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120多所大學的英檢門檻被指違法,開第一槍控告政大的賴怡伶(右)今早在政大師生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呼籲仍有英檢門檻的各大學學生起身捍衛自己權益。(記者林曉雲攝)

2018-09-07 10:44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高教再爆爭議!120多所大學目前設定英檢(外檢)門檻,依最高行政法院今年8月的判決有違法之虞。政大今年1月已廢止外檢門檻,政大師生今早召開記者會,指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直指,限定學生應先參加校外之外語能力檢核,不通過才能修習學校外語進修課程,並不合理,已逾越大學自治之合理和必要範圍,應屬無效,呼籲其他仍有英檢門檻的大學學生捍衛自己的權益,目前已有清大、中興大學、中山大學等10多校學生開始關注。

政大外檢畢業門檻訴訟案的當事人賴怡伶表示,她認為政大外語檢定畢業門檻是零學分教育內容,且將考核外包給校外業者是違法制度,因此在去年2月提起行政訴訟控告政大,歷經一年半,最高行政法院於今年8月23日作出判決,她雖被判決敗訴,但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理由,直指現行多數大學實施的英檢門檻確實有違法無效之處。

政大學生們到場聲援學姐,學生會權益部部長許人友表示,除了英檢門檻爭議,政大也發起「廢除零學分課程連署」,目前已有台大等10校學生參與。學生議會議長陳柏翰亦提出質疑,他們認為,大學是社會的良心,課程不應造假,學分不應空虛,更不應恣意訂畢業標準,呼籲各大學以實質授課取代強迫委外的檢定,英語課程正常化,回歸誠實辦學的教育精神。

賴怡伶表示,政大今年一月透過校務會議表決,已決定廢除外檢門檻,但台灣現在還有100多所大學實施外檢門檻,且其中多數大學依然維持最高行政法院認定違法的先檢定再教學政策,她期盼所有大學能自愛、自重與自治,回歸教育本質,主動廢除錯誤且違法的英檢門檻,也呼籲全國大學生針對學校的違法制度付諸行動,捍衛自己的受教權及財產權。

社會系系主任黃厚銘表示,英語檢定門檻制度的背後是想要推動國際化,卻把國際化變成英語化、美國化,非常狹隘、空洞和速成,修課和開課是學校最重要工作,不能以考試結果作為修課資格。

語言所特聘教授何萬順表示,他要向賴怡伶致敬,多益考855分,卻犧牲自己2年時間,無法畢業也無法考律師,今年4月才拿到畢業證書,替全國大學生爭權益,他也要向義務律師陳易聰致敬,政大贏了面子,卻輸了裡子,有這個規定的大學都要皮皮剉。

法律系副教授陳志輝表示,此雖是單一案件,但代表最高行政法院的普遍見解,在大學自治範疇中,所作限定必須是必要合理,英語能力標準不應外包給廠商檢定是否具有資格,大學本身要有能力去檢定,不應把教育責任外包,且應扛責使學生達到一定外語的畢業門檻,這才是大學真教育,而非假教育。

廣電系教授郭力昕表示,他大學是外文系畢業,碩士和博士在英美取得,沒有反對英文的情結,但英檢對英語實質能力沒有幫助,亦無主體性,而是把英文視為高級東西,突顯被殖民的心態。

  • 目前有120多所大學的英檢門檻被指違法,政大師生今早開記者會,呼籲仍有英檢門檻的各大學學生起身捍衛自己權益。(記者林曉雲攝)

    目前有120多所大學的英檢門檻被指違法,政大師生今早開記者會,呼籲仍有英檢門檻的各大學學生起身捍衛自己權益。(記者林曉雲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