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6月底,中國的煤炭價格指數為154,同比上漲21.83%。創下近四年來煤價的新高。根據發改委統計,今年前五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為1234億,去年同期利潤額只有34億,暴漲了36.29倍。

煤價高漲有部分原因是去產能導致的供給緊張引起的。中國銀河證券研報稱,目前,秦皇島煤炭庫存已下降至586萬噸,六大沿海電廠煤炭庫存減少了1231萬噸,但是日消耗煤炭量卻同比上漲16%。據中電聯數據,2017年上半年,中國火電發電量增長7.1%,煤炭的需求明顯增加了。

需求增加,但產量卻因為去產能政策影響無法快速增加。今年上半年共退出煤炭產能1.11億噸,完成了全年任務量的74%。中國煤炭產量已連續三年下跌,2016年中國煤炭產量為34.11億噸,與上年相比下跌8.96%,已經跌回到五年前的水平了。

煤炭行業去產能的強度,直接反應在行業就業人數急劇減少上。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2017年5月底,中國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從業人員為360.9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88.3萬,降幅高達19.66%。2012年至今,煤炭開採和洗選行業的就業人數就減少了160多萬人。

去產能導致的煤炭供給的緊張也引起了廣大關注,發改委一個月內,五次就煤炭市場供應問題召開會議。並表示將在保證安全前提下有序釋放優質產能增加供給,另外還將對部分煤礦重新覈定生產能力。

光大證券、中銀國際、中信證券等券商在研報中都認為煤耗不斷創新高,在去產能的政策下,煤炭供求將持續緊張,未來煤價仍將上漲。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做好迎峯度冬期間煤炭市場價格監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立即組織開展煤炭市場價格巡查,嚴厲打擊煤炭行業哄擡價格和價格壟斷行為。

《通知》指出,各地尤其是煤炭主產區、主要煤炭港口所在地要立即行動,組織部署檢查力量深入開展煤炭市場價格巡查。要摸清底數,全面掌握本轄區內所有煤炭生產流通企業基本情況。迎峯度冬期間要持續開展市場價格巡查工作,重點關注煤炭價格變化、庫存數量、庫存週期變化等情況。一旦出現煤炭市場價格異常波動情況,要加大巡查檢查的頻次和力度。

  《通知》明確,將嚴厲打擊哄擡價格和壟斷行為。各地在巡查檢查中一旦發現相關違法行為,要依法嚴肅查處。

一般這個時候,漲價趨勢就面臨要截胡了。

且漲且謹慎,且降且珍惜啊。


二十一世紀的頭20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國際經驗,這一時期是實現工業化的關鍵時期,也是經濟結構、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的階段。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中國實現經濟翻兩番。在確保中國經濟未來20年發展中,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主導地位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煤炭資源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煤炭資源的經濟價值將在未來得到不斷提高。 從2007年到2020年,中國將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這14年也是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時期。預計未來14年GDP的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7.5%,到2020年GDP總量將由2005年的18萬億元增加到54萬億元,按現行市場匯率計算,摺合6.7萬億美元;人均GDP將由2005年的1700美元提高到4800美元。改革開放以來27年能源消費的彈性係數平均為0.54,今後15年按0.5計算,能源消費年均增長速度按3.75%計算,到2020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大約將達到38億噸標準煤。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包括煤炭在內的能源需求增長明顯加快,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煤炭行業面臨巨大發展機遇,其發展具有諸多有利因素:宏觀經濟的高速發展為煤炭需求持續增長提供了堅實的支撐;煤炭行業在能源供應中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鞏固了其作為支柱產業發展的地位;國家積極的產業政策保障了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為煤炭行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等。

