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拉邦

雖然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印度毛派運動的神經中樞是西孟加拉邦,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它已轉移到安得拉邦。當然,安得拉邦擁有輝煌的革命鬥爭歷史。它曾見證過歷史悠久的特倫甘納鬥爭,在那裡,到1948年7月,2500個村莊組織成「公社」。這是著名的「安得拉命題」,它首次要求印度革命遵循持久人民戰爭的中國道路。早在1948年6月,「安得拉信」就提交給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毫不含糊地闡述了以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為基礎的革命戰略。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中國以外)「毛澤東路線」被斷言。事實上,落後國家的「中國道路」是1949年11月中共在北京召開的世界工會聯合會會議上首次提出的。但這條路線被印共的拉納迪夫[2]領導層強烈反對。1950年5月,在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宣布批准中國革命戰略為落後國家榜樣後,「安得拉命題」被接受並成為黨的官方路線。但這條路線只持續了一年,隨著特倫甘納鬥爭的退出以及參加即將舉行的選舉的決定,安得拉命題被撤回。1951年5月,阿喬伊·戈什被選為書記取代拉傑什瓦·拉奧,修正主義路線引入了新領導層。

然後是斯里卡庫蘭起義,現在,到1972年,轉變又一次回到特倫甘納地區。

(1)初始重組

截至11月,在12名安得拉邦委員會委員中,只剩下一名仍在重新組織力量,其餘要麼被殺,要麼被捕。康達帕利·西薩拉馬亞與該邦的一些主要成員一起重組了大部分破碎單位。早些時候,在1972年3月,現有的三名邦委員會委員(其中兩人於11月被捕)試圖通過保持其革命本質來糾正納薩爾巴里時期的錯誤。該委員會決定建立群眾組織,從事部分群眾鬥爭,並儘可能通過建立合法群眾組織來擴展到新地區。它還決定,消滅階級敵人只能作為階級鬥爭的一部分實施。根據這些決定,兩名代表去見了CM。CM在被捕前十天向代表講話並批准了所有決定。在這次會見中,CM還透露了中國共產黨關於糾正某些工作方法的兄弟般的建議。

1972年8月,黨發行政治雜誌《呼籲》以集結革命力量。該雜誌除了在國際國內問題上傳播黨的立場外,還開展了一場意識形態鬥爭,以擊退持不同政見者從印共(馬列)內部(例如SNS、卡努·桑亞爾、安得拉邦的一些被監禁領導人)和外部(以前的共革安邦協委)的攻擊,捍衛CM路線和採用新的組織方法。《呼籲》在擊退當時運動中右傾和「左」傾的猖獗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將運動轉向正確路徑。與此同時,為了在強大的意識形態基礎上聯結幹部,舉辦了大量政治課程。

除了在安得拉邦重組黨外,KS[3]還試圖聯繫西孟加拉邦和其他邦的中央委員。在1970年大會選出的安得拉邦的四名中央委員中,有兩人被殺,兩人入獄。1974年1月,KS參加了重組的中央組織委員會的一次會議,該委員會由旁遮普邦的夏爾馬(當選中組委書記)、孟加拉邦的蘇尼蒂·戈什和比哈爾邦的拉姆納特組成,其中前兩位是1970年大會選出的原始中央委員。

同時,由於安得拉邦沒有邦委員會,1974年8月決定重組一個由KS(代表特倫甘納地區)、剛從監獄逃脫的阿帕拉蘇里(代表安得拉邦沿海)和剛被保釋出獄的馬哈德文(代表拉雅拉席馬)組成的三人委員會。

必須準備共同自我批評審查的中組委無法就所提出的三個單獨審查達成任何一致。在9月的兩個月會議上,決定撤回這些審查,制定一條戰術路線。希望這一戰術路線能夠通過實踐加強團結,並作為共同戰術路線的基礎,即《革命道路》。雖然經過激烈討論後準備,卻沒有幫助團結。在1977年5月的會議上,比哈爾邦和西孟加拉邦代表辭職,而安得拉邦代表因KS被捕而沒有出席。首次嘗試重組中心不成,安得拉邦的同志們將注意力轉移到該邦的運動中。

