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行業發展基本狀況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關鍵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年,也是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發展年。國家高度重視再生資源行業的發展,不斷推出重要利好政策;社會資本對行業的關注度趨高,企業兼并重組活動頻繁;新型回收模式層出不窮,整個行業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趨勢。

2017年,國際期貨市場鋼鐵、有色金屬等原料價格持續上升,生產企業經營逐步向好,採購再生資源數量較往年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加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全面清除「地條鋼」、去產能等政策因素疊加,推動了再生資源價格大幅上漲。再生資源回收與利用企業的市場交易頻繁活躍,近年來再生資源回收量增長緩慢的趨勢有所改變,回收行業逐步走出效益低迷態勢。同時,隨著環保督查力度持續加大,一些不規範的再生資源企業被關停。目前全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數量為9萬多家,回收行業從業人員約為1200萬人。

(一)回收總量基本情況

截至2017年底,我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廢電池十大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為2.82億噸,同比增長11%。其中,廢電池、廢玻璃、廢舊紡織品回收量增幅較為明顯,分別增長46.7%、24.4%和29.6%;廢塑料和報廢機動車回收量出現下滑,分別同比減少9.9%和7.7%。

圖1 2017年主要再生資源品種回收量同比增長情況

2017年,廢鋼鐵回收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大型鋼鐵企業廢鋼鐵回收量同比增長64.2%,所佔廢鋼鐵回收總量比例增至85.1%;其他企業回收量同比下降57.5%,所佔廢鋼鐵回收總量比例下降至14.9%。這主要是由於國家取締「地條鋼」力度進一步加強,越來越多的廢鋼鐵通過正規渠道進入大型鋼廠。

圖2 2016-2017年我國廢鋼鐵回收結構變化趨勢圖

表1 2016-2017年我國主要再生資源類別回收利用情況

注①:自2014年起,將中小型鋼鐵企業回收的廢鋼鐵、鑄造和鍛造行業使用的廢鋼鐵數量納入統計範圍。

注②:自2014年起,將從熱鍍鋅渣、鋅灰、煙道灰、瓦斯泥灰中回收的廢鋅數量納入統計範圍。

注③:報廢機動車相關數據來源於商務部全國汽車流通管理信息系統。

(二)回收總值基本情況

2017年,我國十大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值為7550.7億元,受主要品種價格上漲影響,同比增長28.7%,所有再生資源品種回收總值均有增長。其中,廢舊紡織品增幅最高,同比增長62.8%;廢輪胎增幅相對最小,同比增長4.3%。

由於鋼鐵、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廢輪胎、廢塑料、廢舊紡織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再生利用行業清理整頓,取締關停「地條鋼」企業,「2+26」城市工業企業錯峰生產,禁止進口洋垃圾等諸多因素疊加,國內再生資源回收價格呈現上漲趨勢。

表2 2016-2017年我國主要再生資源類別回收價值表

圖3 2014-2017年主要再生資源類別回收價值佔比圖

(三)主要品種進口情況

2017年,我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舊紡織品五大類別的再生資源進口總量3620.9萬噸,同比下降9.9%。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廢塑料,同比下降20.7%。廢舊紡織品進口量與2016年相比,減少6.2%。再生資源進口量下降主要是由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對行業產生的影響逐漸顯現。

表3 2016-2017年我國主要再生資源進口情況

備註:1、廢有色金屬進口是指含鋁廢料、含銅廢料、含鋅廢料。

2、我國進口廢有色金屬實物量按36%的比例折算。

從圖4中可以看出,自2015年起,我國主要再生資源進口量呈現下降趨勢。廢紙和廢塑料下降趨勢明顯,2015年廢紙進口量2928萬噸,2017年廢紙進口量2571萬噸,下降了12.2%;2014年廢塑料進口量為825.4萬噸,2017年進口量582.9萬噸,下降了29.4%。

圖4 2013-2017年我國再生資源進口趨勢圖

(四)主要品種出口情況

2017年,我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舊紡織品五大類別的再生資源共出口257.23萬噸,較上年增長239.92萬噸。其中,增加最多的是廢鋼鐵,較上年增加了220.19萬噸。原因方面,主要是由於政府取締「小作坊」式的中頻爐生產「地條鋼」,使得廢鋼鐵資源階段性過剩,出口成為消化過剩產能的新途徑。

2017年我國出口廢鋼鐵220.3萬噸,主要出口至印尼、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其中,出口印尼68.8萬噸,占出口總量的31.2%;我國廢鋼鐵主要通過廣東、江蘇、福建、海南、浙江等東南沿海省份出口,其中,通過廣東出口144.2萬噸,占出口總量的65.5%。

