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人工智慧才進入大眾視野,2018年,清華人工智慧博士應屆畢業生以入職BAT(百度、阿里、騰訊)即享百萬(京東150萬)年薪的絕對優勢領跑國內高端人才獵聘榜,將一眾文理化工博士遠遠的甩下,令其望塵莫及,更令無數世人驚嘆:人工智慧的春天來了!人工智慧爆發了!

但燃料電池汽車呢,它能否像人工智慧一樣爆發?

燃料電池,從1835年概念誕生至今已180多年。燃料電池汽車,從日本1990年代初期研發至今也有近30年的歷史。如今,它更是以充氣3分鐘,駕駛500公里,零排放而贏得了各國政府的大力扶持,被譽為「未來的汽車!」然而,由於技術和成本原因,它的造價一直居高不下。

2017年,上汽大通宣佈中國首款商業化運營燃料電池寬體輕客FCV80正式上市,官方指導價為130萬元,根據國家和地方補貼政策,實際購買價僅為30萬元。

縱然如此,比起補貼後10多萬的電動汽車,依然價格昂貴,離普及有很長一段距離。不過,最新的原子表面處理技術可能會縮短這一距離。

近日,韓國大學的研究人員運用原子層沉積(ALD)控制原子層的成分,成功地在500-600攝氏度時將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輸出增加2倍以上。

為什麼會用原子層沉積(ALD)技術,而不是其它?

該項目的負責人表示,原子層沉積(ALD)是生產存儲器和半導體產品的關鍵技術,也是一種製造金屬和陶瓷薄膜的終極技術,它能控制的元件厚度為一個原子(這是最小的材料單位),製造精確高度集成的器件的元件。

現階段商用SOFC電極LSCF的表面活性不是很高,具有更高活性的LSC表面塗層可以降低電極電阻並增加燃料電池輸出。然而,LSC存在耐久性差且性能不長的問題。

他們設想了一個所謂的對峙理念,它使LSCF的主體保持完整,僅用LSC替換表面部件,改變陶瓷燃料電池電極表面組成達到這個目的。實驗證明,這是可行的:他們成功地在500-600攝氏度時將SOFC輸出增加2倍以上。

燃料電池性能更高,意味著燃料汽車的成本減少,至於能減少到什麼程度,目前還不得而知。此前,我國的目標是,2030年,上路的燃料汽車達到100萬輛。也就是說,預計用11年的時間普及。

現在,在原子表面處理技術加持下,燃料電池汽車的普及時間會縮短麼,能否像人工智慧一樣短期爆發?還請各位大佬發表高論!

作者、編輯:黃瓊鋒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