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校長組織開會,並提到老師一定要好好服務學生,從早到晚,一定要有服務學生的意識。

聯繫到近日的教師被毆事件,不禁讓老師們私下感嘆擔憂。的確,身為教師不能高高在上,頤指氣使。但是,如果把教師這一行業定性為服務行業是不是也有失偏頗呢?想了解一下大家的看法,謝謝!


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老師要不要做服務:

原創 塔主 巴別塔微信公眾平台

問:老師要不要做服務?

第一、我們要把定義先說清楚。

在說老師之前,我先說一下什麼不是老師,此處我僅僅代表我自己的觀點。

幫學生記筆記的、給家長發開結班信息的、和學生長段聊天的、一對一的時候給學生放30分鐘以上電影的、拿著數據給陌生人打電話的……

如果你的工作當中超過50%的時間被以上事宜佔據,你不是老師。

不管你的東家當時是怎麼招你進來的,你工卡上寫著的職位不等於你的實際工作。

讓你做這些事情,只是因為一些其他的機構招不來真正的老師,結果弄了一群書童讓人爽,結果劣幣開始驅逐良幣。結果你的機構開始發毛,為了省錢讓你把活兒都幹了。

Liangbie們,要挺住!並且注意區分:

幫學生做筆記的是學管。

給家長發開結班信息的應該是售後服務人員。

和學生聊天的應該去考心理諮詢師證書。

給學生放30分鐘以上電影(且還什麼都不講的)應該辭職回家。

拿著數據給陌生人打電話的叫做銷售。

第二、那老師是什麼?

我有一個40/30/30的分法,做老師這個職業的人,40%的時間在備課上,30%的時間在實際上課上,30%在處理數據上。

大多數培訓機構的老師每周上班的時間是60個小時——對,不要騙自己,也不要被騙,40小時工作制連公務員都做不到了,你可能么?

每天10個小時,一周六天的時間,是一個培訓機構成熟老師的基本狀態。(如果你覺得自己卓越超群,可是卻沒有這麼忙,你要麼跟我一樣,要麼是個個人魅力過大或者過小的奇葩。)

你一天當中至少4個小時在備課上,備課包括:

1 增強個人修養。

例如你教四六級,就要努力去看看GRE辭彙,你教小學,就要假設自己教高三怎麼hold住……人總要向上看,中國的大環境很殘酷,不向上就要被淘汰。

2 設計課程。

在互聯網時代壟斷知識本身已經越來越難,你說for這個介詞這樣用,學生馬上給你bing出來一個不一樣的,拿來問你。你說大憲章運動來龍去脈津津樂道,學生能從百度知道上發現你就是照念的。

以前的很多老師做的是「知識二道販子」,現在行不通了。孩子們的興奮點被手機拉得原來越high, 你沒有新招人家就低頭看手機。

我個人認為,破解方法就是課堂的活動。設局、退一步、然後放手讓學生去做。大多數人覺得課堂活動行不通的,都是設計出了問題。別以為設計活動就是「同學A,請跟你旁邊的同學說一下,用過去式造個句子。」

? 你知道什麼是information gap么?

? 你知道什麼是TBLT么?

? 你知道role play的關鍵要素么?

? 你知道student accountability么?

? 你知道小組活動的組織模式么?

? 你知道怎麼變化這些模式達到不同的教學交流目的么?

? 你都知道你會用么?

? 你用了發現不管用知道為什麼嗎?

不知道的話,就用這40%的時間學習一下。自己看不懂的話,好好學習塔客學院的課程。有了這些知識不但你的學生會眼前一亮,你自己也會成為一個更有趣的人。

3 探索科技。

巴別塔周四的帖大多是介紹小app和小網站的,試著自己用一用,想想怎麼跟第二條融合起來。一點點的小變化能有大效果。

你一個小時進行自我修養,然後兩個小時仔細地看一看你明天要上的課的流程設計,找找有沒有漏洞。最後一個小時在手機上把玩新app們。你一天怎麼能不充實?

講課的時候,記得要做這樣一件事:計時。

不用非常的精確,但是你設計的活動在實際運作當中情況如何,時間是一個簡單粗暴有效的衡量維度,當然,還有另外一個維度,這裡我們先不說。

對於newbie(新人,讀音「牛逼」)來說,你確保每分鐘的課堂都有任務做,而且學生沒有閑工夫看手機,並且你沒有最後那5分鐘的「uhm 我都講完了,大家看一段電影吧」,你就已經很好啦!

最後那30%的時間,用來收集數據。

說這個數據之前,我重申一下,優秀老師不是非要下課之後就甩手走人,學生問題不答,學生電話不接的那種。你可以是一名優秀的老師,且平易近人,甚至在冷酷的外表下有著一顆熱情的心。但是這些都不叫做收集數據。

數據是什麼?

你在過去的一個月使用了Quizlet給學生溫習辭彙,那麼好,月末的時候,跟大家做個測試,就是Quizlet那種單詞飛過然後馬上要反映過來詞義的那個小遊戲,看看學生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你過去一個月教了很多對話技巧,一部分用的是讓學生背誦默寫的方式,另外一部分用的是角色扮演的方式,然後設計一個任務,分別混淆用到這些方式,之後看哪一部分掌握得好。

你的學生上課很努力,但是貌似成績進步很慢。你可以花10分鐘給家長打個電話,問問學生在家裡做什麼,然後把他在家裡學習的時間列出來,看看哪裡可以見縫插針安排好學習。

你講了幾個發音規則,然後讓學生錄一段著名的北風的故事,然後用軟體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有變化了。

——這叫做數據,這不是「服務」。

真正的老師收集數據和冒充老師其實是家教甚至保姆「做服務」的區別在於,老師知道以下三點:

1 這些和學生課外的溝通是經過設計的。

2 這些交流得來的結果會被分析解讀。

3 這些分析和解讀會記錄在冊,成為長時間追蹤的依據。

你做得到嗎?