表4 2016-2017年我國主要再生資源出口情況

二、 行業發展特點及問題

(一)行業發展主要特點

1.行業發展環境日趨優化

2017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26號,以下簡稱《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確定了在部分重點城市的城區範圍內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原則,該文件對於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2017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14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印發<循環發展引領行動>的通知》(發改環資〔2017〕751號),提出要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動傳統銷售企業、電商、物流公司等利用銷售配送網路,建立逆向物流體系;支持再生資源企業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因地制宜推廣回收機、回收超市等回收方式,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回收網路;鼓勵再生資源企業與各類產廢企業合作,建立適合產業特點的回收模式。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進口固體廢物管理制度,切實加強固體廢物回收管理。2017年8月,原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印發了《電子廢物、廢輪胎、廢塑料、廢舊衣服、廢家電拆解等再生利用行業清理整頓工作方案》,督促地方清理整頓電子廢物、廢輪胎、廢塑料、廢舊衣服、廢家電拆解等再生利用活動,取締一批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非法加工利用小作坊、「散亂污」企業和集散地,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引導有關企業採用先進適用加工工藝,集聚發展,集中建設和運營污染治理設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2017年被再生資源業內人士稱為「政策元年」,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再生資源回收相關政策,為回收企業規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2.龍頭企業發展迅猛

隨著再生資源龍頭企業經營業務逐步擴張,行業迎來兼并重組浪潮,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強。以葛洲壩、格力電器、格林美、啟迪桑德等為首的龍頭企業經營情況勢頭良好,業務範圍進一步拓寬。這些龍頭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加大對高端技術的研發投入,加快再生資源深加工業務步伐。以啟迪桑德為代表的上市公司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政策,加大海外市場開拓力度,設立海外分支機構,拓展進貨渠道,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2017年12月,啟迪桑德在日本布局的塑料再生項目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未來一年半的時間內將投資100億日元,在日本主要工業城市布局8至10家塑料再生企業,期望佔據日本再生塑料顆粒出口中國市場份額的50%以上。

3.模式創新步伐加快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便捷高效的再生資源回收交易服務平台,開展信息採集、數據分析、流向監控,逐步整合物流資源,優化回收網點布局,使供需雙方能夠快速獲得信息匹配,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動再生資源交易由線下向線上線下結合的轉型升級。其中,湧現出了一批新型可推廣、可複製的回收模式,如線上線下結合回收廢舊電子產品的愛回收、利用交易服務平台回收廢舊手機的深圳淘綠、「互聯網+便捷回收設備」實現智能分類回收的杭州村口、「互聯網+廢紙回收」的北京笨哥哥等模式,這些新型回收模式有效降低了回收成本,提升了回收效率。「創新」已成為驅動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及時求變,勇敢擁抱新模式、新技術,是行業長遠發展的正確選擇。

4.政策規範再生資源流向

廢鋼鐵是再生資源品種中回收量佔比最高的品種,2017年,受全面取締「地條鋼」的影響,廢鋼鐵資源量不斷攀升,導致廢鋼鐵價格持續下跌,廢鋼鐵替代鐵礦石成本優勢逐漸顯現,鋼鐵企業開始加大廢鋼鐵的使用量。同時,在環保重壓下,電爐鍊鋼作為環保的生產工藝,使用量快速增加,進一步加大了對廢鋼鐵的需求。疊加「2+26」城市限產影響,高爐鍊鋼生產受限,電爐鍊鋼逐漸復產,鋼鐵企業不斷增加廢鋼鐵的使用量,把多用廢鋼鐵作為節鐵增鋼、節能減排的有力措施。上述多重因素影響,使得廢鋼鐵進入大型鋼鐵企業的比例迅速增長達到85.1%。

5.生產端向原料端進一步延伸

近年來,中國再生資源產業在淘汰落後產能、優化產業結構、產業轉型升級中取得明顯成效,大型企業在現有基礎上,積極向下游加工製造領域延伸,擴展產業鏈,實現跨界轉型。隨著國家對再生資源產業的日益重視,吸引了眾多重量級企業進入再生資源行業,天能、超威、駱駝、南都等上市公司進入再生鉛行業,江西銅業、雲南銅業、馳宏鋅鍺等原生金屬生產公司積極投資再生資源領域。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垂直整合帶來的成本優勢也愈發凸顯,並將行業發展引領到一個新的層次,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上下游界限進一步模糊。隨著固體廢棄物進口政策的變化,國際市場將逐漸成為再生資源企業開展產能合作、完成產品加工、實現技術輸出和產品銷售的新戰場。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低值再生資源回收率較低

