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 年1 月提出向高科技綜合性企業進發、將機器人和現代農業提升到主業地位,碧桂園的轉型升級實踐已經推進了近一年時間,成績斐然。其中,機器人產業的研發及成果轉化速度更是超出業界預期,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日前,CCTV 《新聞聯播》播出“高質量發展基層調研行”專題。在“製造業轉型升級,佛山如何探路”這一篇裡,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代表企業之一,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展示了當前的階段性科研成果及場景應用優勢。

博智林機器人總部大樓
博智林機器人總部大樓

雖然成立僅短短一年多時間,但博智林已經三次登上央視,其自主研發的多款建築機器人充滿科技感的作業場景,打破了人們對傳統建築業的認知,令人耳目一新。

有分析認為,身為房地產行業的頭部企業,碧桂園率先吹響自主創新、產業轉型升級的號角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很好的融合了國家戰略及企業自身發展需求。就宏觀環境而言,世界經濟已經進入新舊動能轉換期,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高度重視創新發展,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為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驅動力量,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為高質量發展的載體之一,企業也需要探索適合自身的創新之路。據了解,博智林機器人的業務與碧桂園的主業高度契合,相關機器人的研發能夠廣泛應用到企業業務的多種場景, 幫助企業有效的應對未來的勞動力短缺挑戰,提升產品質量和運營效率,在烈度日益提升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先發優勢。

博智林連上三次央視

12 月11 日晚,央視《新聞聯播》“高質量發展基層調研行”系列報導將目光投向了佛山這座全國唯一的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用了4 分多鐘報導佛山製造轉型升級的探索。報導稱,去年才成立的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一年多就遞交了超過1200 項專利申請,已有50 多款填補國內空白的建築機器人正在研發測試。在報導中出鏡的是兩款建築機器人,分別是“ PC 內牆板搬運機器人”和“室內噴塗機器人”。

博智林機器人
博智林機器人

而這已經是博智林第三次被央視所關注和報導。7 月28 日,《新聞聯播》播出“廣東高質量發展”專題表示,博智林依託人才和技能儲備優勢,打造現代機器人產業生態圈,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先驅作用,為順德工業改革賦能,助力國家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8 月20 日,博智林建築機器人首次在央視直播中亮相。在《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廣東篇》特別直播節目中,就展示了博智林最新研發的3 款建築機器人:地磚舖貼機器人、牆紙舖貼機器人及PC 內牆板安裝機器人。

2018 年7 月,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在順德成立,聚焦建築機器人研發與應用,迅速搭建系統化研發體系,大力引進國內外專業人才,集中開展重點產品研發、關鍵技術攻關,同步實施系統化產業佈局和基礎平台打造,形成了建築機器人、醫療康養機器人、智能建造裝備等產品線,在關鍵領域擁有了一批自主核心技術。

截至2019 年12 月,博智林已成立8 大研究院和2 大事業部,組建超過3000 人的研發人才團隊,其中博士、碩士佔比超過31% 。遞交專利申請超過1300 項,在研建築機器人項目58 個,其中28 款已經進入工地測試階段。據介紹,該公司的智能製造工廠也已經正式投產,佛山順德機器人谷建設正在加快推進,其中自主研發的AGV 導航精度已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中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樣板

通過央視3 次的報導不難發現,博智林已經成為了中國企業踐行國家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典範及樣板。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在一篇文章中表示,製造業是我國的立國之本,高質量發展必須落實到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上來。如果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0 版本的主要任務是完成經濟結構調整的話,那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2.0 版本就是要聚焦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在國際形勢多變的今天,發展高質量製造業、提升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未來30 年,是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成為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時期,製造業在其中必然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而伴隨著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加速推進,中國製造也面臨轉型的機遇和挑戰。房地產業被認為是中國最大的製造業,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市場。據統計,2018 年中國的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已達20.9 億平方米,但建築業大而不優,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低等問題已成為地產行業向高質量發展的障礙,建築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還有一項數據顯示,自2012 年起,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比重已連續7 年出現雙降,減少了2600 餘萬人。而中國人口的老齡化進程也已超前於經濟發展進程,勞動力短缺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矛盾已日益凸顯,特別是建築行業。

產能落後、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種種挑戰都在呼喚著產業的升級與革新。這也是碧桂園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探索高科技、進軍機器人行業的驅動力。在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的設想中,未來科技、地產和建築應該是三位一體的。“我們應該研究全世界範圍與建築有關的所有工藝、材料、設備等方方面面,匯聚整個體系裡最先進的東西,加上標準化圖紙、裝配式工廠,未來一定會成為最具競爭力的高科技地產企業。”

“機器人建房子的這一天,一定會到來。”他表示,碧桂園將以足夠的耐心、毅力和財力來支撐博智林的研發,支持它取得巨大的成功,“這對於建造的安全、質量和效率都有很好的保證。”

實際上,機器人能夠給碧桂園帶來的附加值遠不止建造本身,該公司已在1100 多個城鎮實施了超過2000 個項目,可以為建築機器人提供足夠的應用場景,旗下的物業、酒店、安防和農業等各板塊也需要大量機器人,只要生產出來就可以直接引入測試,而且可以在使用過程中快速改進。

在專家看來,包括機器人在內的高科技賦予了房地產新的內涵和價值,而房地產的場景、平台優勢則為高科技提供了應用空間,二者相輔相成。

全產業鏈商業模式,以及機器人和現代農業等多元化業務發展帶來的協同效應,被認為是碧桂園區別於其他龍頭企業的顯著特徵。資本市場對碧桂園的機器人業務也給予了很高的期待值。11 月29 日,來自摩根士丹利、高盛、中金公司、中信證券等22 家知名境內外機構的房地產分析師參加了碧桂園的“ 2019 投資者開放日”活動,他們對博智林機器人的發展進城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期待這一新業務能為碧桂園注入全新的發展動力。

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在活動中透露,只要啟動了機器人這個龍頭,並與主業相關聯,相信機器人會在產業鏈上創造更大的價值。而楊國強更是信心十足的表示,“機器人會顛覆傳統的地產行業和建築行業,未來一定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價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