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春天,是自然界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季節。而對於計劃孕育寶寶的夫婦來說,春季也是調節身體和準備懷孕的最佳時節。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婦科主任醫師張玉蓉表示,在日常生活起居上應順應春季“生”的特性,調護好肝脾,推陳出新,爲孕育新生命做好準備。



指導專家介紹

張玉蓉

主任中醫師

教授


從事婦科臨牀工作20餘年。近年來專注於不孕不育的臨牀研究,師從多名嶺南不孕不育專家,潛心研讀近代中醫婦科名家專著。擅長運用純中醫“調經種子”之法治療不孕不育及月經不調,同時擅長微創手術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及子宮肌瘤等各種婦科疾病。



調情怡性  

以暢升降之機


張玉蓉教授表示:“春屬木,與肝相應,春氣主升,肝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鬱。”所以春季首要注重調暢情志,養升發之陽氣,順應春季“生”的特性,保持心情舒暢。尤其是女性應該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情。婦科名家羅元愷教授曾指出:“女子調經之外,最忌精神抑鬱及思想緊張,越是念子心切,卻越難孕育。必須心情舒暢,互相協調,才易成孕。”所以保持心情的舒暢對於春季孕育生命是非常重要的。 


調起居 

少熬夜多運動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張玉蓉教授表示,現在很多年輕夫婦喜歡熬夜、上網、徹夜久坐。這其實並不利於備孕。“中醫認爲,脾爲後天之本,主肌肉,久坐傷脾;肝藏血,開竅於目,久視傷肝,長期上網必傷肝血,精血同源,肝血不足加上熬夜更傷腎精,腎爲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長期如此,導致“精血肉俱傷”,怎能正常受孕呢?她表示,依《黃帝內經》“春夏養陽”之旨,生活起居及作息安排上應以其“去寒就溫”爲原則,保持室內溫暖和空氣流通。而早春還是有點寒冷,穿衣一方面要寬鬆舒展;另一方面又要柔軟保暖,並且還要做到衣服不可頓減。


另外,春天的運動應採取有助於陽氣生髮、強健各臟腑機能的方式,如散步、郊遊、放風箏、打太極、八段錦等。春季運動要適度,不宜太劇烈,以致出大汗,因爲出汗過多會導致津液的大量丟失,而損失人體正氣。同時工作上也應注意勞逸結合,以免過勞而傷及心血。另外,房事應有節制,才能保持體內精氣充足。精神氣血有餘,纔有利於孕育新的生命。 


飲食有節

以培孕育之土

肝旺於春,肝爲風木之髒,喜條達而惡抑鬱,故宜食辛味之物以行之、散之,如粳米、牛肉、雞肉、棗、桃、姜、蔥、韭菜等,辛性發散,能開腠理而通津液,從而調暢氣機。從五行上看,肝屬木,酸味入肝使肝木旺,木旺則克土太過,脾屬土,可使脾受病,脾爲後天孕育之本,而甘入脾,益脾氣,可補土而抑木,故在飲食的味道上應減少酸味,增加甘味。此外,《內經》也提倡“食飲有節”,切不可暴飲暴食。春三月,飲酒不可過多,糯米糰餅最難消化,多傷脾胃。


重養脾

飲食要“少酸多甘”


重養脾,飲食要“少酸多甘” 備孕夫婦春季飲食應該喫什麼?張玉蓉表示,適當喫些辛味之物,比如粳米、牛肉、雞肉、棗、桃、姜、蔥、韭菜等,具有辛性發散的功效,能開腠理而通津液,幫助調暢氣機。 而從五行上看,肝屬木,酸味入肝使肝木旺,木旺則克土,脾屬土,可使脾受病,脾爲後天孕育之本,而甘入脾,益脾氣,可補土而抑木。南方春季多溼,所以春天的飲食在味道上就要注意減少酸味,增加甘味,健脾祛溼。如多喫些蘋果、西紅柿、櫻桃等。食療可用淮山、蓮子、炒薏米、茯苓等煲粥,注意不可暴飲暴食。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謝哲

微信編輯:李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