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閤中心

近來中國「一中原則」及「反獨」為由,不只對臺進行軍事恫嚇、外交脅迫及政治打壓,另一手卻積極推動「對臺31項措施」,以「同等待遇」利誘臺灣人。陸委6日會公佈「壯大臺灣8大策略︱因應中國大陸對臺31項措施」實施成果報告。當中指出3項國家安全風險、10項企業及產業風險、9項個人風險,提醒國人及企業注意。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包括臺資企業經常受中國大陸相關部門要求,在享受優惠的同時,必須挹注「對臺工作」相關費用,形同是給中共「政治捐」。

檢視相片

▲ 陸委會6日針中國對臺31條報告記者會舉行記者會,由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右)、李麗珍(左)主持。(圖/中央社)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陸委會公佈報告指出,「壯大臺灣8大策略︱因應中國大陸對臺31項措施」實施超過半年,臺商赴中國投資減少、公立與頂尖大學沒有教師赴中任教,對到中國就學影響也不大,整體而言,對臺灣影響並不明顯,但也提醒,中國施壓臺灣,打擊我政府威信,但又釋出「惠臺」利多,拉攏臺灣人民,製造政治、社會及經濟各項矛盾,對臺灣已產生潛在的國安風險。

檢視相片

▲陸委會提醒,中國對臺31條,已產生國安風險。(圖/中央社)

報到提到企業風險方面,臺商經營受政治幹擾,包括以「分裂國家」、違反「一中原則」等政治認同為由,任由網軍或有心人士獵巫舉報、強貼標籤,並進一步制裁「綠色臺商」。同時,還透過媒體及網路無限上綱追打,脅迫企業屈從政治與意識形態,而上市公司也須設立共產黨組織。此外,除了個人外,在中國的外國公司亦被納入社會信用體系中,會被編上一組18位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監控與管理的工具。

個人方面,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及「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嚴格限制個人言論自由。另外,中國政府也在各城市設置監控攝影機的「天網」工程,以掌控所有人車蹤跡。今年5月起,在中國大陸全境試行「社會信用體系」,也是為了大量蒐集、利用個人資料,藉以全面監控管理國民與境外人士。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陸31項對臺措施 陸委會:影響不大
挨批欺負小國 中國外交部:無理取鬧
中國打壓 蔡英文:增加兩岸關係變數
反中共打壓 蔡英文籲歐洲國家挺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