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男性體溼的表現

1.體形肥胖,啤酒肚,脂肪肝。

2.容易出汗,讓人覺得是個“油”人。

3.總是覺得腰膝困重痠痛,不精神,見牀就躺,那叫和牀一個親呀。

4.頭暈暈乎乎,眼睛迷迷乎乎,眼屎多。

5.嘴黏黏乎乎,或口中犯甜;口腔潰瘍總是不好。

6.耳朵流水或溼癢。

7.胸膈痞滿,食慾不振,經常胃脹不樂意喫飯或者飯量很大,說明又有胃火。

8.大便溏稀,黏黏乎乎。

9.小便混濁,不清亮。

10.陰囊潮溼,腳氣。

11.腳氣。

2

女性體溼的表現

1.油脂分泌旺盛,一張臉蛋像是油田,總是油光滿面。

2.容易出汗,讓人覺得不清爽。

3.體形肥胖,總是覺得渾身困重,懶洋洋的。

4.喜好食用甜食和油炸食品。

5.頭暈暈乎乎,經常頭暈還查不出毛病;眼睛迷迷乎乎,眼屎多。

6.嘴黏黏乎乎,或口中犯甜;口腔潰瘍總是不好。

7.耳朵流水或溼癢。

8.胸膈痞滿,食慾不振,經常胃脹不樂意喫飯。

9.腰膝困重痠痛。

10.大便溏稀,黏黏乎乎;小便混濁,不清亮。

11.白帶多,陰癢,婦科炎症久治不愈,反覆發作。

12.腳氣。

3

溼邪不單單存在於某一部位

以上是3個溼邪爲主的舌象。

中焦脾胃爲生溼生痰之源,脾胃虛弱,溼邪叢生,可千萬不要以爲,溼邪就單單會存在於人體某一部位,比如有些人認爲存在於胃腸就會胃脹、長期腹瀉,或者自己有了陰囊潮溼、頭臉多油、白帶多這些溼邪後,機體別的地方就不會有了,溼邪就不會到達別的地方了?大錯特錯。溼邪一旦發生,全身上下,無處不在,你家中蒸個饅頭,水蒸氣單單就會在廚房轉悠?不會隨風飄到別的地方?不可能。所以,一定要明白,只是表現的輕重不同,你自身的感受不同而已,故張仲景對溼邪的說法就是:

溼氣爲病,內外上下,

四處流行,隨邪變化,

各具病形,按法診治,

勿失紀綱。

而上邊的3個舌象,就是溼邪在全身表現的說明,要結合上、中、下三焦進行統籌分析,但是溼邪大部分是以中焦爲發源地。

4

具體部位溼邪表現

脾虛的人:大部分都是瘦子,不長肉,吸收不好。

脾溼的人:大部分都是胖子。

脾虛的人喫什麼拉什麼,這叫完谷不化。

脾溼的人喝水都長肉,喫什麼都變成脂肪和垃圾存貨,這不是真胖,是溼氣太重。

太瘦的是脾胃吸收差,太胖的是脾胃溼氣重

上身胖:是脾胃不好;下身胖:是肝膽和脾胃不好;胳膊粗:是腸胃不好;後背肥:是膀胱經不通和虛寒,兼見月經不調。

我們都知道,天氣冷的話,我們都會多穿一件衣服或者棉襖,同樣的道理,我們身體哪個部位體寒了肉就會多,就會格外保護相應的臟器,這就是寒溼、溼邪所致的部位表現。

結合自己的身體,對號入座吧!

5

溼氣怎麼來的?

溼邪確實難以去除嗎?

治療期間,如果用溫熱或者燥溼的藥太過,溼邪就像水蒸氣一樣開始蒸騰,發於肌表,就變成潮熱了,都是黏汗、口乾舌燥;而溼熱的熱偏重了,趕緊用一下清熱的藥吧,結果寒性又起來了,溼邪又加重了;太輕的藥物,治療時間就會長久,但是別看一些利水、發散或者溫化水溼的藥用着,結果呢?病人不運動、愛喫甜食,沒有辣子就沒胃口的人,或者脾氣大,天天怒髮衝冠點着火,這不是溼上加火,溼氣更重嗎?因而,管住嘴,邁開腿,調好情緒纔是治療溼邪之本

祛溼中成藥物:參苓白朮丸、二陳丸、香砂六君丸、香砂養胃丸、香砂平胃丸、四妙丸、萆薢分清丸等。

6

敲打祛溼

敲打三“窩”

1.腋窩的極泉穴——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次,最少一天2次,以疏通經絡,還可起到調理睡眠和解決心臟不舒服的問題,包括白領經常不明原因出現的心悸、胸悶狀況。

2.肘窩的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溼濁之氣聚集於此。

現代常用於治療肩肘關節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咽喉炎、扁桃體炎等。

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酸脹爲宜。

3.膝窩的委中穴——膝窩又稱膕窩,在腿窩的中心點上,這裏有個穴位叫委中穴,是膀胱經上的穴位。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溼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裏不通暢,溼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所以平時在辦公室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於36次。

敲腿祛溼

1.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膝蓋下方,小腿窩處,是脾經的合穴,可以健脾除溼。每天要用手指按揉或者敲打這裏,時間不拘,空閒的時候就可以,每次3~5分鐘。

2.足三裏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是健脾胃的第一要穴,對所有的消化系統疾病均有效,當然除溼自然也就少不了它了。另外,中醫認爲,按摩足三裏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的作用。所以,這個穴位也是很重要的。

3.承山穴——微微施力踮起腳尖,小腿後側肌肉浮起的尾端即爲承山穴,也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溼氣的穴位,有人說其效果跟紅豆薏米粥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刺激承山穴能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溼氣。

7

祛溼食療方

山藥薏米粥

針對寒熱不明顯者:山藥30g,薏米30g,陳皮10g,熬粥。

佛手陳皮粥

針對氣滯寒溼者:佛手30g,陳皮10g,大米(或小米)少量,熬粥。

綠豆冬瓜粥

針對有熱象者:綠豆30g,冬瓜30g,大米(或小米)少量,熬粥。

赤小豆粥

針對有熱象者:赤小豆30g,大米(或小米)少量,熬粥。

茯苓粥

針對熱象不明顯者:茯苓30g,大米(或小米)少量,熬粥。

以上粥中,要結合自身情況,寒溼重者加生薑3~6片或者再加肉桂3~5g熬粥,具有溫化寒溼之妙。化溼之法,靈活運用,存乎一心。

祛溼不是兩三天,

沉重黏糊很纏綿;

鍛鍊身體不可少,

忌菸忌酒不食甜。

人衛好書推薦

圖解舌診斷病

圖解舌診斷病

《圖解舌診斷病》系列圖書出版以來,得到了讀者的充分肯定。新版圖書增添了穴位按摩、食療等更加貼近生活的方法!全書200餘幅高清舌象圖,採用圖表結合的形式,簡潔明瞭,一目瞭然。又快又準的望舌訣竅,讀懂舌與五臟間的親密關係,舌質→→舌苔→→舌底血管脈絡,真正掌握舌診的內涵。

作者:來要水 來要良

出版發行:人民衛生出版社

開本規格:889×1194 1/32

購書熱線:010-59787592

官方網址:www.pmph.com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