(2)特倫甘納地區會議

在1977年2月舉行的特倫甘納地區會議上,已經完成了所有準備工作,以啟動強大的群眾運動。在過去的五年里,分散的革命力量已經重新集結,政治路線得到了有效保護,防禦了右和「左」的攻擊,一個強大的革命學生運動已經發展起來,為黨提供了大量幹部。部分工作有效地為一部分工人,特別是煤礦工人埋下了組織的種子,農民運動的種子已經播種在卡因納加爾縣和阿迪拉巴德縣。所有的條件都準備好了起飛,特倫甘納地區會議就是要點燃導火索。

會議主要是為了審查增長著的特倫甘納運動並選舉領導層。在這次會議上,做出了三項重大決定——(i)擴大黨的群眾基礎,(ii)舉辦一系列政治課程,以培訓大量湧入的新幹部,以及(iii)派遣小隊進入森林進行武裝鬥爭。最後,特倫甘納地區的八個縣(除海德拉巴外)分為兩個地區,兩個地區委員會被選出。

(3)文化復興

安得拉邦擁有豐富的革命文化傳統。在納薩爾巴里之後,像斯里·斯里、R·V·夏斯特里、庫圖巴·拉奧等泰盧固文學名人轉向了革命潮流。隨著印共走上議會的道路,進步作家協會停滯不前。1965年的天衣派詩人打破了吞沒泰盧固文學的沉悶。K·V·拉瑪納·雷迪、切拉班達·拉朱、瓦拉瓦拉·拉奧、C·維亞亞拉克米、CV·克里希納·拉奧等詩人揭露了社會邪惡、腐敗、剝削、政治破產、無意義中產階級存在、文學商業化等。15位詩人的選集,就像黑暗中的閃光。切拉班達·拉朱和瓦拉瓦拉·拉奧的尖銳詩篇被翻譯為幾乎所有語言。

到1965年,有三個重要的詩人團體震撼了泰盧固文藝界:海德拉巴的天衣派詩人、瓦朗加爾的反抗詩人和貢土爾的巴甘巴拉詩人。納薩爾巴里起義後,這些詩人,以及文學世界的重要人物(即斯里蘭卡和其他人)在1970年合併形成了革命作家協會。即使在挫折期間,鼓舞人心的詩歌、短篇故事、小說仍然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青年走向納薩爾巴里政治。這些作家不僅在政治上毫不妥協,而且在藝術上也很出色。進一步,進步作家協會於1983年開始組建全印革命文化論壇。革命文化組織齊聚一堂,組建了全印革命文化聯盟。全印革命文化聯盟以印地語出版名為《陣線》的文化季刊。

除這些作家外,海德拉巴的一些藝術家受到斯里卡庫蘭鬥爭和蘇巴拉·帕尼格拉歌曲的啟發,於1970年成立了一個名為「愛藝術者」的團體,包括著名電影製片人納拉辛加·拉奧和現在的傳奇人物加達。1971年末,這個團體開始直接隸屬於黨,並更名為人民舞蹈圈(JNM)。通過其歌曲、舞蹈和戲劇,JNM宣傳革命思想,吸引群眾到革命政治。1977年,在特倫甘納成立了JNM縣級劇團。在阿迪拉巴德成立了一個由八人組成的劇團,該劇團在1978-1979年創造了300個節目。縣小組於1978年在瓦朗加爾和卡因納加爾成立,合法運作到1984年。1980年至1982年間為JNM劇團舉辦了中央培訓學校。

(4)學生運動

一旦左的路線被糾正,受納薩爾巴里和斯里卡庫蘭以及革命作家協會和JNM啟發的學生數以千計。最初,CP·雷迪集團的學生和安得拉邦委員會的學生在一個旗幟下工作——進步民主學生會。但是,隨著差異越來越大,在一個組織內工作變得困難(持續矛盾),革命學生離開並組建了激進學生會。這個組織以如此快的速度發展並獲得了這樣的支持,以至於即使今天,活動家也被普遍稱為激進派。

