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不大準確,愛與付出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因此回答起來也比較複雜。答得多一點,因為其他情感關係中也有類似問題,這涉及觀念、倫理、感受和技術多層面的


家長對孩子通常有兩種不健康的期待:第一,期待他不平凡;第二,期待他長大之後給你回報。如果你有這兩個期待的任何一個,你一定會失望的,不用懷疑。

所以,從一開始就別期待這些,你就不會失望了。就算你不期待這些,你還是必須全心全意的為孩子付出,說好聽了,這是你的偉大的愛,不圖結果,不要回報的愛;說不那麼好聽,是你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他除了你,無依無靠,所以你就必須全心全意付出。

對孩子健康的期待,就是期待他也可以全心全意的對待將來他自己的孩子,把這種偉大的愛,傳遞下去。這,是你應該期待的。


教育需要的不是『全心全意』,而是適當的技巧

教育過程中,並不是說把社會上已經有的知識教給孩子,就可以了。教育和愛,本來也沒有任何關係

所謂的『言傳身教』,家長在平時的生活里,展現出的某些行為,會導致孩子不由自主的效仿

也就是說,那些認為自己『全心全意』,實際上一直在展現自己丑陋、愚蠢、笨拙、勢利的家長---孩子會不由自主的學習他們的『醜陋、愚蠢、笨拙、勢利』

如果家長缺乏愛,孩子自然也會缺乏

這就是所謂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全心全意為孩子付出?

呃……看到這話,我只感覺到了綁架。

先回答:不失望。因為我不會全心全意付出的。

人的一生,是很長的,而在這很長的一生中,為一個註定會獨立自立,自然成長過程中的天然尋求獨立的個體全心全意付出?這真的是一種綁架。

而且,我想問,你付出具體指什麼?指自己擁有的所有東西,還是所有的時間精力?無論哪一種都是不當的。

如果對幼兒成長哪怕只有一點了解的人,都不會那麼做。

就我這種只知道一點,都會明白,這真的是一種薏想。

人類成長過程中,有幾次分離期。最開始的一次,就是出生。在出生前,與母親沒有一刻分開。出生後,嬰兒睡覺的時候母親可以不用一直呆在旁邊了。可以自己做的每一件事的達成,都是一次分離,每一次的分離其實都可能痛苦。生娃的痛苦,第一次肺葉張開的哭泣(水中分娩除外);斷奶時候的哭泣不舍……等等。更多的內容,請自行查看育兒相關書籍,我也只是個打蘸水的。

以小見大,既然如此,全心全意的付出,對於被你付出的個體來說就真的是好的嗎?那麼,當你全心全意付出的個體,反身過來對他/她的後代全心全意付出的而無暇理你的時候,你的生活要怎麼辦?

全盤否定全心全意為下一代付出,是不對。但這要看在什麼時代

當物質條件沒有那麼容易活下來的漫長時期,全心全意付出,意味著將生命廷續的希望交託出去,交給下一代,下一代由此受到感召,人類才能在漫長的時間中實現種族的存續,無存續,無發展,這當然是最高的。

但是,現在是什麼年代了。起碼在中國,你不用那麼的全心全意為孩子付出,孩子也不會因為物質上的原因而活不下去,反倒是其它的問題,會造成傷害。

在來到知乎之前,就曾看到過豆瓣里收集的犀利回答集錦。裡面有很多真的很直面中心。其中對生孩子這個事我印象里是這個意思:孩子,不應該是你的生命的廷續,不是你希望的廷續,不是你意志的廷續……只應是你快樂的待續。

時代變了。如果還在以非當下社會現實的情況來組織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的一切並以此來要求下一代,才會造成更多的傷害。

這個問題不大準確,愛與付出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因此回答起來也比較複雜。答得多一點,因為其他情感關係中也有類似問題,這涉及觀念、倫理、感受和技術多層面的

題主的這個問題,在我眼裡,其實比較低級。至少十幾年前,在讀過《我們都有心理傷痕》後,就再也沒有迷茫過。啊~~~~一不小心又在賣安利了,原諒我吧。至少在我看來,這真的有用。

