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記者 田雪吟 實習記者 姜惠)最近大火的影片《頭號玩家》上映11天突破國內票房10億元大關,其實這樣的高票房已經不足爲奇,從《戰狼2》到《紅海行動》的熱播,都說明瞭國民在文化娛樂方向的消費比重越來越高,精神文化消費逐年增加。據統計,2017年全國電影票房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同樣蓬勃發展的還有現場娛樂市場,“到現場去”成爲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16年觀演人次達11.81億人次,17年市場交易額正在向500億邁進。

現場娛樂市場結構一覽表

90後成爲現場娛樂消費主力 戲劇和演唱會成熱門

根據大數據公司易觀發佈的數據顯示,從2016年開始,90後在現場娛樂消費人羣中佔比近60%,成爲消費驅動的核心人羣;其中,95後人羣增長尤爲突出,將逐漸成爲現場娛樂消費的主力。可以推測,這些用戶大部分剛步入職場,且處於適婚年齡層,他們的消費是逐步攀升的,且娛樂意識較強。

不同年齡層消費者人數佔比圖

現在消費者越來越傾向看個人演出,忠於自己喜好,對拼盤娛樂興趣下降。早年比較流行的拼盤娛樂演唱會形式近幾年基本沒有消費市場了,越來越多的觀衆只會選擇去看專屬於自己偶像的演出,說明消費者的演唱會消費成熟度提升,消費的目的性越來越強。

在所有現場演出中,戲劇類和演唱會類票房收入在文化演藝類佔比六成以上。對比2017與2016各種風格演唱會的票量數據,最主流的“流行”類風格標籤佔比下降,而諸如金屬、爵士、鄉村等的一些小衆音樂風格的演出標籤增加。

互聯網票務平臺發展 摩天輪折扣票脫穎而出

喜歡看演唱會的小韓告訴記者:以前想看演唱會特別難,經常不知道去哪買票,搶不到票。自從有了移動平臺買票後,買演出票就變得像買電影票一樣簡單了。

爲何“互聯網票務平臺”在過去2年發展如此快速?記者採訪了易觀分析師董敏娜,她認爲:平臺模式爲票務買賣雙方提供交易服務,很好的解決了票源方“賣票難”,消費者“買票難、買票渠道分散”、消費決策成本過高的市場痛點。

新興互聯網票務交易服務平臺是以自身創新能力爲核心贏得市場競爭,不斷優化用戶購票體驗,以近2年脫穎而出的摩天輪票務爲例:一方面創新海量折扣票,另一方面優化技術和服務,讓消費者可以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買到更低價格的票品。

內容形式多元化:電競比賽興起 用VR技術選座

隨着整體文化娛樂市場的成長和人們文化消費水平的提升,除傳統演出、賽事等品類外,廣受年輕人歡迎的電子競技賽事近兩年在體育賽事中的消費佔比提升較快,已經成爲了一種新的主流體育消費。

電競賽事開始規模化、專業化、IP化。票務服務作爲關鍵渠道之一不斷融入電競產業鏈,驅動市場增長。阿里體育與大麥、普思資本與摩天輪票務等,票務平臺的電競資源佈局有望展開。

傳統體育賽事和電競賽事佔比圖

同時,科技元素也不斷運用到現場娛樂中,VR、AR等新科技將打造現場娛樂的第二現場,直播填補演唱會、戲劇資源的稀缺性,進一步擴大了現場娛樂的輻射範圍,打造第二現場的直觀感受,運用VR技術選座,能夠360度體驗現場角度,能夠給“選座困難”的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選擇。

VR選座體驗

現場娛樂發展前景巨大 未來向三四線城市發展

易觀分析師董敏娜指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2016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高達457億,中國演出票房約168億,也就是說,演出票房是電影票房的1/3左右。由此看來,中國演出市場未來還有相當大的潛力待發掘。

在近幾年,演出場館在一線城市已有大量佈局,演出市場越來越成熟、飽和,出於成本考慮,部分企業開始將演出地點設置在成本相對較低的三四線城市。

“目前,演出行業還處於向全民化娛樂活動發展的擴張階段,三線、四線等城市仍處於待開發狀態,未來也將是現場娛樂在線票務的發展重點。”在董敏娜看來,隨着三線、四線城市崛起,演出或賽事主辦方、票務平臺均會加大布局力度。同時,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演出行業資本快速進入,在內容生產、票務交易等方面均有了進一步的提升,現場娛樂市場未來行業發展前景巨大,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