後上市的GS4 PHEV和GE3是廣汽新能源的先鋒車型,GE3 530則是在純電動領域進一步增強競爭力的升級產品。GS4 PHEV車型銷量2018年連續多月增長,廣汽新能源後續發展潛力強勁。

  不過也因入局晚,廣汽新能源不僅錯過國家補貼新能源汽車的第一波福利,也在新能源市場的銷量排在北汽新能源、比亞迪及上汽新能源之後。作爲後來者,廣汽新能源還有機會嗎?

  遲到的廣汽新能源,靠什麼“後來居上”?

  廣汽在2017年獨立拆分新能源業務時,新能源汽車領域已是一片火熱,但其背後的產業技術和政策仍期待一場革新,新能源補貼政策新政即將在6月實施,屆時將淘汰一批喫補貼的老電動車,誕生一批更先進的新車型。

  在尚未完全定型的新能源市場,即使是先入者,在當下政策對市場影響巨大的時候,其已有的地位也並不穩固,這正是廣汽新能源作爲後來者的機會。

  今年廣汽密集推出純電動汽車系列產品,AionS、雷凌PHEV、大指揮官PHEV等多款新能源車型,預計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品將佔集團整車產銷規模10%。

  在合資新能源領域,2019年底,廣本將推出CRV姐妹版,廣豐將推出RAV4姐妹版,爲公司2020年增長奠定基礎。

  新政過渡期,各家新能源車企佈局出行市場成爲一劑良藥,一定程度上緩解新能源車庫存問題,以更好地應對補貼的持續退坡。2018年以來,戴姆勒、吉利等車企紛紛推出網約車業務或成立出行公司。

  3月,三大汽車央企中國一汽(000800-CN)、東風汽車(600006-CN)、長安汽車(000625-CN)聯合騰訊、阿里(BABA)、蘇寧(002024-CN)等互聯網企業,共同出資97.6億元成立合資出行公司。

  4月1日,廣汽集團也在業績發佈會上透露,將攜手騰訊(00700-HK)等企業,斥資10億元,在今年6月份正式推出智能網聯及移動出行項目。

  藉助上升期的大灣區,廣汽新能源汽車或有一定優勢,不過也要警惕三個主要風險因素,第一是汽車行業繼續走低,各項政策助推效果不佳;第二,電池技術的掣肘也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第三,行業競爭加劇,公司新車銷量不及預期。

  廣汽曾入選2017年“港股百強”。2018年廣汽雖經歷逆勢成長,但實現歸母淨利潤109億元,每股收益1.07元,擬向全體股東派發每10股2.8(含稅)末期股息,加上中期已派發的每10股1元(含稅)股息,全年累計派發股息約38.87億元。

  良好的業績和不吝分紅,廣汽當仁不讓成爲2018年“港股百強”種子選手。至於名次幾何,敬請敬請密切留意2019年5月24日(星期五),在深圳中洲萬豪酒店舉行的「港股100強」頒獎典禮。

  作者|李瑩

  編輯|李雨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