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來自wallhaven-725842

2017年大二下學期的暑假,我讀完劉未鵬的《暗時間》後,「寫作是為了更好的思考」的想法得到了印證和激勵。我當即申請了一個公眾號,用於輸出各種想法、靈感、筆記、總結等等,起到類似於思想倉庫的作用。最初更新很勤快,每日更,三日更,一個月之內就拿到了「原創」標誌,雖然只有三十個人關注,但是很開心(本來定位就是博客性質)。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漸漸變成了月更——每個月底寫一次總結。只有這個習慣穩定到現在。

寫個人公眾號接近於寫日記,但它所帶來的遠不止於此。如果你嘗試認真寫過的話,過程中你會領會到不少在決定動筆之前理解不了的東西:內容創作者的不易,寫作需要的時間和精力。因此自那以後我更加尊重優秀的原創者們,尤其是身懷主業的,堅持一項無法為自己帶來多大實際收益的工作,卻仍能保持更新頻率和質量,其背後的自律能力著實令人欽佩。

每逢新年,免不了面對過去一年的種種轟炸,來自親戚朋友也好,來自網路活動也好,來自媒體雜誌也好,大家都會對曾經的辛勞作一番感慨並對未來立下新的願望。而2018年過去了,我回望它的視角卻多出了幾分意義,我相信,每個持續關注自身成長的人,對舊的一年的回顧,一定是清晰的、具體的、可量化的、有借鑒意義的。

簡而言之,「復盤」是個重要的好習慣。重新推演一遍對局,分析優劣與得失。如果能自打學生時代就養成,對於個人成長舉足輕重。

我的2018年

【學業】

大三上學期決定好了畢業工作,所以在3月份就早早寫出了第一份簡歷,打算儘早找到企業的實習機會。因為覺得自己真的什麼也不會,仔細審視一番簡歷上的內容,能預想面臨秋招大潮屢屢碰壁的畫面。倘若能添一筆實習經歷,腰板多少能硬一點。

想進行科研立項,做了組長,選了課題,寫了申請書,但無奈最後沒被選上。

4月基本都用於學校安排的專業認知實習了,說白了就是去外面企業的見習,參觀+聽講座+寫日記。結束以後大三下學期都過了一半,自己依然什麼也不會。

回校以後焦慮無比,希望能多學習一點技能是一點。5月開始常去圖書館,學習Solidworks的三維建模,跟著教材畫了許多零件裝配體;學習Python語法,按教材做了些練習題,跟著做了一點簡單的項目;對平時上課學習做歸納,開通CSDN賬號寫技術博客;開通了Github賬號,稍微熟悉了一下使用方法;看視頻學習Excel;保持英語的學習,讀過幾本原版小說,精讀過三十幾篇《經濟學人》,做過一點語法練習,辭彙量大約穩固在10000左右。

逃了很多課,因為真的不覺得能再學到什麼。大三結束績點約3.5,前30%,不高不低 的 。反覆更新了好幾次簡歷,網上關注實習動向,學校裏有求職相關的講座就去聽。

臨近期末瘋狂網申實習,去圖書館第一件事就是上51job,後來又多了應屆生、大街網、海投網以及LinkedIn。投了十來家,接到了4次電話面,均沒有後續消息。焦慮又迷茫,不知道自己將來想做什麼方向,或者說能做什麼方向。

考完試後終於拿到了博世的內推,暑假去廠裏參加面試。很慶幸之前學的東西謎一般用上了,簡歷雖然寫不出什麼但還算寫得漂亮,面試表現還可以,第二天就收到了offer,高興了好一陣。

7月底入職,8月全勤實習。見識了大公司的職場風貌,雖然技術方面沒學到什麼(實際上當然接觸不到),但學到了學校裏教不了的知識,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職場禮節等, 很多很多,更重要的是確定將來想做軟體方向了。

9月大四上開學,進入求職熱潮。9月到10月是我心理起伏最大的兩個月,從最初的恐懼又經過焦慮再到最後的淡然。剛開始莫名非常害怕,可能是覺得自己實在太菜,又或者是懼怕面試的競爭,總之想的很多,壓力很大,大到必須和同學家人說點什麼。說到最後還是隻能靠自己,調整心態,在實習和求職中平衡。(當時還不能確定能否留用,等到最終的offer到手後發現已經可以 但沒必要)

秋招投了很多簡歷,參加了宣講會,讓舍友代投 了 一些,大部分石沉大海。 結果總共跑了也就1場筆試、2場電話面試、4場當面面試,一次羣面都沒參加過,在所有求職的同學中面試經歷應該算少的。我想和我追求的方向不無關係,因為我們學的汽車專業算機械類,大多數同學 面試 的都是傳統工程方向,而我追求的是最熱門的方向:新能源、車聯網和無人駕駛。其實本科學習的課程和這三個方向幾乎不搭邊,我還是挺敬佩自己有去追求它們的勇氣的。