廢玻璃、廢塑料膜、廢木料、廢複合包裝等低值再生資源在垃圾總量中的重量佔比約為30%。低值再生資源利潤低、成本高,導致投售者和回收者收集、交售的積極性不高。將低值再生資源從垃圾中分揀出來,經過規範化的回收處理,能夠循環利用,但市場自身又很難對低值再生資源發揮調節作用,大多數企業仍未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回收體量。因此,低值再生資源回收難仍是國內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的問題之一。一方面需要通過開展技術研究,綜合分析比較各類技術的工藝流程、投資運營成本及經濟效益等因素,為低值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探索路徑;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給予低值再生資源回收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扶持。

2.中小企業發展形勢嚴峻

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普遍存在賬期長、壓貨等情況,中小型回收企業規模小、融資能力差、抗風險能力低,現金流極易斷裂,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研發新技術、新設備更是無從談起。行業內中小型企業佔據主流,缺乏知名度,缺少抵押物,融資難、信貸難成為眾多回收企業發展的一大痛點。缺少資金使得企業在技術、人才投入等方面,具有較大困難,回收企業難以延伸產業鏈,再生產品技術含量低,創新性差,競爭力弱,企業利潤微薄,難以發展壯大,行業「低小散」格局難以改變。在環保壓力、產品升級、政策因素、原材料價格上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價格上漲明顯,個別種類出現暴漲暴跌情況。2017年,各類型廢鋼價格漲幅在40%-70%之間。廢紙價格在1月還處於1200-1400元/噸的水平,2月上漲了大約50%,達到接近1800-2000元/噸,3月又跌至1300-1400元/噸,9、10月份,又經歷了一輪瘋漲行情,漲幅度達到100%以上,最高曾突破3000元/噸。這給很多中小型回收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再生資源價格上漲使企業面臨成本上漲的壓力,也面臨著有錢買不到貨的困境。有些中小企業只能通過增加回收量,達到降低生產經營費用的目的。面對廢紙價格這麼大的漲幅,不少中小型廢紙回收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

3.傳統集散市場經營有待改善

二十一世紀初,通過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初步形成了「回收網點→分揀中心→集散市場」三位一體的回收體系,與當時社會基本情況相適應,對於回收體系的支撐和回收規模的擴大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目前,集散市場建設規範化程度仍與國家政策要求存在差距,不能對回收體系的規範化、規模化和集約化起到引領和拉動作用,集散市場大多功能單一,僅局限於再生資源的收集、交易和分選,產業鏈短,沒有形成深加工利用產業鏈條,沒有搭建起服務平台,缺乏信息、研發、培訓、標準、金融等服務功能,經營管理不規範,露天堆放再生資源,商戶佔位經營,粗放拆解。集散市場應按照環保產業園區的標準進行設計和改建,把集散市場建設成擁有深加工利用能力和環保集中處理設施,能夠實現資源規模化、高值化利用的再生資源加工園區。

三、 各主要品種回收情況分析

(一)廢鋼鐵回收情況分析

2017年,我國粗鋼產量為83173萬噸,同比增長2.9%;生鐵產量為71076萬噸,同比增長1.8%;鋼材產量為104818.3萬噸,同比增長0.8%。2017年鋼鐵產量的大幅增長,主要是落後產能去除之後,先進產能釋放的結果。

2017年,我國回收廢鋼鐵17391萬噸,同比增長14.9%。其中,重點大型鋼鐵企業回收廢鋼鐵14791萬噸,同比增長64.2%;其他行業回收廢鋼鐵2600萬噸,同比下降57.5%;廢鋼單耗177.8千克/噸,同比提高66.4千克/噸,廢鋼比為17.78%,比去年提高了6.6個百分點。其中,轉爐廢鋼單耗128.2千克/噸,增長了56.1千克/噸,電爐廢鋼單耗660.6千克/噸,增長了44.1千克/噸,電爐鋼比9.3%,同比提高了2.1個百分點。

圖5 2013-2017我國廢鋼鐵回收情況

(二)廢有色金屬回收情況分析

2017年,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總體呈現生產平穩、價格上漲、效益向好的態勢。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5501.0萬噸,同比增長2.9%,增幅比上年擴大0.4個百分點。

