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長三年(1598年),經過兩次侵朝都慘遭失敗的豐臣秀吉含恨而亡,他的繼承人是只有六歲,無法理政的幼子豐臣秀賴。在豐成秀吉死亡後,德川家族越來越強大,豐臣家族的許多舊臣順勢站隊去了那邊。

就在豐臣秀吉死後,他們的部下終於可以大展手腳了,福島正則、加藤清正、加藤嘉明,黑田長政,細川忠興,池田輝政,淺野幸長等七名武將要殺石田三成。石田三成當時與德康家族也有來往,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引退了。

但是,德川家族並沒有把三成當一家人,三成憤然發起戰爭,石田三成有能力但沒人緣和氣量,曾經在一起的同事都得罪了個遍,為了發動戰爭,直接把那些老臣的妻子兒女都綁來當了人質。細川忠興的媳婦直接自殺了,這件事讓所有人都很氣憤。

後來的故事就慘烈了,石田三成自然是打不過德康家族的,就像是中國的諸侯之戰,當然是人多的一方會勝利。


現在人在看待歷史的時候,往往會加入當代的視角和眼光,去進行評判。但是對於歷史進程本身的人物來說,他們可能真的沒有我們所設想的種種。

對於關原合戰前後的戰國日本來說,天下人豐臣秀吉去世留下了巨大的權力空白,秀吉指定的接班人秀賴還是個娃娃毫無能力和威信可言。可以說很多人對於當時的形勢是很有想法的。而緊接著,秀吉的老朋友、久經考驗的託孤重臣、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也去世,這就讓德川家康看到了好機會。

其時,除了家康,難說其他人就對於天下人沒有想法。蟄居九州的黑田官兵衛、東北的獨眼龍伊達政宗、德川家康、毛利輝元甚至石田三成,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我們從關原之戰石田三成打出的旗號「大一大萬大吉」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大一大萬大吉」,大概意思是,一人為萬人,萬人為一人,天下太平,這樣的意思。要是說三成只是當一個佐和山城的19萬石的大名,用這麼誇張的旗號幹嘛呢。

現代人在分析關原之戰時往往會把石田三成看作是西軍核心,但這是從後人的角度看,關原之戰的時候,可能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核心呢。畢竟對於封建領主的日本大名們來說,拓展領土才是最關鍵的,自己有實力又有機會的話,沒有人會放棄這個機會的。

所以這就是當時的大名們的心態和真實狀況,關原合戰也正是這種心態的體現。大家都想著從中摸魚、觀望、撈點好處,最後這場決定日本未來的大戰一天就打完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