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爱丁顿 Einstein and Eddington.2008年英国BBC制作爱丁顿 Eddington,英国的剑桥天文台台长,他最出名的事迹是在1919年以日全食证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重力理论。因为他猜想:如果太阳这颗大球的庞大重力会改变经过它的光的前进方向的话,那在日全食时,朝太阳方向拍摄多张星空照片,星星的位置一定会产生位移现象。据说他证明了,又有说资料有问题。不论如何,爱丁顿让当时还默默无名的理论物理学者爱因斯坦受到了注目。

2008年英国BBC制作《爱因斯坦与爱丁顿 Einstein and Eddington》一片,我想可能是因为某私心感情:虽然伟大的英国皇家牛顿爵士在1687年揭发了宇宙天体运行的大密秘,但是很不幸的200多年后,竟然被一个出身德国叫爱因斯坦的人指出他是错的,虽然颜面尽失,幸好,最后还是有赖我们英国的爱丁顿的证实,也才能让爱因斯坦的理论被接受呀

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票选对科学和人类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结果当然还是伟大的牛顿爵士。真可爱的英国人。→ Newton beats Einstein in polls of scientists and the public (from 英国皇家学会)

爱因斯坦和爱丁顿及当时代的小片段,以下摘自 时报悦读网

 

「光会弯曲」

正当世界厌倦战争,渴望人类能有超越性的成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闯进了世人心中。残忍的战争结束快满一周年时,科学界宣布一名英国贵格教徒已证实一位德国犹太人的理论了。物理学家殷菲德(Leopold Infeld)欢呼道:「两个敌对国家的科学家又再度携手合作,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十一月七日,《泰晤士报》报导战败的德国人被召到巴黎,将与英法两国制定条约。但同时也出现下面三行标题:

科学革命
宇宙新理论
牛顿被推翻了

报导宣称,「宇宙构造的科学概念必须修正」。爱因斯坦最新获得证实的理论,「势必出现新的宇宙哲学,一切过往将不复存在。」

《纽约时报》在二天后追上这条故事。由於伦敦没有科学通讯记者,于是请高尔夫球专家克罗区(Henry Crouch)代打。他原本想跳过皇家学会的发表,后来虽然改变心意,却已无法进入会场。于是他打电话给爱丁顿问大概情况,但觉得有点儿困惑,便请他用简单的话再讲一次。

也许是爱丁顿转述得太热情,或者是克罗区报导得太兴奋了,总之爱丁顿对爱因斯坦理论的评价被抬高,报导为「人类思想史上最高的成就之一,甚至可能是最高的成就!」不过跟后来的风靡相比,标题已经算相当保守了:

日食显示重力变动
光线偏移,牛顿法则受动摇
划时代的发现
英国科学家誉为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次日,《纽约时报》显然觉得太过保留,于是做了更动人心的追踪报导。自报纸开始知道如何写出经典标题后,那六排标题也成为经典之作:

满天星光都会转弯
日食观测结果撼动科学界
爱因斯坦理论大获全胜
星星不在想像或计算之处,但无需担心
为十二名智者所写的书
非常有勇气的出版社,因为爱因斯坦说:除了这十二人,全世界没人能懂!

 

爱因斯坦的朋友们发现无论自己何时谈到这个题目,都会被听众包围。后来与爱因斯坦一起做研究的殷菲德,在当时是波兰小镇的年轻教师。他回忆道:「那时候,全世界也有几百人跟我一样,在公开演讲相对论。在寒冷的冬天夜晚民众大排长龙,让镇上最大的场所都容纳不下了。」

爱丁顿在剑桥三一学院演讲,也上演相同的场面,大厅里挤进了几百人,但还有好几百人被挡在门外。爱丁顿试著讲得浅显易懂,指若他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旅行,将会变成只有三呎高,结果这成为报纸标题。洛伦兹演讲时观众同样爆满,他把地球比喻成是一部行进中的车辆,用各种例子来说明相对论。

很快的,许多最好的物理学家和思考家开始写作解释相对论,其中包括爱丁顿、劳厄、弗伦狄区、洛伦兹、蒲朗克和包利等等,即使是哲学家和数学家罗素也不例外。结果在日食观测结果发表六年后,有关相对论的书籍与文章出版超过六百种之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