2017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工業主要品種(銅、鋁、鉛、鋅)總產量約為1375萬噸,同比增長10.44%。其中再生銅產量320萬噸,同比增長6.7%;再生鋁產量690萬噸,同比增長9.5%;再生鉛產量205萬噸,同比增長24.2%;再生鋅產量160萬噸,同比增長6.7%。再生銅產量占銅供應量的比重為25.2%,比上年擴大1.2個百分點;再生鋁產量占鋁供應量的比重為17.6%,所佔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再生鉛供應量205萬噸,占鉛供應量的比重為42.6%,所佔比重比上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

2017年,國內主要廢有色金屬回收量約為1065萬噸,其中廢銅回收量約為200萬噸,廢鋁回收量約為500萬噸,廢鉛回收量約為205萬噸,廢鋅回收量約為160萬噸。

圖6 2013-2017我國廢有色金屬回收情況

(三)廢塑料回收情況分析

2017年中國塑料行業受環保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因素影響,塑料產品訂單向大中型企業轉移,小規模尤其家庭作坊式生產企業數量明顯下降。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中國塑料產品產量為7515.5萬噸,同比增長3.4%;塑料產品出口量1168萬噸,同比增長12.2%,出口金額為2627.9億元,同比增長11.6%,較2016年出口增速明顯提高。中國塑料產品行業的快速發展,對全國經濟平穩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2017年國內廢塑料回收量為1693萬噸,較2016年的1878萬噸下降了185萬噸,降幅為9.9%。但得益於廢塑料市場供不應求現狀,廢塑料價格持續走高,國內廢塑料回收總值1081億元,較2016年仍有12.9%增幅,同時廢塑料行業整體盈利水平較2016年有所提高,部分產品盈利提高50%-60%。

圖7 2013-2017我國廢塑料回收情況

(四)廢紙回收情況分析

2017年,我國國內經濟整體形勢穩中向好,造紙行業生產運行整體情況保持基本平穩態勢,全國紙及紙板生產量11130萬噸,較上年增長2.53%;消費量10897萬噸,較上年增長4.6%。目前,造紙及紙製品業企業數量為6636家,比上年減少16家。其中:造紙業2754家,減少3家;紙製品製造業3882家,減少13家。

2017年,電子媒體的飛速發展對平面媒體的衝擊依然繼續,傳統書寫印刷類用紙品種需求增速較弱。其中,新聞紙需求下降幅度較為明顯,產量為249.1萬噸,同比下滑18.1%,導致新聞紙回收量下降幅度明顯。但網購與新興物流興起,紙包裝的廢棄量增長顯著。包裝類用紙市場需求和價格均有上漲,文化用紙市場需求有所恢復,產品價格也有所提高。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強化了對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對9月份以後的廢紙進口帶來影響,但由於前8個月的進口量比去年同期多80餘萬噸,全年進口總量為2571.7萬噸,同比下降9.8%。我國國內廢紙回收量呈緩慢上漲趨勢,2017年全年回收總量為5285萬噸,同比增長6.5%。

圖8 2013-2017我國廢紙回收情況

(五)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情況分析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2017年我國家電行業整體保持平穩增長,在生產方面,家用電冰箱累計生產8670.3萬台,同比增長13.6%;房間空氣調節器累計生產18039.8萬台,同比增長16.4%;家用洗衣機累計生產7500.9萬台,同比增長3.2%;彩色電視機累計生產17233萬台,同比增長1.6%,其中液晶電視機16901萬台,增長1.2%,智能電視10931萬台,增長6.9%,占彩電產量比重為63.4%;通信設備行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全年生產手機19億部,同比增長1.6%;全年生產微型計算機設備30678萬台,同比增長6.8%。

2017年,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房間空氣調節器、電腦的回收量約為16370萬台,約合373.5萬噸。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的109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企業納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企業名單。從市場角度來看,隨著市場的發展,企業間競爭愈加激烈,資質企業之間分化更為明顯,北控集團、北再集團等有實力的企業通過併購、控股等手段進入行業,格林美公司、中再生集團、桑德集團等多家集團公司逐漸成為行業領導者,並將業務擴展至多地區,產業集中度加大。資質企業處理量穩步上升,行業管理及裝備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隨著補貼標準的變化,處理種類從廢電視機一個品種獨大逐漸趨向多元化,廢洗衣機、廢冰箱、廢空調等白色家電品類拆解量增加較為明顯。

圖9 2013-2017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情況

(六)報廢機動車回收情況分析

截至2017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1億輛,其中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2.17億輛,增加2304萬輛,同比增長11.85%。新註冊登記的機動車3352萬輛,其中新註冊登記汽車2813萬輛,同比增長2.22%,均創歷史新高。

根據全國汽車流通管理信息系統統計,2017年,全國689家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共回收報廢機動車174.1萬輛,同比下降3.2%,其中汽車147.2萬輛,同比下降7.6%,摩托車27萬輛,同比增長31%。