最終到手的書面offer有兩個,口頭offer有一個,潛在offer(實習留任)有一個。厚臉皮算算自己有4個offer?當時 確實有一點點開心。經過反覆權衡後,選擇了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一家 ,客觀說待遇在同屆學生中處於一流水平,想到自己可以和外行說「我可是做無人駕駛的哦」,覺得很有趣。

實習結束回到學校,放了自己半個月的假,然後備考期末和做課程設計。寒假前進行畢業設計的選題,我正好選到了和未來工作相關的課題。導師給了很多資料和教材,全是博士論文,寒假中一點點看,難得懷疑人生,持續到最近。

我感到又回到了許久之前的狀態:什麼也不會。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尤其要加大Coding,可以說我是直到畢業前才確定自己要做什麼,所以不好好學是不行的。

【生活】

我社交很少,所以生活方面講不出什麼,大多都是一個人的玩樂。

4月末去南京玩,獨自騎行騎了二十多公里,獨自爬山登頂,主要是為了散散心。後來的求職過程中就沒有出去玩過,一心一意都放在自己的未來上。

實習的過程中結識了名校畢業的同事,見識到他們的談吐和經驗,我以他們為榜樣,希望自己將來能更開朗,多外出,多拓展,持續不斷地提升自己。

求職結束請舍友喫了海底撈。

硬要說什麼娛樂的話,因為沒有外出的契機,所以我往往用十分傳統的方式——打遊戲,來緩解壓力。除了遊戲的話,看書、看電影、看美劇、畫畫等也是一種放鬆。

2018年完結的單機遊戲(2019春節前):

《生化奇兵》《逃生2》《惡靈附身》《傳送門2》《地鐵:最後的曙光》《這是我的戰爭》《傳說法師》《刺客信條2》《刺客信條:兄弟會》《刺客信條:啟示錄》《空洞騎士》《孤島驚魂3》《恥辱》《奧日與黑暗森林》《殺手:赦免》《地鐵:2033》《晶體管》《古墓麗影9》《蔚藍》《狙擊精英V2》《看火人》《去月球》《人類:一敗塗地》《熱線邁阿密》《死亡細胞》

心目中前三是:《蔚藍》《空洞騎士》和《恥辱》。

【閱讀和其它】

不算教材的話,2018年課外讀了32本書。(算入教材可能接近50本)

其中:英語小說3本,社會科學類2本,歷史傳記類5本,文學類11本,科幻小說類4本,經濟學類2本,科普類4本,心理學類1本。

在知乎上寫了4篇回答,共計7850字,得到30萬閱讀,4200+贊同,1200+感謝,收藏量達20k。

【評價】

學業上總體做得不錯,積極性很高,但如果能儘早確定方向會省力得多。學習不到位,不繫統,應用短缺,而且過於封閉,最好將來多和人討論,可以考慮加入論壇或羣,多看博客,多寫博客。

生活上日後要注意打理自己,掌握基本社交能力,多外出,少打遊戲。

閱讀量不夠,2019加大閱讀量和寫作量。

最好能培養更豐富的愛好。

Coding!Coding!Coding!趕緊的,你什麼都不會!

2019計劃

準確點說是「願望」吧,計劃應該是私下經過合理規劃制定的。

1.編程能力的提高

這是必須的,不然工作可就麻煩了。在做畢設的時候必須大力推進,書、網路、討論缺一不可,多做題,多思考。平時注意統計Coding時間,技術博客必須得到更新。

2.完成畢設,且把它做到「優秀」。

工作相關,不含糊。

3.英語辭彙量提到12000。

聽說讀寫!不要只讀書!業餘抽空看雜誌、小說,精聽演講,有機會的話多表達。

4.閱讀書目達到60本(算教材)。

按以往經驗,我是不敢直接說100這種大話。算了下時間,60本也是挑戰。

5.寫文章,至少12篇(不算月末總結)。

不限主題,見解、經驗、靈感、故事、筆記、方法論等等,強迫用寫作的形式輸出思想。

6.學習經濟學基礎。

一直做標記,一直沒空學。結合科普、入門教材、網課等學習,做好筆記。

7.健身

下學期用3個月入門,工作以後也要保持運動的習慣。

8.繪畫

業餘愛好的一種,底限是每月交出一幅。多半是臨摹或者草稿練習,原創不敢想。

9.工作以後給自己和爸換一部手機,給媽送禮物或發紅包。

10.養一隻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