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陳亭妃,協助臺灣製鞋產業業者,向財政部提出申請,對中國產製進口鞋靴產品,繼續課徵反傾銷稅。(圖/記者林悅翻攝)

▲立委陳亭妃,協助臺灣製鞋產業業者,向財政部提出申請,對中國產製進口鞋靴產品,繼續課徵反傾銷稅。(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為期5年的對中國進口鞋靴課徵的反傾銷稅,已於2018年12月12日屆滿終止,為了讓臺灣製鞋產業得以維持基本生計,繼續生存下去,立委陳亭妃協助臺灣製鞋產業業者,向財政部提出申請,對中國產製進口鞋靴產品,繼續課徵反傾銷稅,財政部17日正式公告課徵反傾銷稅,自公告日起算為期5年。

2002年臺灣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中國低價鞋靴開始大量出口至臺灣,在中國廉價鞋品的競爭下,臺灣製鞋產業陷入慘淡經營。立委陳亭妃從2007年即開始協助臺灣製鞋產業業者,向財政部爭取對中國鞋靴產品課徵反傾銷稅,而財政部及經濟部,調查認定符合課徵反傾銷稅構成要件,對中國進口鞋靴課徵反傾銷稅,首次課徵期間為2007年3月16日至2012年3月15日,第2次則是2012年12月13日至2017年12月12日。此次公告是第3次,課徵期間為2019年1月17日至2024年1月16日。

陳亭妃指出,根據經濟部產業損害調查資料顯示,中國鞋靴產品在101年續課反傾銷稅後,仍低價進口,雖進口量逐年遞減,但在臺灣仍維持3成以上市佔率;臺灣國產品市場內銷量仍然未能成長,獲利逐年降低,整體產業營運處於不佳狀態。因此,製鞋產業業者認為,對中國鞋靴產品有繼續課徵的必要,也在去年提出對中國進口鞋靴課徵反傾銷稅之申請。

陳亭妃表示,鞋靴產業是我國的在地產業,也是臺南市許多家庭的生計來源,如果鞋靴產業不幸被中國擊垮,這樣不但會讓鞋靴業者所投入的研發與生產成本付諸東流,也對產業內的數十萬勞工造成不利影響,過去幾年非常感謝經濟部及財政部正視傳統產業聲音,繼續覈定了鞋靴的反傾銷稅,讓鞋靴產業可以「起死回生」永續發展,讓鞋靴產業朋友們可以有正常的工作。

陳亭妃強調,政府有絕對責任能夠繼續對中國大陸課徵反傾銷稅,因為面對大量低價的中國鞋靴,臺灣鞋靴產業還是非常脆弱,仍然需要反傾銷措施的保護,來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