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第一次遇見中國人是什麼時候」開啟記憶之盒。敘述者開始在回憶片段找尋中國人曾經在他生命中出現的片段:有一次在中國人中學會考遇見了中國人監考老師,他說中國人及日本人沒有什麼不同;大學時,19歳打工遇到的女孩,她說,這裡不是我應該在的地方,也不是為我而在的地方。; 高中同學,後來在敘述者成家後的日子偶然相遇,他在賣百科全書,只向中國人推銷,之後可能會改賣保險,也可能只會賣給中國人。

藉著三段關於中國人相關的記憶,先是處理中國人與日本人的相同,再來處理看起來這麼不同的中國人與日本人其實都是一樣的多樣的個性,最後巧遇高中同學那段,卻又是另外一種身分上的排他處理。從中,自我認知、個體在世界的定位、對於身處世界認知的模糊,甚至推及到那些未曾走過的世界認知的疏離。最終對於世界的認識是落入一個虛空的狀態與「死」(「死はなぜかしら僕に、中國人のことを思い出させる」),空白的水平線上,開往中國的慢船,最終,要開往何處?

村上春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