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陳泳丞】

繼關西地區遭燕子颱風侵襲之後,日本北海道昨(6)日又發生大地震,連續天災重擊日本觀光業,包括大阪關西機場與北海道新千歲機場都受成重災區。其中,關西國際機場因特殊的填海造陸人工島設計,造成水淹跑道、連外(連接陸地)交通中斷的嚴重損傷,不禁開始令人懷疑,在大自然奮力反撲的極端情況下,人力真的可以勝天嗎?

1987年開始興建、1994年正式啟用的關西國際機場,當年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設施,也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盛讚為「新世紀的豐碑」,後來在營運單位的戮力經營下,甚至變成休閒購物的觀光景點之一。不過他們也清楚,這個坐落於大阪灣、奠基於灣區淤泥之上的人工島,先天就會發生持續沉降的不可逆命運,因此,日本政府一方面編列數千億日圓的預算強化建築結構,另一方面也嚴密地監控整個人工島的變化。

以這案例來說,都已經無中生有地把機場蓋在海中央了,當然在興建時所有可能的天災(颱風、海嘯、地震)狀況都會被考慮進去,只是老天爺似乎太愛開玩笑了,一個大颱風就讓所有的工程心血都破功。之前南臺灣暴雨到處淹水嚴重,網路上曾有一個調侃文,「治水前,問:為何淹水?答:因為水太多。治水後,問:為何淹水?答:因為水太多。」這點出一個現實,能不能防災、關鍵只在於「災」的程度有多大而已。

宋朝劉過的《襄陽歌》中說,「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意思是說,當「人謀」定了以後,纔有可能可以戰勝環境,僅剩的半壁江山也很久沒胡人來侵擾了。只是後人常把「人定勝天」變成一種勵志的精神展現,錯將原文演繹成人一定勝天的意思。又譬如愚公移山這寓言故事,也有人提到,原文其實還有一個重點是「帝感其誠」、遂移之(命誇蛾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是老天爺被感動才找人把山給移了,不是愚公家族靠意志力就真能移山。

現在國內因為缺電議題而大力鼓吹風電等替代能源,例如離岸風電就是一大重點,不過看到臺灣海峽的氣候條件如此嚴苛,又看到在上世紀大為成功的關西國際機場遭遇,不免讓人會多擔一點心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