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經有一本書,叫做《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裡面寫的是一個和精神病患者經常打交道的人和精神病患者之間的對話,裡面讓人驚嘆的腦洞,那些驚到飛起又帶著特別深刻哲學意味的對話,讓人感覺天才和瘋子只是一線之隔。

從天才的角度,特別是藝術圈的天才,往往也能看到一些瘋子的特徵,比如那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臥軌自殺的顧城,還有那個經受著精神疾病困惱,無法分清幻想和現實的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

如果我們回憶一下美劇裡面的科學家的形象,都是有一種癲狂的氣質,動不動就能為了科學而不顧一切,不瘋魔不成活的狀態也許說的就是他們。

天才的創造性裡面自帶任性,還是瘋子的任性裡面帶著非一般的創造性呢?是不是天才和瘋子,真的只是一線之隔呢?

如果從大數據統計去看,天才人物那麼多,其中有幾個人瘋了?沒有什麼概率上的聯繫。同時我們也沒聽說精神病院裏出現幾個偉大思想家的。

那麼從心理學和腦科學上呢?

加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迪恩·西蒙頓在他的文章《如果你認為你是天才,那麼你就是瘋子》裡面,關於「創造性」和「任性」的共同性做了一個研究。

近年來心理學家,在天才和瘋子之間真的找到了一個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就是「認知抑制解除」。

2、

首先,什麼叫做「認知抑制」?我們人有五官,還有觸覺,每天會從外界接受超級巨量的信息,如果換算成數據,差不多幾百萬比特,而大腦的注意力能夠處理的信息很有限,每秒才50個比特,這就意味著,你必須大量的忽略信息。

這也是為什麼你遇到一個陌生人,注意的是他的臉而不是他身上有幾個紐扣,而遇到一個熟悉的人,注意的是他的變化,而忽略不變的東西。

這就是「認知抑制」,這是一種生物演化下的本能,每個人都自動進行的。

而所謂的「認知抑制接觸」,就是說有的人能夠解除這些認知抑制的本能。專門注意到了一些被一般人忽視掉的信息,並從中發現一些東西。

那些歷史上天才的發現,都是因為發現了我們正常人容易忽略的事情,才取得了改變世界的成就。

天才和瘋子都具有這個特徵,那麼他們的區別在哪裡呢?

藝術家解除抑制以後,從生活中的小細節裡面發現一些新的靈感,做出創造性的東西,瘋子也是。但是瘋子不會過濾信息,他關注了不該關注的細節,於是被大量的不重要的信息和幻覺充斥著大腦,從而無法控制的自己的想法,於是變成了一個瘋子。

這就是瘋子和天才的區別,是否能夠分辨和過濾這些細節信息,從而找到有用的靈感。

那麼這個能力,西蒙頓把它叫做「智能力」。

3、

如果一個人智能高,他就能分辨出哪些信息重要,哪些細節不重要。他就能在「認知抑制解除」後,從鋪天蓋地的細節中,再次忽略不重要的,留下重要的變成他的靈感來源。

而那些智能低的人,就無法分辨,所以在「認知抑制解除」後,大腦被龐大信息充斥,無法分辨重要與否,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就成為了一個瘋子。

所以想法多,和智能是兩個概念。

所有認知抑制解除狀態下的人,想法都很多。所以《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裡面那些瘋子才會有那麼多想法,但是智能就是對這些想法的選擇和加工處理。

想法多沒判斷選擇能力,就是瘋子,當然如果只有智能判斷能力,沒啥子想法,認知抑制狀態中,那麼自然缺乏創造力。

那麼這兩個能力:想法多和智能,如何去鍛煉,或者說培養呢?

西蒙頓也做了一項研究,研究說,如果一個人在青少年時代,他的生存環境有較強的多樣性,他就能獲得更好的創造性,同時又能保持理性。

所謂的「多樣性」環境,就是各種複雜的經歷,比如不同的文化環境,不同的語言環境,不同的生活經歷等等。

這也是為什麼單親家庭天才出現多,高學歷家庭天才出現多,混血兒中天才出現多的原因。

那麼對於我們來說,一方面提高自己的敏感度,雖然無法達到天才的「認知抑制解除」,但是也要多去嘗試新想法,同時也要學會主動忽略,也就是智能的判斷能力。

敏感度是可以培養的,一個人在行業裏縱橫多年,對於一個行業裡面的細節自然會有敏感度,而且這種敏感度是可以控制的,因為是你一點點鍛煉上來的。

而瘋子的區別就是,他的敏感度是天生的,而且還無法控制,無法用理智戰勝它們,所以他們瘋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