激進學生會成立於1974年10月12日,第一次邦會議於1975年2月舉行。第一次會議發布了一份宣言,揭露了各種修正主義傾向,高舉革命學生運動的旗幟。數百名學生受到啟發,毛澤東思想出席了會議。最大的分隊來自特倫甘納,特別是卡因納加爾、瓦朗加爾、卡姆馬姆和納爾貢達。很多人也來自阿納恩塔普爾、蒂魯帕蒂和維沙卡帕特南。

會議後和下個學年前,緊急狀態被宣布,激進學生會必須面對鎮壓機制的全部衝擊。500多名學生遭受了不人道的酷刑,70人被投入監獄。四名年輕學生,詹納德漢、穆拉利·蒙罕、阿南德·拉奧和蘇達卡爾被帶到吉拉皮爾森林並被警察槍殺。學生活動家納加拉朱也被逮捕並開槍。然而,激進學生會秘密重組並繼續在他們的兩個據點——瓦朗加爾地區工程學院和海德拉巴的奧斯曼尼亞大學進行鼓動。他們還開設了一本雜誌《激進派》,廣泛分發給學生。

緊急狀態解除後學生鼓動席捲了該邦,圍繞一些問題:在海德拉巴圍繞拉梅傑比(警察拘留中)強姦案件,在卡卡提亞大學它反對印度教原教旨主義者,在貝爾拉姆帕爾萊支持工人罷工,在馬赫布納加爾支持酒店工作人員——在印度電話工業有限公司和理工學院學生問題上也有全邦性鼓動,以及要求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社會福利待遇的全邦性罷工。

第二次會議於1978年2月在瓦朗加爾舉行。為了籌備這次會議,一些單位表示群眾組織應該局限於部分要求,而不是宣傳革命政治。所有單位都對這兩種觀點進行了辯論,最後第二次會議拒絕了擬議的修改。列寧關於革命學生運動性質的著作被廣泛傳播,以便在這個問題上教育學生和活動家。

1978年全年學生群體的高漲以及對邦議會的積極的「抵制選舉活動」最終導致了阿南塔普爾2000名代表舉行的激進學生會第三次邦會議。之前是13個縣的縣會議。隨著革命學生運動的掃蕩,激進學生會(與進步民主學生會聯合)開始贏得所有學生會選舉。1981年在貢土爾召開的激進學生會會議之前舉行了16次縣會議。在此次會議前,激進學生會組織了一次萬人大會,譴責蘇聯侵略阿富汗。

從1981年開始,全印學生委員會(印度教原教旨主義印度人民黨的學生組織)組織了對激進學生會活動家的系統攻擊,甚至殺死了一些領導人。警察站在旁邊看著。激進學生會回應——首先系統地揭發全印學生委員會;然後他們反抗身體攻擊,並在必要時進行報復。通過這次抵抗運動,運動傳播到高中。在1982年的學生選舉中,激進學生會在奧斯馬尼亞大學(海德拉巴)以及瓦朗加爾、卡因納加爾、納爾貢達、馬赫布納加爾、阿迪拉巴德、貢土爾、奇圖爾、卡努爾、庫達帕和卡姆馬姆等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學生會選舉的勝利進一步促進了革命政治在教育機構中的傳播。就職典禮,文化活動……都成為革命熱情的中心,將運動傳播到國家的每個角落。截至第五次邦會議,激進學生會已經擴展到安得拉邦21個縣中的18個。1984年,來自47所大學的25000名理工學院學生進行了104天罷工並贏得了他們的要求。即使是高中生也進行了無限期的罷課,以減少他們的教學大綱。1985年2月,在激進學生會的倡議下,全印革命學生聯合會在海得拉巴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成立。但是到1985年中期,警察發起了對該黨的大規模襲擊,主要目標是激進學生會。警方突襲了學校、學院和宿舍,逮捕學生並殘忍地折磨他們。