既然題主要求答得多一點,那我就節抄一點好了。

尋求心理幫助的人,大多數沒有心理疾病。在美國,60%以上的人口,一生中尋求過心理幫助。這是現代人的特點,也是人類社會發展成今天這種高速、複雜的結構,造成的必然結果。在過去的十年里,全世界第一位使人喪失工作能力的疾患是情感障礙。這也是為什麼,在20世紀末,世界衛生組織特別把心理健康納入了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標準。我從中國去到美國,十七年之後,又回到中國,其間觀察自己和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歷程,使我終於認識到: 每個現代人,一生中都需要接受至少一次基礎心理教育,如同學習識字、算術一樣。今天,心理健康已經成為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它使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作者為什麼會寫這本小書的原因之一。

 牧師家的故事

  一位美國的牧師,他的妻子得了慢性抑鬱症,他的兩個兒子已經從大學輟學,住在家裡接受精神科治療,為此,他很不情願地去見心理醫生——派克博士。儘管他的整個家庭已經陷入了「病態」,這位牧師卻完全沒有意識到,他的行為對於家庭成員的心理病態所起的作用。他很委屈地說:「我竭盡全力去照顧他們,解決他們的問題,除了睡覺之外,我每時每刻都在關心他們。」  醫生仔細詢問了牧師的家庭狀況,發現他為了滿足妻子與孩子們的需求,全力以赴地日夜勞作。儘管他覺得兒子們應該付出更多努力變得自立,他還是給他們分別買了新汽車,並為他們支付汽車保險。儘管他自己很不喜歡進城,而且討厭聽歌劇,但是,他還是每個周末都帶妻子到城裡的歌劇院去。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將自己在家的幾乎全部的自由時間,用於照顧妻子和孩子,而他們三人整天呆在家裡,一點家務事都不做。

這個付出,夠全心全意了吧?

醫生問道:「難道你不厭煩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都貢獻給他們嗎?」「當然煩了,」他回答說,「但是有什麼辦法?我愛他們,如果我不照顧他們,那他們多可憐呀!我是太關心他們了,永遠不會在他們有需要而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自己站在那兒袖手旁觀。我也許不是一個最出色的男人,但是,至少我懂得愛與關心。」

  顯然,這位牧師沒有意識到,正是他自己的行為,促使了家庭的幼稚化。他總是把妻子稱作「我的貓崽」;而把他那兩個已經長大成人、健壯魁梧的兒子稱作「我的小寶貝」。他不能理解,愛並不是一種簡單的給予活動,愛要求另一個人的完全參與——使用他們的頭腦和心智。他不明白,很多時候,不給予其實比給予,需要更多的勇氣。而且培養獨立性要比照顧那些原本可以照顧自己的人,更加是一種真愛行為。此外,他還需要學會表達自己的需要、憤怒、不滿與期望,這對於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現代人需要,而在古代不被重視的。

那麼中國的案例呢?

打是親?罵是愛?

  小龍語文考試不及格,爸爸把他揍了一頓,並且告訴我:「就這麼一個孩子,我們愛得不得了。打他也是為了他好,再這樣下去,他以後連個象樣的工作都找不到,那可怎麼辦?」

  挨了打的小龍,更加討厭上語文課。甚至,遇見了給自己52分的張老師,扭頭就跑。他覺 得張老師不喜歡他,所以給了壞分數。期末考試,小龍的語文還是不及格,為了害怕再挨打他索性把成績單給撕了,躲在同學家裡,不敢回家。  你怎麼看這件事?小龍的父親對我說:「打是親,罵是愛,我怎麼就不打鄰居的孩子啊?」  按照中國的傳統,家長和教書先生打孩子,是為了讓他們有出息、有前途,是「愛」孩子的行為。可是結果呢?非但小龍的語文成績毫無長進,從此,他還對語文老師和語文課產生了厭惡感。顯然,小龍消受不了父親的「愛」。

爸爸愛小龍嗎?愛的,但為什麼小龍受不了呢?

很多很多的中國家庭都有同樣或相似的問題,這類問題在這裡解決起來並不難,難的是拿出勇氣直面自己的內心。

1、真愛行為是一種撫育自身和他人情感與精神成長的行為

2、真愛行為助長個體的責任感  有了這兩把尺子,我們便可以比較容易地衡量我們的各種行為、分析我們的情感,判斷它們是不是真愛。  用愛的第一把尺子,衡量父親打小龍的行為,是非愛行為。因為打小龍,不能解決他學不好語文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小龍的情感和精神沒有成長進步。如果父親真的愛兒子,應該和他坐下來,好好一同查看,究竟孩子在學習語文的時候,遇到了什麼樣的具體困難,找出解決的辦法來。如果父親是個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可以設法請求別人來幫助。但是,這需要父親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甚至財力。  另外,父親打兒子,是在發泄自己的憤怒。在這種情緒中,含有對自己文化底子薄的羞愧,以及對自己隨時有可能下崗的焦慮。把這些負面情緒,借著小龍的學習問題,發泄在兒子身上,是很不公平的,對父親自身的提高也毫無裨益。所以,小龍父親的行為,從自身成長的角度講,也不愛他自己

