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收購失敗的直接原因是要約項下收到的有效接納不足50%,導致收購終止。也就是說,除了已經簽了不可撤回承諾的兩大股東,中國糖果沒有任何一個股東向宗馥莉出售股票。

5月12日,宗馥莉通過旗下公司向中國糖果提出現金要約時,中國糖果每股要約價為0.3565港元,預計花費5.73億港元。但在7月13日晚間,中國糖果宣佈,截至7月13日下午4時,在要約項下收到涉及4.19億股股份的有效接納,佔中國糖果已發行股本的26.03%,該比例未能達到入股的先決條件,即要約收購可以達成的50%股份比例。因此收購未能成行。

與此同時,中國糖果股價迎來暴跌。截至7月14日收盤,公司股價為0.23元,跌幅達56.79%。相關數據顯示,從3月底市場傳出宗馥莉將入主中國糖果的消息後,中國糖果的股價就一路上漲,曾一度由0.18港元暴漲至0.9港元,累計最高漲幅一度超400%。結合7月14日收盤價格,中國糖果三個多月的漲幅近乎全部蒸發。

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12日宗馥莉提出現金要約時,中國糖果的股東嘉慶和Noble Core均作出不可撤回承諾,兩者實際擁有的26.01%的股權將接受要約。而截至7月13日下午4時,在要約項下收到的有效接納,佔中國糖果已發行股本的26.03%。也就是說,除了上述兩大股東外,中國糖果的很多中小股東並未參與此次要約。

更為重要的是宗馥莉取消要約之前,持有公司大量股票的幾家基金,趁著中國糖果股價被炒高之機,高位套現,出售了大量股票。這被外界懷疑這些基金是中國糖果兩大股東的一致行動人,利用宗馥莉收購炒高股價,然後在操縱董事會,造成宗馥莉要約收購股票比例不滿50%的情況,從而實現高位套現。

當然,過程並不這簡單。

中國糖果於2015年11月11日在港交所配售上市,配售價為0.2元。當時主要股東嘉慶發展(由公司主席許金培及其配偶洪蔭治持有)持有51.99%和Noble Core(由郭純怡及其配偶葉雅雲持有)持有20.01%。

表面上,街外流通的股權有28%,但既然是配售上市,還要一上市就高開了25倍(不是25%),那不用說都知道那28%其實都在大股東的相關人馬手上。

大股東於公司上市至今一年零八個月內作出了3次減持,從51.99%減持至11.19%,涉及金額約7600萬元。

有減持就自然有增持,減的還要是大股東,涉及的量更達40%。那究竟誰買了這40%,成為了新的大股東?

我們來看上面的權益披露,再加上三次公司發布的公告,裡面都沒有提及買方是誰,也就是說三次買賣中都沒有一位買家是超過5%的股東。

這些舉措被外界視作大股東為了分散自己的股權,使用的障眼法。因為這40%的股權大部分被幾家券商分走,被外界視作是大股東的一致行動人。

現在大股東預先減持自己的股權,製造他及二股東股權加起來才26%的局面,這樣就迫使有心收購的宗馥莉提出要收購50%才繼續收購的先決條件。

然後整個公司股東都是自己人,利用宗馥莉炒高股價,自己高位套現,宗馥莉要約不賣,到最後公司還是自己的。


世上善惡到頭終有報,無需在意來早與來遲。


一個極富想像力的資本故事,在猜測3個月後戛然而止。

7月13日,在香港上市的

中國糖果

(8182.HK)發布公告宣佈,由於在截止日期之前,宗馥莉未能收購該公司50%的股份,此次收購要約失效。

7月14日下午,很少公開露面的宗馥莉

微博

發聲,發布了關於「與中國糖果控股有限公司現金要約失效」的聲明,對收購失敗深感遺憾。當日,中國糖果股價最大跌幅超過60%,公司股價瞬間回到3個月前。

早在今年的5月12日,中國糖果發布公告,新百利融資代表要約人恆楓香精香料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唯一實益擁有人即宗馥莉)提呈自願性有條件現金要約,以收購中國糖果全部已發行股本中的所有股份。

最後,這變成一筆「雙輸」的生意,背後的故事並不簡單。

香港「妖股」

資料顯示,中國糖果全稱是中國糖果控股有限公司,前身是福建晉江好來屋食品公司,成立於2000年4月。該公司從製作凝膠糖果開始,在糖果製作中逐漸嶄露頭角。

2012年6月,好來屋在天交所掛牌,之後公司知名度迅速上升,進入高速擴張期。2014年1月,公司從天交所申請摘牌,啟動赴香港創業板上市,是繼蠟筆小新後,晉江又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食品企業。該公司的控股股東許金培,是資深食品行業從業者。在創辦好來屋之前,許金培曾擔任福建徐福記(兄弟)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5年11月11日,中國糖果於香港創業板上市,當時配售價為0.2港元,發行當日曾沖高到5.51港元,單日炒高超過26倍,收市報3.25港元,仍有逾15倍的升幅。

