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7

〔記者林曉雲/臺北報導〕因應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強化戶外教育並鼓勵國旅,教育部九月新學年起增加中小學戶外教育(校外教學)次數和時間,由目前一年一次增為一學期一次,且由一天建議延為兩天一夜,一案最高可補助三萬元。但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新北市家長聯盟昨開記者會抨擊,政府是強迫家長買單,用校外教學救國旅,使家長負擔更重,亦未顧及學生安全。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祕書長李曼麗指出,戶外教育是為了讓學生戶外體驗教育,現在卻似乎被政府操作成「救國旅」的工具,延長為二天一夜,增加學校行政負擔及老師維護學生安全的壓力,一個老師如何負責二十多個學生的過夜安全?畢旅是六年級學生參加,戶外教育是擴及全校高中低年級學生,此政策恐窒礙難行。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許麗娟則說明,教育部自九十七年起,每年補助戶外教育,今年原編列四千萬預算,而因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預訂明年上路,戶外教育是課程一部分,因此從九月新學年起,額外再編五千多萬元,集中補助兩天一夜戶外教育案,一案補助三萬元、一校可獲補助四案、一個縣市可補助二十校;不過,教育部也強調,戶外教育改成一學期一次是原則,兩天一夜是建議,仍由學校自主決定,並未要家長買單。

許麗娟表示,戶外教育以「學校校園環境為起點,並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中心,把握由近及遠之原則」,考量不同年級學生體能負荷,避免舟車勞頓影響學習效果,亦避免至危險地區,確保師生安全,也屬於班級、班羣為主的小型戶外教育,計畫中亦支持家長志工共同參與戶外教育協作之相關費用,因此家長是學校推動戶外教育的關鍵角色。

  • 教師團體和家長團體,召開記者會表達反對校外教學增加負擔。(記者林曉雲攝)

    教師團體和家長團體,召開記者會表達反對校外教學增加負擔。(記者林曉雲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