自此,激進學生會被推入地下,不得不改變其運作方式,從大型公開會議到小型秘密會議、教室會議等。1985/86年,一些領導激進學生會的學生被冷血殺死——納格什瓦·拉奧、夏亞姆·普拉薩德、斯雷尼瓦斯、雅凱亞、拉馬坎斯、穆拉里達·拉佐、薩蒂什被敵人的子彈擊中。納格什瓦·拉奧是激進學生會的邦副主席。從那時起,激進學生會的所有會議都秘密舉行。

(5)「進村」運動

「進村運動」是安得拉邦的黨組織發現的一種巧妙方法,可以有效將學生與正在進行的農民運動結合起來。這也是以極快速度在農民中推進組織的一種絕妙方法。在暑假期間,計劃參加運動的學生將首先進入一所緊張的弱政治學校。在這所學校,將告知開展運動的方法。同樣在這所學校,他們將被告知在農民中進行熱情政治宣傳的主題。此後,他們將被分成約七個批次,並根據黨的計劃前往某個區域的村莊。在進村運動中,他們還儘可能建立青年組織,並記下所有潛在活動家的名字。然後將這些名稱移交給當地的黨組織者,後者將跟進並加深組織。

第一次這樣的活動始於1978年夏天。在第一次運動中,有200名學生參加。這場運動的目的是宣傳土地革命政治和在村莊建立激進青年團的單位。該活動持續了一個月,最終舉行了激進青年團第一次會議。這場運動的意義在於它幫助引發了卡因納加爾和阿迪拉巴德的歷史性的農民鬥爭。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1979年4月至6月的「進村運動」首次由激進學生會和激進青年團聯合進行。這次預備班在15個中心舉行,有500名學生和青年參加。除了宣傳土地革命政治之外,活動人士還努力揭露「蘇聯支持的越南對柬埔寨的侵略」——他們在村莊里賣掉了波爾布特徽章。該運動的重點是「蘇聯對阿富汗的侵略」,並表示聲援阿薩姆邦的民族運動。1981年的運動揭露了警察的殘暴行為,即在阿迪拉巴德縣英德威屠殺部落民。該運動動員了對丹達卡冉亞森林中印共(馬列)(人戰)領導的部落運動的支持。1982年,該運動的主題是無條件釋放KS和其他政治犯,並要求對該邦的「遭遇」殺人事件進行司法調查。這些小組還幫助動員工人參加煤礦工會辛格雷尼工人聯合會第一屆邦大會。1983年的運動揭露了泰盧固土地黨政府進行的鎮壓,並解釋了N·T·拉馬·拉奧[4]這樣的政治領導人無法引領泰盧固民族性的全面發展。1984年的運動是1985年全面攻擊前的最後一次運動,聚焦政府鎮壓,並要求從特倫甘納撤出中央後備警察部隊。

學生和青年參與者的數量隨著每次運動增加,儘管警察的連年攻擊越來越惡毒。1983/84年是警方和運動家之間的虛擬捉迷藏。1984年的進村運動約有1100名學生和青年參加,組成150個宣傳組。僅在那一年,他們就向2419個村莊傳遞了土地革命的信息。

(6)農民運動的復興

1977年下半年,整個地區都舉行了大規模農民集會和示威活動,不僅涉及當地問題,還涉及釋放政治犯,反對「遭遇」,拘留所的酷刑,移走警察營地。慢慢地,農民和農業工會開始成形。9月27日在格拉皮利舉行的三千人強大的公眾集會表明了增長著的力量。此外,在同一個月,阿迪拉巴德縣貝爾拉姆帕萊的辛格雷尼畫廊的工人拒絕了修正主義領導,在革命政治領導下進行了激烈的鼓動,並從管理層取得了獎金和其他要求。看到人民運動的增長,地主開始了他們的攻擊。1977年11月,地主襲擊並殺害了西爾西爾拉鄉的拉克希米·拉賈姆和賈吉塔鄉的波塔·波希蒂。次年夏天,激進學生會進村運動為農民運動提供了巨大推動力,從1978年6月開始,鬥爭開始加快節奏。他們集會的主要議題是:提高農業勞動者的日工資、增加永久農業勞動力的月和年工資率、取消通常的免費勞動力、取消通常的對地主的現金和實物支付、退還賄賂、佔有地主佔領的政府土地、佔用荒地、沒收在地方政府林地等地方種植的木柴和木材。具體而言,廢除無償勞動和提高農業工資的鬥爭在整個賈吉塔爾鄉像野火一樣蔓延開來。僅賈吉塔爾的農民就收到了相當於數十萬盧比的退款。

