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的一开始,就先来说一下故事的结局好了,才不会有人看完一整篇,想说靠么,啊我看一个落榜的经验干嘛?!(但老实说落榜的经验也很有价值,能够让你知道甚么是不该犯的错,而且很稀有,毕竟能进入第二阶段面试的人也是真的蛮少的

        虽然是落榜,但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多难过,大概跟自己准备的心路历程还有整个人生规画有关吧!其实自己从刚上大学开始,就下定决心不读研究所,大学毕业→考教检→实习→当老师→在职进修

        只是在我大三的时候,在系上教授的指导下,参与了科技部大专生研究计划,就幸运地通过了,突然觉得自己好像能够走研究这条路,但老实说,还是因为自己系上成绩算不错,加上科技部计划,不推一下真的很浪费哈哈哈哈,而且我一直都觉得自己这辈子没有读到台大很遗憾,想说就来试试看吧。

        结果我暑假的时候发生一些事,导致我完全没空管研究所推甄的事,加上我开学后又忙到爆,就想说干脆算了吧,不申请了。结果去找指导教授meeting的时候,她一直鼓励我要继续进修,增进自己,我就又去报名了,身旁的同学也是影响也很大,看到别人报名我也是想说那就拚一下研究计划好了。

        于是我最后就只报名了台大跟我的母校,那这篇就先写一下台大的部分。首先先放上台大的报名资讯:

1.png

成绩比例:书审70%,口试30%

图片来源:http://gra103.aca.ntu.edu.tw/brochure/108/pdf/10.pdf

        在报名资格附加规定的部分可以看见,成绩前25%或科技部计划,后两项论文奖比较难,可能正常大学生不会涉猎,就不谈。我是用科技部计划那条,所以不用上传名次证明,但这边特别注意,因为台大的审查资料是分项上传,也就是说资格证明只能上传一个,像我上传科技部计划,就不能上传名次证明,如果你是那种万年书卷加上科技部计划的人,成绩的优异就写在自传里或是在成绩单上传那一格附加名次证明(我当时看到上传成绩单,就没传名字证明,一个囧囧,但反正我也不是卷姐,不传没差哈哈哈哈哈)

        这次总共有45个人报名,取16个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1/3,我分析了一下被选入二阶的人,对我就是无聊哈哈哈哈哈。

2.png

资料来源:http://gra103.aca.ntu.edu.tw/gra2007/gra/wei/pdf/报考人数-108硕甄.pdf

3.png

        有一个人我怎么查都查不到,所以就不算入分析的人。红字是我搜集的资讯,蓝底是最后上榜的人。因为第三四项报名资格我无法得知,所以不作为分析依据。

        这个是台大中文系网页公布的口试名单,本来系办是给全名,是我自己改成中间变O的,因为我怕被吉,还是小心一点,我取得的资讯都是公开资讯,大家都查的到的那种,所以我不是变态骇客,而且我也没这个能力哈哈哈哈哈。

        观察一下进入复试的名单,发现了吧!除了台大政大台师大,其他都有科技部,相对的,就算大学并不是鼎大,但有科技部一样可以。16个进入复试,其中8个有科技部。以学校看,有3台大、5政大、2台师,剩下6个其他学校,并不是说学校不好,而是说并不是主打文科。

        最后的正取名单8个,其中4个有科技部(1/2)。台大3个全上,政大3个上(3/51个科技部,2个没有),台师1个上(1/2;没有科技部),暨大1个上。所以鼓励大家,不要放弃机会,其实只要有实力,不管你出身如何。