(1)宏觀經濟的高速發展,為煤炭需求持續增長提供了可能 我國煤炭需求與國民經濟增長特別是工業增長存在較強的正相關性,我國煤炭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由於經濟增長強勁,一些工業如鋼鐵、電力、化工、汽車以及交通運輸、建築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相對較大,引發了煤炭需求量的快速增長,煤炭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並且煤炭需求旺盛的勢頭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 國際國內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一個國家能源消耗的多少,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工業化水平、居民的消費結構、國家的產業結構和城市化水平密切相關。當前,我國經濟進入了以發電、鋼鐵、建材、房地產、家用電器迅速發展為代表的重工業化時期。經濟的高速發展、消費結構迅速升級、我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速,為煤炭行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據統計,我國1985-2005年煤炭消費量對國民經濟的平均彈性係數為0.53。「十一五」期間,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約為7.5-8.5%,年均煤炭消費增長量約為4-4.5%。 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帶動電力、鋼鐵工業用煤繼續快速增長,建材工業用煤基本維持不變,煤化工產業成為新的增長點,這些相關下遊行業的發展為煤炭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2)能源基礎地位不可動搖 《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指出「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煤炭工業是關係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基礎產業」。《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提出我國能源發展格局是「以煤炭為主體,以電力為中心」,將煤炭列入國家能源規劃的重要位置。煤炭是確保中國未來20年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戰略資源,其經濟價值將在未來穩步提高。 我國資源稟賦的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在未來較長的時間裡,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擁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它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中所佔比重一直保持到60%以上。我國電力燃料的76%、鋼鐵能源的70%、民用燃料的80%、化工燃料的60%均來至於煤炭。煤炭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3)國家產業政策有利於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在控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抑制不合理能源需求的同時,堅決關閉非法和不具有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推進煤炭資源整合,清理在建項目,控制超能力生產,較好地抑制了煤炭固定資產投資和生產總量的過快增長。《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了新型煤炭工業體系的。 《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了煤炭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即優化煤炭佈局,調控煤炭總量,建設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業集團,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礦,淘汰資源回收率低、安全隱患大的小煤礦,加快煤炭科技創新,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礦區。 國家不僅確定了煤炭在我國基礎能源的戰略地位,而且指明瞭煤炭工業發展方向,這將有利於我國煤炭行業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4)技術創新為煤炭行業發展提供動力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我國煤炭行業帶來了無限生機,隨著煤炭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技術含量高、生產效率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化礦井先後建成投產,大大提升煤炭行業整體生產水平,綜合機械化採煤工藝成為煤炭開採主流。目前,我國煤炭氣化技術已比較成熟;煤炭間接液化技術在國外已經商業化,美國已完成第二代直接液化技術,我國目前也正在進行液化煤的性能和工藝條件試驗以及商業化可行性研究;水漿煤技術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成熟,目前我國的研究開發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煤炭液化和氣化技術為煤炭成為潔凈能源創造了條件,煤炭清潔開採技術和洗選新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煤質,減少了污染,為煤炭產業開拓了廣闊的市場。 另外,目前全球面臨能源短缺、資源類產品日益緊缺等問題,因此,未來煤炭在人類社會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其價值也會得到人類的重新認識。


最近煤價是很熱,各大煤企都掙錢,最近,焦煤又第一次漲了工資,整體向好。至於未來前途如何,我感覺整體偏好。

煤炭算最跟政策導向的,煤價從12年開始一直降,企業虧的不行,但國家環保壓力太大,又都歸於煤炭,國家保持一個很尷尬的態度,直到2016去產能,煤價才瘋狂上漲。

2016年的煤炭的主題是「不容置疑的去產能」,但2017年上半年,國家政策明顯的變化就是在「去產能」的基礎上,發布多個產能釋放文件,明確要求釋放先進產能。

以山西為例,山西2017年化解落後過剩產能1740萬噸的同時,將新增先進產能7000萬噸。

所以現在不是「去產能」,而是「換產能」,目的是轉型升級,未來,煤礦和企業大型化,智能化,礦工數量大幅下降,福利待遇也會跟著上升的。

我還是很看好以後煤炭行業的!


煤炭行業未來一片光明,畢竟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圍繞著煤炭的利用,人類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當然它們更需要資本的眷顧;公平是社會的,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規則是人定的,怎麼利用怎麼能發揮社會最大效能與使命就怎樣定煤炭規則);利用好地球留給我們的資源是當今 人類必須課題!在這裡我要再說一句:現在石油價格這麼低,一是美國強大資本的打壓(為打壓俄羅斯經濟,這也是合理的遊戲規則),再一個是石油大儲備國的不負責任,畢竟不勞動還賺大錢誰不高興的去輸出賣錢呀?


管理層不考慮市場根本的過於盲目樂觀是市場投資者災難的開始,逐步出場為妙,不可新增倉位。現在管理層已經盲目樂觀到放棄市場系統風險管控,慘狀即將來臨。盲目樂觀害死人。空倉過節一身輕鬆。大C浪調整時間需要2年,最低可能見2350點。


去產能意味產量少,人為導致需求大於供給,當然會漲價。這種漲價傳導到下游會導致下游產業成本增加,但下游受制於消費水平卻不能隨便漲價。所以漲價能否持續很難說。另外,本次去產能是人為淘汰落後的,小型的,儲量和質量不好的煤企。又由於煤炭是我國最豐富最廉價的資源,短時內無法替代。所以,國有,超大型煤企日子會好過,而私人小煤企沒有前途。


煤礦在國內都是供不應求,每個地方都離不開它,特別是發電,用量特別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