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承認的家長,真的是有勇氣的,能承認後改正的家長,才是真正的愛孩子也愛自己。

真愛行為的兩把尺子,是由真愛的定義來的。

派克博士的暢銷書《無路之行》

他給愛下的定義 愛,是一種為了哺育自身或他人的精神成長而延伸自我的意願。 I define love thus: The will to extend one』s self for the purpose of nurturing one』s own or another』s spiritual growth.

emmmm,英語大佬也許可以譯得更信達雅一些,渣都算不上的我,只能照搬。

這些只是前面的一部分內容,也並沒有按照原本的順序,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興趣,認真的讀一讀這本小書。

願我們都能真正懂得愛,不用把全心全意付出這類話放在口頭上。因為,真正的愛,是包括愛自己的。


我種下了花的種子,我全心全意照料它長大,到頭來我發現這盆花沒有那麼愛我,我會失望嗎?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會。

因為,看著它一天天成長,看著它展露自己美麗的花朵,就已經給我最大的滿足。

我全心全意為它付出,是我的事情。

它愛不愛我,是它的事情。


有你這樣的父母,孩子心理負擔真大。


這是個複雜的問題,足夠寫一篇上萬字的論文。

所以,我把它拆解成2個點,逐一討論。

付出是否就應該得到回報?

從經濟學角度說,如果回報小於付出,即損大於利,則為虧本。

這麼看來,付出就該得到回報,否則付出的一切就淪為了沉沒成本。

但是,在親子關係中,我們如何衡量「損」和「利」的多少?

花2萬元給孩子報了外教課,期末考試孩子的英語成績從班級倒數第一提升到倒數第五,這是「損」還是「利」?

省吃儉用大半輩子給兒子付了婚房的首付,小兩口住進了三室一廳的新房子,老兩口依舊蝸居在昏暗的平房,這是「損」還是「利」?

幾乎傾家蕩產送孩子出國留學,孩子學業有成,定居海外,因為工作繁忙,連老父親最後一面都沒見到,這是「損」還是「利」?

諸如此類的情況還有很多,我們都無法判定,因為親子關係本身就是個帶有主觀色彩的問題,更何況傳統的中國家長習慣把「付出」當做理所應當的事,為了孩子,不計成本。因此我們聽到的更多的是「爸爸媽媽為你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你以後XXX」,而不是「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以後記得還給我」。

回報不及預想是否會失望?

我認為,

之前,豆瓣上的一個帖子火了,網友吐槽自己10歲的小侄子。

這個小侄子不僅成績優秀,奧數、圍棋、輪滑各種業餘愛好也出類拔萃,重點來了,小侄子覺得自己太優秀,嫌棄自己的父母配不上如此好的自己。

孩子說自己的父母太窮,只開得起十幾萬的豐田,他的同學都拿著iPhone7,自己卻只有兒童手錶。

他的成績總考第一,才藝出類拔萃,然而,就是如此優秀的孩子,竟因覺得自己優秀而嫌棄父母,真實上演了一幕「狗嫌家貧,兒嫌母醜」的鬧劇。

我努力優秀,是為了早日脫離無知無能的原生家庭。」這是這位考第一孩子的價值追求。

這位考試總第一、才藝出眾的小男孩,被父母捧在手裡,放在心尖兒上,時常還會曬在朋友圈裡,父母付出了自己能給的最好的,卻被自己的孩子所嫌棄。

如果你是這個小侄子的家長,你會失望嗎?

