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达木

  首发丨腾讯佛学

  一天清晨,诵完经后,我问妻子:“我一直念,你听得烦不?”

  “烦什么?我又没怎么听。”妻子一边做手头的事,一边回答。

  每天早上诵经持咒,怕打扰到她,开始会压低声音,但诵到最后,总会不由自主提高嗓门。她虽没说什么,我还是想问一下有没有打扰到她。想不到她却这样回答。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她的回答令我很是受用,为什么呢?因为这几天我诵经的最后一部是《坛经·般若品》。《般若品》中,六祖大师有句话:

  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既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既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其中解释说“般若三昧”就是“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

  “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门”是指六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三者合为“十八界”,构成了人所生存的世界,其中既包括物质世界,也包括精神世界。

  按六祖所言,就耳识来说,耳识出耳根,于声尘而无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

  我诵经的声音,虽然比较大。但是妻子没怎么听,她的耳识并没有接应这一声音。自然也就听不到了。这就是“心不染着”、“不着一切处”。

  这种情形,与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类似。《楞严经》中,观音菩萨陈述自己的法门: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观音菩萨这种方法,是说听闻的时候,进入了无声之声的声音之流,把能听的自己和所听的音流都忘记了;能听的“我”,所听的“音”,皆变为寂静,心中所体验的动和静都不存在。

  慢慢的功夫增长了,定力增加了,能闻之根,会随所闻而俱尽,将耳根关闭起来,使其不受外境影响。

  能闻之根与所闻之境消尽后,还有知觉,因此,不要住于“闻所闻尽”的层次,要体会到能觉之识与所觉之空皆为空,这其实是《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也是如上《坛经》所言的“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的境界。

  空及所空都已寂灭,达到圆满,能空所空皆已灭,但有灭就有生,故要再修,直到生相、灭相都消尽,才能不生不灭,亲见本来面目。

  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其实是说声音到了耳根的时候,并没有入心。听者虽然听到了声音,但并没有分别,也没有分辨,所以就不会被声音所感染,当然也就不会有情绪,人也是非常自在的。

  “耳根圆通”是观音菩萨最为擅长的法门之一,他会将声音作为修行的资粮,不仅会“入流亡所”,而且会“寂灭现前”。

  因此,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会将声音等六尘外境作为修行的资粮,“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生“无所住心”、“入流亡所”,得到大自在、大解脱。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务必联系授权。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