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白日焰火》和《暴雪將至》這兩部犯罪嫌疑電影的內容,再就這兩部犯罪片為什麼受大眾歡迎做進一步的闡述:

《白日焰火》:是由刁亦男執導和編劇的一部懸疑愛情影片,廖凡、桂綸鎂、王學兵領銜主演,於2014年3月21日在中國公映。

大概劇情:五年前,吳志貞的丈夫梁志軍被認定死於一樁碎屍案,張自力擊斃了持槍拒捕的兇手。五年後,又發生了類似的連環案件,並且這些死者都曾與吳志貞相戀,心結未了的張自力主動接近吳志貞,卻飛蛾撲火般地愛上了這個女人,兩個遭遇重大生活挫折的人逐漸從惺惺相惜到相愛,隨著更加親密的接觸,張自力發現了五年前的真相。該片主要講述的是由一起碎屍案件引發的愛情救贖故事。

《暴雪將至》:世紀百年影業等公司出品的犯罪懸疑片,於2017年10月29日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上首映,2017年11月17日在中國上映。

大概劇情: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社會變革的時代。影片講述了1997年,人稱「餘神探」的工廠保衛科幹事餘國偉為了進入編製內成為真警察,用盡一切辦法追查連環殺人案的故事 。

犯罪片受大眾歡迎的原因有:

一、電影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犯罪片中都是有好人和壞人之分的,塑造了好人高大的形象,壞人卑鄙的行徑,形成鮮明的對比,符合了觀眾的道德標準。

二、犯罪片一般劇情隱含著深刻的含義,影片的情節曲折引人觀看。犯罪片中還有精彩的打鬥場面,給觀眾的感官帶來很大的刺激,讓觀眾得到很大的感官享受。

三、絕佳的背景音樂與獨特的影片氛圍。每當一個完整的情節結束之後,背景音隨之響起,使人回味無窮。同時,也使得觀眾逐步地深入了其中的劇情。

我們再回到題目稍微分析一下為什麼《白日焰火》和《暴雪將至》的主演都獲得影帝的原因:

《白日焰火》深刻表現了無措的人生,無奈的人性,社會的沉淪,人性的扭曲。

《暴雪將至》這部懸疑電影,觸碰著時代的脈搏。以電影這種藝術形式表現了那個時代下人的焦慮與彷徨。

大家看了這些分析,應該明白犯罪嫌疑電影為什麼受大眾的歡迎了吧。

歡迎各位讀者在評論區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九州印象:骨灰級影視迷,專註電影知識分享。

歡迎關注頭條號:九州印象


自從前兩年《白日焰火》、《心迷宮》、《追兇者也》等影片在觀眾口碑中站穩跟腳之後,越來越多的犯罪片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頭,2017年更堪稱是犯罪片井噴的一年,稍作盤點便有:《綁架者》、《非凡任務》、《破局》、《嫌疑人X的獻身》、《拆彈專家》、《殺破狼貪狼》、《心理罪》系列、《引爆者》、《巨額來電》、《暴雪將至》、《嘉年華》等等逾十部犯罪片登陸院線,且多數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或者至少取得了關注度。國產犯罪片喫泡麵和點狀到井噴,人心與世相的博弈充斥在現實與虛構之間。縱觀這些影片,有新銳導演關注三四線城市現實的新作品,亦不乏充斥熱血格鬥、縝密推理的傳統犯罪片,更有黑色幽默以及全新的犯罪題材類影片。單從類型方向上來看,犯罪片的路子已經被拓的非常寬廣,可以說是國內類型片市場中發展快、氣勢足、有後勁的片種了。

犯罪片的誕生離不開社會環境土壤。亞洲拍犯罪片最好的國家是韓國,這點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由於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政策緣故,韓國的影視業和國家制度發展上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最令人稱道的當屬影片《熔爐》的上映與「熔爐法」的誕生。而韓國電影對國產電影的影響也彌足深遠,影片《嘉年華》被稱作是中國版的《熔爐》,而無論是《心迷宮》還是《暴雪將至》等,都有很多《殺人回憶》的元素在裡面。中韓兩國在思想和文化上是具備共通性的,因此韓國電影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國產電影發展的一個標杆,而作為韓國電影標籤式類型的犯罪片,能夠得到看重和發展也算順理成章。

當然,雖然韓國犯罪片對國產犯罪片影響深遠,但在類型方向上我們還是做出了突破,例如國內首部全方位展現反電信詐騙的影片《巨額來電》,完全就是依託於現如今的國內社會熱點。立足當下、關注現實,是國產犯罪片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方向,而這也與現在網路信息的高速傳播有著直接的關係。影視行當是應當具備社會責任感的,越來越多的社會新聞浮出水面,為一些有志於表達、願意去表達的影視工作者們提供了更多的素材,而犯罪片無疑是抒發這類表達最貼切的類型片種。

從類型本身上來看,犯罪與性愛,是充斥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的兩大標籤,因此犯罪片有著得天獨厚的類型優勢。這是由人類本欲上的東西決定的,故而無論是黑暗向處理還是喜劇向處理亦或者現實向處理,都能夠最大限度調動觀眾的情緒。從社會心理學上來理解,犯罪題材類影片能夠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和窺私慾,而偏向現實層面的影片則更能喚起國內觀眾內心深處潛藏的本土意識,導演本身的鮮明的風格特色也能讓觀眾在看慣了大流量、超IP的「鉅製」之餘體會到一種新鮮感。當然,從這個層面來說,犯罪片對於作者表達和範圍營造乃至情節處理上的要求是高於其他類型片種的,導演必須在這三者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不可顧此失彼,這對導演功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在另一個層面,低成本也是犯罪片興起的一個主要原因。拋開明星因素,犯罪片和恐怖片都堪稱是小成本投資的典範類型,以小博大也是其主要特點之一,因此自然格外受影視投資方的青睞。投資少,對技巧運用要求高,因此恐怖片和犯罪片也成為了國內很多新導演入行之時的「投名狀」。雖然現在的犯罪片已經不缺明星大咖,成本投資也與日俱增,但是要考慮到犯罪片之所以形成當下的類型優勢,與早期的這些小成本運作的導演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2017年是中國電影產業革新的一年,這一年,越來越多的優質國產影片在院線當中脫穎而出,而越來越多的觀眾也開始從明星經濟的騙局中掙脫出來,對影片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犯罪片作為一個類型片種,最先從諸多類型當中脫穎而出,這給國內影視行業帶來的影響是啟示性的。類型片本就是工業化流程的產物,因此中國不缺「好萊塢電影」,亦不缺「韓國電影」,但是如果一味的以好萊塢標準、韓國標準等來要求自己,難免有些捨本逐末。中國自有自己的國情,因此也應當有從屬於中國文化和現實的「類型片種」,這樣一來,國內的影視行業發展才可以稱得上是良性。


有犯罪就有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有善與惡的較量,而這些又是最能體現人性的。一部能體現人性複雜的電影是一部有深度與感染力的電影,再加上裡面有讓人捏一把汗的打鬥鏡頭,所以可能由於這些,導致了犯罪片讓人無法抗拒。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