父母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傾盡所有供養孩子的同時,也會對孩子和自己的未來展開一些美好的憧憬,當現實和理想出現落差時,失落是在所難免的。

我媽從來不是個有儀式感的人,從來沒陪我過過生日。我23歲生日那天,一切和平日沒什麼區別,我照常出門,下午臨時通知她不回家吃完飯,我媽也沒表示什麼異議。晚上回家時,我驚奇地發現餐桌上擺著一個蛋糕,原來我媽想給我個驚喜,特地買了蛋糕做了菜,準備跟我一起過生日,而我讓她失望了。

第二天,我媽還是和往常一樣給我準備早飯,從頭到腳嘮叨一邊,然後轟我出門上班。一下子的失望,並沒有削減她對我的付出和愛。


既然決定全心全意為孩子付出,請別考慮回報的問題……

愛一個人,然後對他全心付出,希望他好。這不是一種交易。

如果你對他好,也希望他對你好,如果他沒有對你好,你感覺失望。

這樣聽著是不是感覺像是一場交易,一場基於未來的交易……


孩子是父母人生最大的羈絆,但是孩子只是父母人生的一部分,不應該是全部。


我們總是說

小孩子的年紀多好 長大了就會有煩惱

可是孩子也有自己的煩惱,因為孩子們的世界觀太小,所以什麼小事在他們眼裡都不小!

不要讓你的愛成為孩子的一種負擔!孩子不是不愛你,不是不夠愛你!是你的愛讓他有壓力,他會抵觸。有哪個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為了自己好呢!你有你的想法,而成年人的世界觀跟孩子是不一樣的,他們還需要成長,你一下塞進太多東西,他是沒辦法接受的!心平氣和跟他聊聊,問一下他的想法,看看他想幹什麼,想做什麼!而不是你想讓孩子做什麼!

那要看你的付出孩子是否領情。

舉個例子吧,某個人花掉所有的錢找能找的最好的老師學校,放假時讓孩子學各種課外班輔導班才藝班。閑暇時間從來不去休息娛樂而是看著孩子寫作業練鋼琴學畫畫一刻都不放鬆,因為他愛自己的孩子他望子成龍,他一輩子的願望就是自己的兒子飛皇騰達。現在苦一點累一點以後會有幸福生活。結果有一天發現孩子居然逃課出去玩,家長大怒問到你對得起我嗎?我為了你省吃儉用供你學習你就這麼不知道好歹?


提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為人子女,父母全心全意愛他(她),他(她)現在卻不是全心全意愛父母。目前還沒有生兒育女,並且害怕以後他(她)的子女跟他(她)一樣,心有不甘,所以來打探一下。


沒事呀,為人父母,本就是沒想著要孩子的回報多少。

平心而論,我對父母的愛,也少於他們對我的愛。

但是,我對孩子的好,耳濡目染,他也會對自己孩子好。

家風代代傳,我也就滿足了。


嗯……答主已經連續邀請我三回了,也想了一下之前的兩個提問,一個是母親強勢,一個是孩子寫作業的事,現在是孩子愛不愛你的問題。

這麼說,每個人她都有選擇愛和不愛的選擇,更加可以選擇愛的程度多少。可能因為我沒有當過父母,所以不太能明白答主現在提問的心情。

感覺答主好像在家庭,還有親密關係上出了一連串的問題,我真心建議,在這裡提問不去踏踏實實找個心理諮詢師或者什麼的,尋找專業幫助。


聯繫你之前的幾個提問,答主19歲和一個人品差勁的二婚男結婚?二婚男還帶著一個拖油瓶??答主還已經生了孩子???我不知道答主怎麼想的。反正我要是你我肯定不會和這種人結婚。你也別指望你老公會改,他這個年紀這幅德行99.99%是改不掉的。我覺得你及時止損,和他離了吧。


你有啥資格失望?

你全心全意付出問過孩子想要了嗎?

你送人東西都得好好挑選一下思考對方是否會喜歡這個價位送人合不合適

你自己買東西都得問自己真的需要嗎真的喜歡嗎買了值得嗎

怎麼到孩子這就一句話不說 做什麼事都說你家長無私的付出 一股腦全塞給孩子 然後問他你為啥不感激我孝順我回報我?你為啥不像我愛你那樣愛我?

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為啥不問問自己「我有像愛我的孩子那樣愛我父母嗎?我願意為父母全心全意的付出嗎?我願意無條件給我父母買房買車嗎?我父母會對我失望嗎?」

你和你孩子壓根就不是對等的關係 更何況你和你孩子差了那麼多年的人生經驗 三年一代溝少說也要跨個十一二個溝吧?說的難聽等你孩子真正考慮到這個問題了你也差不多了

更何況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每個人對愛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你認為全心全意付出是愛 說不定你孩子有別的表達愛的方式呢?為啥那麼一刀切看不到回報就說人家不愛你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