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擬重新規劃口岸及商業區,圖為未來商業區的構思模樣。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位於內地的羅湖商業區近年急速發展,而本港新界北部未來也有多達四個新發展區,預計居住人口將會急增。曾任規劃署署長的凌嘉勤估計羅湖口岸的交通配套改善後,港鐵有機會直接駁入當地的商業區,有助本港居民北上發展,改善香港的職住空間平衡,減少市民前往市區上班的需要,亦更符合社會的經濟效益。

  羅湖口岸不但是全港最繁忙的出入境口岸,更曾一度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跨境口岸。其中,一向受港人歡迎的羅湖商業城,過去大多售賣名牌化妝品仿製品、衣服以及電子產品等,但隨着中港兩地之間近年新增多個口岸,令羅湖口岸作用亦開始略為褪色。不過,凌嘉勤指,跟其他口岸相比,羅湖口岸始終位處較為正中心的位置,若被重新改造,連接兩地的鐵路線將可重新定位。

  他指出,香港在新界北部的新市鎮發展計畫將會帶來大量居住人口增長,因未來北部有多達四個新發展區,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及元朗南發展區等,加上有很多臨近地方亦積極發展房屋,故本港應採取行動令新界北部的就業機會也能同步增長,特別是改善多區的交通配套上,把洪水橋新發展區提升為新界北部的商貿核心區,與前海建立直接的交通連繫及新的過境口岸,必然有利於在新界北部未來的發展。

  至於內地計畫重新規劃羅湖口岸的設計,引入港鐵東鐵線,並預留接口位置與香港在內地實施「一地兩檢」,凌嘉勤認為重新規劃口岸的設計及交通配套是有需要,提升市民使用口岸的方便性,而新界北區長遠必須做好交通的結合。

  他稱,新界北的發展規劃有條件向市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其中一個原因是大灣區和深圳未來發展前景的因素,因為如此龐大的經濟體,與香港有很多的業務來往,相信有不少公司欲在臨近內地的地方設立公司,創造不少職位,變相對於居住在新界北的居民有更多就業機會,「當中環及新界北都有類似職位,薪金待遇差不多,市民可不用花費大量交通時間跨區工作,亦更符合社會的經濟效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