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3497785365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我常常看醫生的時候,醫生都會囑咐我少喫某些東西可以減少發癢,所以請問醫師:
「就算不是過敏原,我什麼時候,該對於我喫的食物做一些控制呢?」
其實不同的疾病,有不同食物控制的方向,比如說蕁麻疹的病患,通常我會告訴病患,在發病的過程中,這些含有血清素、組織胺的食物一定不要喫。


那如果是異位性皮膚炎呢?我們通常也會告訴病患,不要喫辣,不要喝酒;但是如果你喫的食物裡含有血清素、組織胺,也有部分病患反應說喫這其中一類的食物會更癢。

例如,某些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喫竹筍後會變得很癢,而有些則是喫奇異果或香蕉後會變得更癢,但是有些病人倒是感覺:「好像食物跟疾病沒有那麼直接的關係?」

所以,結論到底喫了這些食物是否有可能更癢?


如果真要找到答案,需要病患事先知道哪些食物「喫了可能會更癢」,然後刻意嘗試該食物反應是否強烈?

但是大多情況是當異位性皮膚炎處於急性發炎狀態,簡單形容:就是抓得比較浮腫,皮膚表面看起來粗糙,浮腫現象較明顯的時候,病患才容易感覺食物跟過敏之間的關係比較明顯──但是事實上這個並不是過敏原,只是這些食物比較容易引發「癢」的症狀而已。

所以當我們建議你控制某部分食物時,並不是指那些食物就是過敏原,而是為了要盡量減少「癢」的傳遞的物質的產生,或者是說不讓現有的發炎疾病症狀惡化,這些都不算是真正的過敏原。

大部分病患在做過敏原檢查的時候,常會發現到某些食物或者是環境中的蛋白質可以被偵測到,那被認為可能是過敏原。
不過,以現有證據顯示,如果要確認這一些食物、環境中的物質是過敏原,要經過兩個判斷的步驟

第一個就是要看驗血的數值
如果這個驗血的數值不高,是屬於輕度或者是價數比較低的,那這個部分還要再斟酌。

第二個就需要你自己體驗了,你是不是會喫了某些東西之後的幾個小時內你就會有嚴重的發作?
如果這兩個你去做了嘗試,觀察發現都沒有任何的惡化的現象,那就表示說這個檢查的結果是屬於是「偽陽性」。
所謂「偽陽性」意思表示:你檢查似乎好像有發現,但實際上這些都不是你的過敏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