圖10 2013-2017我國報廢機動車回收情況

(七)廢舊紡織品回收情況分析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我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增速比2016年下降0.1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8935.65億元,同比增長4.2%,增速較2016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3768.81億元,同比增長6.9%,增速較2016年提高2.4個百分點;2017年全行業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達13507.3億元,同比增長5.2%。2017年,廢舊紡織品出口達到峰值,出口總量為33.79萬噸,同比增長143.5%。

2017年我國棉、化纖和絲三類紡織纖維加工量合計達5482.4萬噸(不包括毛和麻纖維),同比增長4.3%。按照2016年我國服裝、家紡、產業用纖維消耗量和百姓家中閑置的服裝、家紡和作為垃圾丟棄的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情況估算,2017年,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量約為350萬噸,同比增長29.6%。

目前,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行業處於快速發展期,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企業數量不斷增加。2012年以來,中央行政機關和地方行政機關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方式,資助了一批公益組織、行業協會開展舊衣物回收再利用工作。同時,一批民營企業紛紛進入廢舊紡織品回收箱社區投放事業,推動了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行業的快速發展。

(八)廢舊輪胎回收情況分析

2017年,中國汽車輪胎總產量約6.53億條,同比增長7.05%,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4.99%,但利潤降幅高達49.56%。其中,子午線輪胎產量為6.13億條,同比增長8.45%;斜交胎0.40億條,同比下降11.11%;子午化率為93.8%。在子午胎產量中,全鋼胎1.31億條,同比增長8.19%;半鋼胎4.82億條,同比增長8.45%。

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廢舊輪胎的產生量也必然隨之快速增長。另外,大量的貨車在物流運輸過程中存在長期超載超速,使用一些價低質劣、非「三包」輪胎等現象,也加大了廢舊輪胎的產生量。2017年,我國廢舊輪胎產生量約3.4億條,重量合1300萬噸以上,廢舊輪胎的回收量為507萬噸,其中翻新量為27萬噸,再生利用量為480萬噸,再生橡膠產量達到442萬噸,橡膠粉產量達到38萬噸。

圖11 2013-2017我國廢舊輪胎回收情況

(九)廢電池回收情況分析

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電池製造企業(約1300家)主營業務收入6538.3億元,同比增長26.45%,實現利潤總額422.3億元,同比增長19.17%。2017年電池總產量約536.75億隻,產銷率達95.5%,同比下降1.7%。電池出口總量319.18億隻,同比增長5.9%;出口總額247.68億美元,同比增長5.15%。電池進口總量為44.31億隻,同比下降1.06%;進口總額55.49億美元,同比增加2.83%。其中,鋰離子電池產量111.1億隻,同比增長32.25%;出口量16.7億隻,同比增長11.72%;進口量16.81億隻,同比下降0.89%。鋰離子產品主營業務收入3749.3億元,同比增長34.47%,實現利潤總額285.8億元,同比增長25.8%。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77.7萬輛,動力鋰離子電池車輛配套量約36.41GWh,動力電池約佔鋰離子電池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2017年,廢電池(鉛酸電池除外)回收量約為17.6萬噸,同比增長46.7%。其中:廢一次電池回收量約為3萬噸,廢二次電池回收量約為14.6萬噸。在消費環節,目前廢一次電池散布在城市生活垃圾中,逐年積累,從環境保護要求考慮,亟待研究經濟可行的回收利用技術,在有條件的地區建立規範的廢電池回收體系。

圖12 2013-2017我國廢電池回收情況

(十)廢玻璃回收情況分析

2017年我國平板玻璃累計產量為79023.5萬重量箱,同比下降1.7%;日用玻璃製品行業和玻璃包裝容器行業共累計完成產量2843.1萬噸,同比下降4.1%。日用玻璃製品行業產量同比增長17.38%;玻璃包裝容器行業產量同比下降3.47%。

2017年我國廢玻璃產出量約為2000萬噸,其中廢平板玻璃產出量約為850萬噸,佔總產出量的42.5%;廢日用玻璃產出量1000萬噸,佔總產出量的50%;其他廢玻璃產出量為150萬噸,佔總產出量的7.5%。

2017年我國廢玻璃回收量為1070萬噸,同比增長24.4%。其中廢平板玻璃回收量為600萬噸,佔總回收量的56.1%;廢日用玻璃回收量335萬噸,佔總回收量的31.3%;其他廢玻璃回收量為135萬噸,佔總回收量的12.6%。

圖13 2013-2017我國廢玻璃回收情況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