做得到的話,即便你現在是個「學管」,我也給你鞠躬。因為你已經得到了教者即研者的基本思想。

如果你頭銜是個老師,還不知道要做這些,另外一方面被動地被主管推來推去給學生做筆記、打電話、當知心姐姐,請你醒一醒,你的機構顧了一個學管,而且這個人就是你,而且我打賭你的薪資水平也match。

這些道理你肯定都懂,可是估計你還是要問,具體情況怎麼破啊?

1 你的主管說,給學生打回訪電話啊。—— 設計一個問卷,裡面可以加上幾個你教過的單詞;設計一個對話場景、或者選一段課文讓學生讀,然後把這些數據都記錄下來。

(當然,設計這些formative或者non-formative的問卷,都有講頭,你只能先自己摸索看,或者參加一些培訓。)

2 家長和你說,上課筆記能給我們孩子么。—— 教學生如何記筆記,怎麼分欄之類的,然後下課之前收筆記上來。並且告訴家長,你做了以上的事情,要求家長在家裡監督孩子,這是他們的義務。沒有這個時間就別生孩子。

3 銷售過來跟你說,有幾個電話邀約,幫我打幾個電話吧。 —— 你可以跟她說,我手頭比較忙,可能沒有時間,但是如果你考慮給我1%的成交額,我可以考慮。

說到這裡,主管們估計嚇壞了,還讓不讓人活了,別急,主管攻略來了。

1 老師說:塔主說了,老師要有風骨,不打回訪電話。你可以說,不是讓你跟人家瞎聊的,我給你設計了問卷,你把這些數據添上,然後打電話收集就好,之後你可以看看自己課堂上面有哪些知識點吸收得好。(對於「牛逼」老師,你最好自己先把問卷設計好,而且整個部門還能統一,why not呢~)

2 老師說:我就講課,講完就走,學生服務為什麼要做?又不給我額外的錢。你可以拿著我前面的list,一條一條跟她過:你知識牢固么?你上課有趣么?你有學生學習效果數據么?你都沒有?你配得上這個胸牌么?換成學管的!

我估計看到這裡的都是真愛,而且現在有五官移位的傾向,不管是叫好的,還是要罵人的,都先等一等,讓我把最後一部分說完。

職業尊重是雙向過程。

一方面,你要做得到自我修養高、上課切題且招數新穎、課後有測評有數據有積累…… 這個時候,請你抬起頭挺起胸膝蓋不要彎,好好地為老師這個族群保持風骨,業界有良心,也要有底線。

另一方面,如果你自己知道做不到,你的主管讓你拿著老師的工作證,干著學管的活,而且你的確是個學管。彆氣餒,默默地努力,知識過硬起來,學習多一些的教學小技巧,仔細認真地利用和學生打交道的機會,設計無形勝有形的測評,積累積累再積累。

說白了,要麼你用專業來折服別人,讓別人得到高質量的教學產品,也對自己問心無愧。要麼,你就徹底做一個服務者,只是為了讓別人開心和舒服而已,僅此而已,別人不會討厭你,但也不會重視你。

尊重還是得自己掙,stand firm, stand tall。

【跨越語言界限,加快二次發生,關注巴別塔,TheBabelTower】


教師當然應該是服務業,只是現在還沒有實現。作為教師,非常渴望早日實現全心全意按照市場規律為人民服務。

不管錢多錢少,服務業的底線是不跟顧客慪氣。教的好不好兩說,不批評學生,不麻煩家長是根本原則。那些著急上火一頭罵學生一頭催家長的教師,都是沒有擺正角色定位的行業毒瘤。

另一方面,服務業是按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果定價的,三四千一個月的教師,負三四千的責(街邊洗頭小妹也這個收入,拿出洗頭小妹的責任心隨便搞搞學生就行);三四萬一個月的教師,負三四萬的責(收入向BAT看齊,996認真搞是應該的);權貴富豪家長不惜成本組的私教團隊,自然就有義務窮盡教育的技巧,提供最高質量的教育服務。找三四千的教師要私教的服務,就跟找洗頭小妹做企業上市輔導一樣荒謬。

現在的問題就是教師這行不夠職業化,不夠市場化。客戶群體和主管部門總想少花錢甚至不花錢靠情懷把事情辦了。什麼時候大家都認可教育是一門服務行業了,教師的日子就好了。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為不生產物質產品的行業,即服務業。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家統計局關於建立第三產業統計報告上對中國三次產業劃分的意見,中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具體分為四個層次:一是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

二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信息諮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

三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四是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由此可見,這種第三產業基本是一種服務性產業。
教師當然是服務業,而且是誰給發工錢,就是為誰服務。

不要糾結啦,做好自己的工作,安安心心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就行了。我是一名外科醫生,曾經我拚命與別人爭辯,試圖說服別人醫生不是服務行業,最後呢,還不是一樣被這個政府給割韭菜?現在的醫改改的一塌糊塗,醫生不滿意,患者不滿意,唯獨政府滿意。你要不認命就努力賺錢,實現財務自由,再也不用問某某行業是不是服務行業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