但在2015年11月18日,也就是上市一週後,中國糖果股價暴跌超過80%,從開盤的3.7港元,暴跌到收盤0.7港元。次日,中國糖果再度暴跌,從0.7港元跌到收盤的0.25港元。之後中國糖果股價長期在0.2港元上下波動,最低見至0.093港元,香港股市把其稱之為「妖股」。

在宗馥莉欲收購中國糖果後,中國糖果一路暴漲,2017年4月3日漲幅達75.53%,4月7日上漲50.85%。5月10日到5月18日,更是從0.39港元,一路上升至最高的0.94港元,5個工作日內股價翻了一番多。

借殼上市或被利用

「根據分析,這筆收購可能是宗馥莉的宏勝集團想借殼上市,但被『套路』了。」資深港股分析師王雅媛對《中國經濟週刊》分析道。王雅媛認為,大股東在公司上市後賣殼是很正常的手段,但是根據公告披露數據來看,裡面有很多蹊蹺。

中國糖果的招股書顯示,這是一家「夫妻店」,創始人許金培和洪蔭治(為夫妻)分別為中國糖果的主席和行政總裁。在上市後,二人旗下公司共持有中國糖果51.99%的股份。

許金培、洪蔭治夫婦旗下公司分別於2016年三次減持中國糖果的股份,持股比例從51.99%降至11.19%,套現金額達1.44億港元。目前,許金培、洪蔭治夫婦已不是中國糖果最大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有兩家上市公司——惠生國際(01340.HK)和迪臣建設(08268.HK)在這次「炒糖」中獲益匪淺。按照惠生國際的公告,該公司購入中國糖果的成本價約為0.159港元。在4月3日至7月11日間出售中國糖果的股票獲利約3595.1萬港元。迪臣建設與其類似,成本價約為1.585港元,在此期間通過出售中國糖果股票獲利2642.3萬港元。上述兩公司的持股成本價,與許金培、洪蔭治夫婦第三次減持時的0.158港元價格非常接近。

王雅媛分析,根據權益披露,再加公司發布的公告,均未提及許金培、洪蔭治夫婦三次減持時的買方是誰。也就是說,三次買賣中沒有一位買家是5%的股東。

「現在一隻創業板的殼價在3億港元左右,但這個價錢包括控股權。一隻殼的股權一旦被打散,就不值這個價格了。能想到的解釋只有兩個,一是為了在部署未來拋售這批股票時,並不需要做出披露;二是製造股權分散的假象。」 王雅媛分析。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中國糖果的股東疑似作為牟利主體,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布好局,再引入宗馥莉作為概念炒作、高位套現。而在套現後,高位接盤的散戶對於相比現價大幅折價的要約收購興趣不大,因此導致宗馥莉收購失敗。

「宗馥莉打算藉助中國糖果自立門戶,但這種心態或許被人利用了。」沈萌說。

收購失敗學費不少

「都有第一次,我們也承認這次資本化運作的嘗試失敗了。」一位接近宗馥莉的人士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

娃哈哈集團則對外表示,該宗收購為宗馥莉個人行為,與集團公司無關。

「宗慶後之女」「富二代」「娃哈哈女王」,這些都是外界給宗馥莉的標籤。自從2004年回國後,宗馥莉一直希望脫離父親的無形之手,幹出大名堂。

「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都要幹自己的事,我無法幹預,誰願意總聽自己老爸的呢。」宗慶後曾如是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

多年曆練的宗馥莉已經形成自己獨立的經營理念。娃哈哈集團的員工,通常將宗馥莉稱為「小宗總」,而宏勝集團的員工,大多直呼她的英文名Kelly。兩個公司的治理文化,由此可略見一斑。

2010年,宗馥莉成為杭州宏勝飲料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宗馥莉把宏勝定位為「食品飲料行業的全產業鏈產品及服務提供商」,並投資飲料上游食品添加劑、機械模具、印刷包裝等專業化核心產業。

2016年,宗馥莉推出以自己英文名Kelly命名的全新品牌——「Kellyone」個人定製果蔬汁,並註冊了寧波宏勝優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來運營。

與之前的「順風順水」相比,此次收購失敗,宗馥莉學費高昂。數據顯示,截至7 月13日收市,宗馥莉僅收購4.18 億股中國糖果股份,佔該公司已發行股本的 26.03%,因未達50%的收購要約目標,該筆交易宣佈無效。在此次收購中,宗馥莉的虧損額未對外公佈,外界無從知曉。如果僅以0.3565港元/股的要約價與7月18日的收盤價0.165港元/股的差價來看,其損失也不在小數。

收購失敗後,宗馥莉在聲明中表示:「對於本次要約結果,公司深感遺憾,在整個過程中我司恪守要約人的責任與義務,以最真摯的誠意履行各項收購事宜。公司未來也將繼續秉持自身發展戰略,本著積極健康的商業價值取向繼續探索相關領域。」

這個80後的女孩,是否能擺脫自己身上的標籤,走出一條新路,還需時間和市場給出答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