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父亲辞世,处理完了后事之后,觉得人生又有了新的意义,其中一个新的意义,就是好好的分享失智的故事,希望透过文字的纪录,可以帮助日后病患与家属面对失智时,即使提早一点也好,一点点建议也好,只要有帮上忙,这一篇文章就有存在的意义。

 

因为大部分的人对于长辈的关心,集中在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明显的疾病,相较于对失智症的防备很弱,其实失智症的影响十分惊人,且人们对于失智的认识甚少,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所以等到发现失智降临在长辈身上时,往往都错过了很多可以相处、改善、补救的机会。

 

但个人并非医护专业人员,仅是一个透过键盘学习各种照护新知的部落客,因此以下的分享仅为个人建议。

 

---父亲失智初期---

 

起因在于五年前,母亲开始抱怨父亲的身体出了状况,但双亲与晚辈并没有积极的处理,直到辞世前三年才比较积极的到医院找寻医疗资源。

 

其实有一段时间与父母分开居住,因此无法得知失智症初期的细节症状,是否因此错过黄金治疗机会,其实我也不是很确定,但一般医界与研究相信,透过各种药物、环境改善、职能训练治疗等,都能改善早期失智症状。

 

印象父亲初期失智的症状,大约是五年前,最明显的有两个地方,第一个是母亲抱怨父亲的梦话非常的频繁,也会经常睡梦时摔落床下,医师指出频繁的说出梦话,其实是记忆流失的现象。另一个现象是跟家人说机车遭窃了,但是询问是在哪里遭窃却无法回忆起来,最后报案后,警察通知在父亲经常停靠的地方寻获,其实并不是失窃而是不记得停在哪,失智前兆的父亲却误以为失窃。

 

---父亲失智中期---

 

约两年前搬回老家与父母同住,那个时期父亲失智进入中期,已经有过外出走失、不会使用钥匙开门、误以为有老友相约家中要准备饭菜、指责亲人偷钱等明显的异常行为。由于不适切的行为日增,搬回老家后半年,全家决定寻求外劳协助担任全天看护,负责父亲的生活起居。

 

长辈走失这个问题曾有使用过GPS追踪器解决,但个人觉得仍不成熟,实际使用不便之处包括:追踪器电力无法维持24小时以上、无法轻易放在长辈身上(鞋上)、连线不稳、长辈排斥装置会主动拆下等问题。相关心得 http://ilove3d.pixnet.net/blog/post/30846004

 

市售的网路IP摄影机非常的实用,放置在长辈经常出没的客厅,可以留意长辈是否有做出危险动作,或放在门口可以注意长辈是否游荡外出。现代的IP摄影机都大多都有移动侦测(Motion Detection)的功能,曾有几次长辈准备游荡,家人透过网路摄影机的通知即可即时阻止。顺带一提,请不要指望IP摄影机24小时不间断连续录影,机能并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当机。相关心得 http://ilove3d.pixnet.net/blog/post/30835771

 

失智的照护很容易引起家庭的争执,这很正常,个人觉得由外劳代为照护,是最好的决定之一,列举几个原因,首先是若由亲人进行看护很容易有情绪带入看护的「工作」,若没有坚强的意志很容易就被影响,第二的原因是能够维持每个人平日的正常生活起居,对家庭成员的压力最小,第三个原因则是若看护的需求可以直接跟外劳提出,家人若以「家人」角色直接对看护的家人提出建议,或许会有各种情绪影响家庭气氛。

 

外劳刚来一阵子,大致上外劳照护得很好,父亲失智中期偶有异常行为,例如抱怨过外劳粗暴以对(事实上并无),或是抱怨不想出门散步,外劳大多都能自行应付。不过父亲但很快的就从中期进入了后期,只有大约短短一年的时间而已,病程发展得很快。

 

---父亲失智后期---

 

失智症到了后期,即使是自己最亲的子女或配偶都会忘记,是很正常的,起初可能会觉得非常的震撼,但请务必宽心对待,这是非常正常的。有时母亲遇到访客都会不断的询问父亲「记不记得她是谁」,建议大家如果有失智长辈,请不要这样训练失智长辈的回忆,因为对于患者也有压力,对于家人也会很打击,即使不记得,别放在心上,淡定以对。

 

到了后期,异常行为都会变成迟缓、低度互动的行为,例如:一天说话不超过10句、一天清醒的时间也不超过8小时,能够与父亲的沟通剩下「今天天气还不错」、「今天有点冷」、「我出门了」之类简单的对话,能够得到回应的话就是当天莫大的惊喜了。

 

失智症后期会失去很多能力,但很庆幸的父亲仍保有缓慢行走与自行吃饭的能力,没有卧床,因此若家中有失智患者,请尽量让失智者自己吃饭,这可能是他最后保留的生活技能。不过,父亲因为后期使用轮椅,出现了压疮(褥疮)的问题,原本我以为褥疮只有卧病在床的人才会得到,这是很大的误解。

 

---父亲辞世后记---

 

虽然父亲辞世,但我个人仍然很关切失智症的新闻,目前全球每天都有阿兹海默的研究报告与医疗进展,不过大多突破在于诊断向的技术,例如验血检验钙质、血糖研判、或根据生理检测(走路速度)、智力检测(数学、时间概念等)方式,治疗方面有很多实验团队失败,例如GSK跟Merck相继于2016与2017宣布新药品实验失败,因此我个人对于阿兹海默的治疗现阶段不乐观,但10年或20年后应该是很乐观的。

 

身为失智病患的直系血亲,不仅自己身处高风险群,也已经迈入40岁,自己也该好好保养自己的脑袋了。例如:训练算术、学习新的语言或知识,根据医学报导都是有助于对抗失智,此外也有人分享写字、练字对于脑力改善很有帮助,因为中文属于象形文字,练习写字非常有利于脑部的回忆。最近写信时,发现有些不该忘记的常用字居然写不出来,自己也吓了一跳,例如严「肃」、「黏」土这类生活单字居然忘了。

 

坊间关于失智的书籍也日渐变多了,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失智症患者的自传,由于患者还保有珍贵的沟通能力,因此能够告诉健康的人,失智患者的世界是怎么一回事。一种是关于大脑相关的研究,像是科普书籍,透过科学的统计与实验,告诉世人如何好好对待大脑,或是自己可以找到延缓脑袋老化的启发。最后也是近年最常见的失智症的保健书,教导大家如何透过运动、游戏、兴趣来延缓失智的现象。

 

推荐书单-科普类:

优雅的老年-678位修女揭开大脑健康之钥

http://www.lppc.com.tw/web66/_file/2818/upload/edm/enb/enb_Q01.html

 

推荐书单-传记类:

失智症的我想告诉你们的事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0845

 

推荐书单-保健类:

今天不开药,医师教你抗失智!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295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