農業勞動者的罷工從一個村莊蔓延到另一個村莊。地主被帶到公眾集會,並被要求承認他們的罪行,並為他們的壓迫行為道歉,並償還非法勒索。農民們舉行大型集會,舉著紅旗,佔領了地主佔領下的荒地和政府土地。此外,卡因納加爾和阿迪拉巴德的許多鄉的比迪煙葉子收集中心的工人的罷工運動獲得了動力。

在此期間發展起來的最有力和最受歡迎的鬥爭形式之一是對地主及其反人民代理人的「社會罷工」。當決定對地主社會罷工時,整個村莊停止與他的任何互動和服務——他被剝奪了他房子里的僕人、喂牛者、農業勞動者、洗衣工、理髮師等。後來,這種鬥爭形式還用來對付在村裡露營的警察官員。

這一時期的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農民對「潘查亞特」[5]制度的奪權和革命。「潘查亞特」是特倫甘納地區村莊的傳統機構,任何小糾紛都是公開裁決的——地主主持和判決。現在,地主的權威被取代,革命農民接管了「潘查亞特」運行,並在許多案例中,審判了地主。

儘管受到警察鎮壓,但這一運動發展並在賈吉塔爾鎮的歷史性遊行達到了頂峰。1978年9月7日,超過35000人遊行到賈吉塔爾鎮。在賈吉塔爾鄉的152個村莊中,來自150個村莊的農民和農業勞動者參加了集會和會議。受到運動力量震懾,一些地主逃往城市,其他地主和警察開始進攻。摧毀和搶劫農民房屋,向農民攻擊、毆打甚至開火,每天都在發生。農民報復。類似戰爭的情況增長了。重型警察加強到達該地區,並開始橫衝直撞。在短短兩周內,所有150個村經常被突襲,大規模毆打和逮捕,並在活動家的數百個警察營地遭受酷刑。僅在賈吉塔爾鄉,在短短四個月內,來自75個村莊的3000名農民,涉嫌虛假案件。此外,還有800人被關進監獄,還有數百人在警察營地遭受酷刑並被釋放。1978年10月20日,安得拉邦政府宣布西爾西爾拉和賈吉塔爾為「動亂地區」,賦予警方苛刻權力。

1978年6月至9月,農民高潮從1978年9月持續到12月,警察繼續進攻。雖然警方的行動逐漸消退,但抵抗增強,並且在鄰近的阿迪拉巴德的一些鄉出現了群眾特徵。

到1979年初,農民們從白色恐怖的第一次衝擊恢復後,重獲主動權。現在,組織團結髮生了,對國家性質和粉碎它的必要性的政治意識提高了,秘密運作的必要性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地下方法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政治和組織基礎被奠定,以便將鬥爭提升到更高層面。在此期間,反封建鬥爭也蔓延到了卡因納加爾縣的佩達帕利鄉、曼納尼鄉和胡祖巴德鄉以及傑哈納巴德縣的拉克塞蒂佩特鄉、阿西法巴德鄉和卡納普爾鄉。

1979年,鬥爭愈演愈烈,一些地主被消滅。現在,村民,特別是婦女,找到了抵制和反擊警察恐怖的新方法。到1980年初,反酒運動(最初是為了降低酒的價格)已經將酒類大亨擊敗。農民協會的權威在鄉村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在增長。

除農民運動外,激進學生會和激進青年團加強了在煤礦工人中的活動,對十萬多名礦工的影響大大增加。在瓦朗加??爾市,學生、青年和文學運動得到恢復和加強。學生運動延伸到瓦朗加爾縣的幾乎所有城市中心。在這個縣,城市運動比農民運動更強大。