        我也真的是无聊到爆,口试前在分析大家的出身,哈哈哈哈哈哈,虽然我觉得我分析的蛮有道理的XDD,而且知己知彼,虽然我没有百战百胜哈哈哈哈。

        分析结束,那我们来谈谈我的书审资料是怎么准备的。先贴一下我的成绩单,证明我真的有去考哈哈哈哈哈,没有啦,其实是看一下我两阶段的分数,及最低录取分数。

4.png

其实差蛮多的,所以没有甚么饮恨的感觉,就是觉得,你在公布口试名单时先跟我说我书审几分,我就不会去面试了好吗!很累欸,舟车劳顿,还要请假,而且我口试一直以来就弱,如果连书审都没占有先机,我都不看好自己,加上书审占70%,老实说,我觉得我书审77.4就无力回天了吧!但是最后一起公布成绩也好啦,至少我去面试见见世面,也是学到很多。

        书审的部分,我拿的分数并不高,但还是可以参考一下,会比较有方向,并看一下我对自己书审的检讨,可以进行改进。

        书审的部分有以下资料:

5.png

           除了第八项,其他都是必备资料的。

        关于第四项,由于我是用「科技部计划」,所以没有上传名次证明,而是上传计划成果。

        第五项,自传,我在第一页先放了简历,说了一下自己干了哪些好事,限制1000字,老实说没什么好写的,一下子字数就满了,而且根据我面试的感受,我觉得教授不想知道你这个人的丰富社团生活等,除非你真的做了跟学术很相关的事。我开头用200字写家庭背景跟修了教程想当老师,接著写申请动机跟研究热忱,最后说中文的价值。很妙的一点是我后来才想到的,它只有限1000字,没有图片限制,结果我当时只放了一张大头照,我觉得应该可以多放些图片,毕竟没限制,但还是要跟自传有关。如果想写一下优异学业表现也可以发挥,语言检定可以放在简历(我忘了放……虽然是中文系,但有些外语能力有益无害,而且之前看过别人分享,说近年来中文系教授越来越重视第二外语能力)

        第六项,学术论文代表作至少一篇,好对,我就只放了一篇,而且还没完成,也就是我科技部计划的案件,规则有说:可以放科技部计划,若尚未完成,可以放计划草稿,但我科技部计划交出去审核后,就完全没新进度了哈哈哈哈哈,所以我就直接把交给科技部的东西再交上去一次。但这种东西在精不在多,而且教授真的看得非常细!!千万不要随便乱放。我觉得如果有把科技部计划整个写完再交上去,分数会提高,毕竟我交的东西只是草稿。字数是5000字以上,当然不能只写5000,我的虽然只是草稿,也有13000多字(其实这样算很多,所以如果目前一片空白的人不要紧张,其实可以不用那么多)(没有科技部的人,建议可以上网参考其他没有科技部计划的人,论文代表作放甚么)

        论文代表作不是以往写的那种小论文,是要用完整以论文架构及研究方法去写,正常大学生是不会接触的,我也是到做了科技部计划才会,因为有指导教授的提点,所以如果你不会的话,可以麻烦比较亲近且专业相合的教授给予指导,才知道自己论文的问题,而且有时教授提的问题,很可能在口试中被问到。(想知道科技部计划的可以留言问我,因为我还没空整理成文章,而且我还没结案XD)

        第七项研究计划,3000字以内,很少,而且还要包含注脚跟参考资料,所以一定要抓重点写,真的一下下就没位置了。也是因为限制3000字救了我,因为我10天前才订题目开始书写,所以字数给我更多我反而写不出来啊哈哈哈哈哈。错误示范大家不要学。

        我是用科技部计划的架构,改了内容,包含摘要、研究动机、研究价值、文献回顾、预期成果、参考资料。

        第八项,得奖创作,我放了高三投稿文学奖的作品两篇,虽然只是入选,但我还是放了,应该有益无害XDD

        书审的部分大概是这样,计划的内容就没放上来了,有兴趣再留言,因为真的太多了,而且还是保留一下隐私,而且也没多高分,我QQ哈哈哈哈。

        我给自己的检讨有几点,最重要的是,论文代表作及研究计划最好是同一个领域,我的论文代表作,也就是科技部计划,做的是现代散文(饮食散文),结果研究计划是新诗,内涵还是中国思想史,准备起来一整个GG,范围太大,文献多到读不完,口试也很难全方面回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