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博鰲,南海小鎮。美麗的“玉帶灘”畔,一邊是奔騰不息的萬泉河,一邊是煙波浩瀚的南海,更遠處是開闊無垠的太平洋。江、河、海在這裏交匯融合,中國、亞洲、世界的命運交響樂在這裏奏響,中國夢、亞洲夢和世界夢在這裏交相輝映。

18年來,隨着中國經濟的飛躍發展,博鰲亞洲論壇在這個南海小鎮逐漸聲名遠揚被世界矚目。每年春季召開的論壇年會成爲世界矚目的“博鰲時間”,年會上提出的“博鰲觀點”和“博鰲方案”引領全球思潮,成爲國際輿論關注的熱點。

今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博鰲。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舉行,這是我國今年四場主場外交的開篇之作,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應邀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重要主旨演講。中國如何進一步凝聚亞洲共識?如何推動亞洲合作進一步走深走實?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如何進一步惠及全球繁榮發展?世界期待聽到中國聲音,期待在博鰲找到答案。

凝聚共識完善亞洲治理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博鰲亞洲論壇第四屆理事會成員時指出,“博鰲亞洲論壇已成爲全球具有重要影響的經濟論壇之一”。

“論壇國際知名度日益提高,出席人數逐年上升。”這是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對論壇的評價。

將時間光譜往前移動到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則是完全另一番景象。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不斷髮展、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的新形勢,世紀之交的亞洲迎來巨大機遇,也面臨許多嚴峻挑戰。如何應對全球化對本地區國家帶來的挑戰,保持本地區經濟的健康發展,加強相互間的協調與合作已成爲亞洲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彼時,整個亞洲缺乏一個真正由亞洲人主導,從亞洲的利益和觀點出發,專門討論亞洲事務,增進亞洲各國之間、亞洲各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交流與合作的論壇組織。鑑於此,亞洲的有識之士倡議成立一個類似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亞洲論壇”。

“亞洲論壇”的概念得到有關各國的一致認同,更得到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2001年2月份,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大會在中國海南博鰲舉行。次年4月份,博鰲亞洲論壇首屆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主題爲:“新世紀、新挑戰、新亞洲”。日本、泰國、韓國、越南等國的政府首腦和來自48個國家的約1900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博鰲亞洲論壇從成立之初就凸顯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姿態和決心。論壇是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組織,但論壇的理事長並不來自中國,而是由一個外國的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擔任,來自不同國家的政要和企業管理者擔任理事,中國只作爲東道主。這在國際組織中,是史無前例的。

時移世易。隨着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亞洲在國際舞臺的地位越來越高,博鰲亞洲論壇的影響力日益彰顯。10多年來,論壇緊扣亞洲發展脈搏,聚焦亞洲和新興經濟體發展面臨的重大和迫切問題,不斷凝聚亞洲共識、促進亞洲合作、傳播亞洲聲音,在推進亞洲經濟一體化,服務新興經濟體發展,提升亞洲影響力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中國成功主辦APEC峯會、G20杭州峯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等一系列高端國際會議,在全球治理、國際議程設置等方面日趨嫺熟,甚至遊刃有餘。得益於此,博鰲亞洲論壇在推進中國和亞洲與世界平等交流、互鑑互惠、合作共贏等方面也形成了“博鰲特色”,爲推動地區團結合作、促進共同發展作出的貢獻越來越大。

博鰲亞洲論壇是在人類社會跨入21世紀時應運而生的。從蹣跚學步,到翩翩少年,博鰲亞洲論壇已得到亞洲各國的普遍支持,贏得了世界廣泛關注,成爲連接中國和世界的重要橋樑,嬗變爲兼具亞洲特色和全球影響的國際交流平臺。

小漁村見證中國開放大潮

博鰲,昔日南海之濱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搭乘中國改革開放的快車,如今已化身爲多邊外交的大舞臺。世界通過博鰲觀察中國、感知中國、瞭解中國,中國通過博鰲展示新氣象、新變化、新未來。

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見證了博鰲的變遷。“記得我們初到博鰲的時候,那裏還是一片荒野。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酒店、會展中心等建築很快就建立了起來,那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今,共享經濟、醫療旅遊等新興產業已在博鰲這個特色小鎮方興未艾。

博鰲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參與並見證了中國的歷史鉅變。就GDP這一國際社會廣泛採納的衡量經濟實力的指標而言,博鰲亞洲論壇成立之時的2001年,中國的GDP爲11.1萬億元,摺合1.34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六,約爲美國10.6萬億美元的八分之一。到了2017年,中國GDP達到82.7萬億元,折約12.24萬億美元,而美國爲19.3萬億美元。從數據比較中可發現,17年間,中國經濟規模以美元計算增長了8倍多,而同期美國增長不到一倍。這就是中國實力的歷史性變化。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展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還是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第一貨物貿易國,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第二大對外投資國、第二大研發投入國。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爲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源,世界經濟重心快速東移。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羅思義指出,“博鰲亞洲論壇的發展正是這種重心轉移的體現,世界經濟的發展,連同經濟思維的中心正在朝着中國轉移。”

小鎮展現大胸懷,發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強音。中國國家領導人每年應邀與會,宣介中國國情,展示中國擴大開放的新舉措,給全球提供合作發展機會。如,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將繼續給包括亞洲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更多市場、增長、投資、合作機遇。未來5年,中國進口商品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遊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中國堅持對外開放,不斷完善投資環境,給國際社會服了顆定心丸,有利於驅動亞洲發展的列車,爲世界經濟注入活力和動力。今年,習近平主席將在論壇年會上宣佈新的改革和開放的重要舉措,展示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前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展示新前景,亞洲和世界滿懷新期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徐惠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