在黨中心重組的前夕,這場運動準備進入下一階段。但在繼續討論前,必須簡要提及公民自由運動的發展,這種運動已經並且正在發揮真正值得稱道的作用。

(7)公民自由運動

由於安得拉邦有強大的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面對持續鎮壓,也有強大的公民自由運動的歷史,涉及律師、醫生、記者、作家等。許多無私的公民自由工作者也面臨著國家的憤怒和被殺,就像瓦朗加爾的拉馬納德姆醫生[6]。1965年,在中印戰爭期間大規模逮捕共產黨人後,第一個公民自由組織成立,斯里·斯里擔任主席……但由於嚴肅的階級鬥爭的缺席,這個組織已經消失。在斯里卡庫蘭的大規模逮捕和殺害後,另一組織在海德拉巴產生,1974年3月,安得拉邦公民自由委員會成立,斯里·斯里再次擔任主席。安得拉邦公民自由委員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組織,引導事實調查,進行法律鬥爭,打擊《恐怖和破壞活動(預防)法》案件,揭露警察暴行和虛假「遭遇」。它還建立了單位網路,下至縣級。

(8)印共(馬列)(人戰)的形成

印共(馬列)(人民戰爭)是在1980年4月22日列寧誕辰紀念日成立的。是1972年全印革命中心不復存在後重新組織它的過程的一部分。如前所述,1974年中組委成立時也做了類似的嘗試。儘管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起步。在1977年5月解散。事實上,安得拉邦委員會必須在7月72日至1974年1月以及1977年5月至1980年4月無中央委員會時運行。

1980年中心是在兩份基本文件的基礎上建立的;第一份是自我批評審查,第二份是戰術路線。自我批評審查與1975年提交給中組委的審查基本相同,但有一些變化。戰術路線基本維持了納薩爾巴里的遺產,同時糾正了那個時期的「左」的錯誤。通過前八年的實踐,兩者都得到了豐富。

在中組委於1977年解散後,安得拉邦委員會再沒有嘗試與其他革命團體聯合。相反,它基於自我批評審查集中在安得拉邦建立廣泛的群眾運動。因此,它不僅能夠在學生、青年以及文學和文化方面建立強大的全邦範圍的運動,而且還發展了特倫甘納地區的卡因納加爾縣和阿迪拉巴德縣的農民運動。這不僅在安得拉邦,而且在全國範圍內都被認為是強大的反封建鬥爭。這一成功增加了自我批評審查的可信度。因此,到1970年代後期,其他馬列團體如統一組織和印共(馬利)泰米爾納德邦委員會出面聯合安得拉邦委員會。不幸的是,由於在中央委員會的組成問題上存在差異,在那個時刻,統一組織沒有加入,新的中央由印共(馬列)的安得拉邦委員會和泰米爾納德邦委員會統一組成。當時在孟買運行的小馬哈拉施特拉邦集團也加入了,接受了基本文件。

  1. 研究分析室(Research and Analysis Wing)或稱印度調查分析局,是印度政府的主要對外情報收集單位。——譯註 ↑
  2. 拉納迪夫(B. T. Ranadive)1948-1950年任印共總書記。——譯註 ↑
  3. 康達帕利·西薩拉馬亞(Kondapalli Seetharamaiah)。——譯註 ↑
  4. 泰盧固土地黨創始人,1983年1月-1989年任安得拉邦首席部長。——譯註 ↑
  5. 潘查亞特(Panchayati raj)自1992年印度憲法第73次修正案後已被印度憲法規定為縣、鄉、村三級的基層自治機構,負責多項政府事業。——譯註 ↑
  6. 拉馬納德姆醫生(Dr. Ramanadham)開辦有一家兒童診所,曾任安得拉邦公民自由委員會副主席。1985年9月2日,一群警察闖入診所殺死了他。以上據爭取民主權利人民聯盟(Peoples Union for Democratic Rights)文章《紀念拉馬納德姆醫生》。另可參見今日印度的一篇文章。 ↑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