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選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氣象學家,我舉雙手投杜牧先森一票!

押題押的也忒準了,一千年過去了,還是應驗了。

恩,今天清明,為了不讓杜牧先生失望,前幾天還艷陽高照,今兒天一亮,江南果然下起了春雨。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先生,彩票瞭解一下?

(一)

清明節,除了放假,真是各種法定或非法定節日裏的一股清流了,建議以後其他節日名字裏也加一個「清」。

我想,應該沒有人祝你節日快樂吧!你也沒有盯著鬧鈴打算清空購物車吧!

因為,這是一個難得的留給「死亡」的節日。在草長鶯飛、萬物復甦的春風裡,清明節,拷問著中國人最不願意麵對的生死觀。

這就不得不提到清明節的來歷了。

簡單來說,與3個原始節日有關。

其一,上巳節。基本負責招魂辟邪,也是今天清明祭祖的來由;

其二,寒食節。這個應該都不陌生吧,春秋時期,晉文公與介子推的故事,發生地綿山位於今天山西省的介休市。(有山西的讀者嗎,去過綿山的留言區簽個到哈~)

其三,即清明節氣。春暖花開,正是出遊時節。

因為三個原始節日離得近,後來就演化在一起,成為了今天的「清明節」。

(二)

作為極具文化內涵的一個節日,甚至具有哲學韻味的節日,清明節,被大大低估,多少有些尷尬。

原因很簡單,對大多數國人來說,需要的是春暖花開時的三天假期,而不是直指靈魂深處來探究生死。

死亡,在中國文化裏,本身就是一個寧肯避諱的主題。能不談就不談,談不了那就躲著走。

因為,認為不吉利。

可以不客氣地說,中國從來就沒有過真正的「死亡教育」。

如果有的話,那恐怕司馬遷這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和文天祥那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差不多承包了中國人80%對於死亡價值的理解吧!

除此之外呢?

我們連「生」的問題都沒有正視(性教育的嚴重缺失不就是證明),「死」的問題更是遙遙不可及。

有人要說了,每逢人去世,不都有奠禮嗎,而且一般都還很隆重呢!

恩,作為周禮和孔家文化的儀式傳承,「奠禮」真的是為過世者準備的嗎?

在今天的農村地區,依然保留有傳統白事酒席,所謂的奠禮夾在盛大的宴席間,一幕幕活生生的人間戲劇。

這些禮制習俗,歸根究底,是為了「經世」。說白了,死人的葬禮,是給活人看的。一場中國式葬禮裏,幾分是為逝者,幾分是為了經營人際關係,你應該有所體會吧!

(三)

所以,不得不疑問,為什麼咱們中國人就沒有在生死問題上,形成坦然而不避諱的看法呢?

答案也不難尋,那就是中國人其實沒有什麼信仰。

眾所周知,全世界超過80%的地區,都是宗教區。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自不必說,還有無數的地區小教。這充分證明,宗教的產生,是滿足了人類文明的某種需求的。

那就是,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承擔了人的價值觀寄託。

且不討論,宗教的教義是否符合客觀真理,但大多數宗教,其主旨都是嚮往「真、善、美」,這就沒有問題。教義自有不同,會構建出各自的生靈世界和秩序,這就讓無數難以安放的心靈有了港灣。

而很多邪教,則是價值觀扭曲,甚至殘敗人性,那就是不可接受的。

好,回到咱們中國。

咱們也不是沒有宗教,而是中國人,就沒有信教的習慣和傳統。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話題。

所以,對於各種宗教,我們的使用方法是「病急開藥方」。

身體出現問題了,拜拜佛祖,求求菩薩,至於人家是哪個佛,哪個菩薩,關係不大,反正我求你了,給點面子唄;

孩子要高考了,那必須文曲星啊,每年六月份,天那麼熱,人家文曲星老頭容易嗎,一下子這麼多生意怎麼接的過來呢?

開個餐館或小公司,財神爺那是不能少的,雖然房租不便宜,但還得留個巴掌大的地給供著,現在新時代了,貌似直接燒香的少了,有直接售賣的那種可以通電帶背景燈的,這關二爺也算是趕潮流啦!

……

沒辦法,需求太多,作為中國人,是很忙的啦!

所以,什麼佛家、基督、道家、儒家,把諸位大神供在同一個廟裡,讓他們做鄰居,這樣多方便,省的跑來跑去了……恩,坊間就是這麼乾的。

專一的信仰?

不存在的。

討論生死?

活著不好麼。

(四)

去年上映了一部眾所周知的電影——《Coco》。

中文譯名:《尋夢環遊記》。

據說很多人看哭了,可見,其實大家活得沒那麼瀟灑和無所謂。

這部影片向全世界科普了墨西哥亡靈節,這種文化差異帶來的衝擊,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我在想,為什麼地球那端的墨西哥人,就可以歡快地談論生死,可以毫不避諱地擁抱骷髏,而地球這邊的我們,連電梯裏都見不得出現「4」和「18」。

「沒有經過審視的人生,不足以度過。」

而關於生命最終極的審視,就是死亡。

一個民族如何看待「死亡」,也決定了這個民族活著在追求什麼。

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告訴絕大多數中國人,你的人生使命應該是這樣的,看清楚這個臺階哦——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恩,兩千多年過去了,我們也很聽話,大多數人不是困在了「修身」,就是被房價拴在了「齊家」。

沒有對愛的教育,沒有對幸福的感知培養,沒有對萬物生靈的平等與尊重;

只有對人際倫理的複雜規矩,只有對權力名譽的極度推崇,只有對萬界生靈的索取利用。

活得高高在上,活得縹緲空虛。

是的,我羨慕墨西哥人對待死亡的坦然和質樸,簡單又充滿希冀;我討厭傳統習俗裏的三跪九拜和一堆一戳就破的迷信小把戲。

21世紀了,當代中國的很多習俗依然跟兩千多年前「禮崩樂壞」的周禮無異,甚至經過宋明理學的儒教進化,更是多了纏足和「三從四德」這些糟粕玩意。。。

傳統文化,不見得全是好,別打著「傳承文化」的旗子,苟營著「女人不能上桌」、「鬧伴娘」等惡俗。

該摒棄的就該扔進垃圾堆,沒什麼好留念的。

之所以,很多人抱住傳統一根毛都不放,不過是畏懼縹緲與空虛,因為他從來沒有過信仰、沒有審視過人生。

清明節,多棒的節日!

中國人也該談談生死了,是為了活得更有尊嚴,讓生命更有質地。

老祖宗留下了這麼珍貴的節日遺產,為嘛就不珍惜呢?

一點都不乖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