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母親的復仇這部電影闡述了一個原本不被認可的繼母為了女兒用高智商手段幹掉強姦犯的故事。

1.母親是不是因為女兒不承認她的稱謂而做出不顧一切的事,我們看到結尾女兒從警察口中得知真相喊了媽媽她才槍殺掉了最後一個罪犯

2.警察也是人,最後一幕警察選擇將作為正義的武器交給母親,反映了觀眾喜聞樂見的一面,包括編劇安排警長看到私家偵探眼鏡裏的儲存卡從而找到一家人挽回局面都是有意為之。那麼,警長讓一個明確的罪犯去殺人是否違背了他的職業道德和初衷?

3.最想問的,這部電影反映出的法律的無能,弘揚沒有收到公正就用非正常手段報復甚至不惜犯罪,明顯是與中國法制社會價值觀違背的,這樣具有錯誤宣傳導向的影片為什麼能在中國過審?

期待各位精彩的回復


作為在上映的第一天就去看了的人,想來說幾句。

1.母親是不是因為女兒不承認她的稱謂而做出不顧一切的事,我們看到結尾女兒從警察口中得知真相喊了媽媽她才槍殺掉了最後一個罪犯

女主,也就是媽媽,在面對最後一個罪犯的時候下不去手其實是可以理解的,或者是感同身受的,在一個人的計劃即將完成或者是報仇即將成功的時候,那種激動複雜的心情,對於女主來說不是簡簡單單扣下扳機這麼簡單的。

女主在報復前面三個人的時間冷靜得很,雖然一開始開車追男同學不怎麼冷靜。。。但是在對三個犯人一一下手的時候,女主應該清楚得很自己在做什麼,對於她來說,讓這些畜生付出代價應該就是她唯一想做的事。

至於為什麼最後不立馬開槍,我個人的觀點是,女主那時候面對警察和犯人兩個人,警察的態度和犯人的態度都對她有影響,而且女兒還不知所蹤,對不知所蹤。女主在面對犯人的時候是不知道女兒就在附近的,因為稱謂不下手什麼的…只能說題主你在想些什麼啊…

回頭再補完,喫飯去了


2.警察也是人,最後一幕警察選擇將作為正義的武器交給母親,反映了觀眾喜聞樂見的一面,包括編劇安排警長看到私家偵探眼鏡裏的儲存卡從而找到一家人挽回局面都是有意為之。那麼,警長讓一個明確的罪犯去殺人是否違背了他的職業道德和初衷?

這一點的確爭議很大,有人說這就是一個爽點,能夠手刃仇人,在現實裏,這一點的確不提倡,動用私刑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不提倡,但是在印度,在這個在現實裏法律都很渺茫的國家,很難對警察的這一行為是否合適來做出判斷,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這部電影的原型?德里黑公交案,四個罪犯直到現在都沒有得到裁決。站在我自己的角度來理解,比起女主這位殺了三個人的犯人,另一個對私家偵探毫不猶豫痛下殺手的犯人四,更可怕。

3.最想問的,這部電影反映出的法律的無能,弘揚沒有收到公正就用非正常手段報復甚至不惜犯罪,明顯是與中國法制社會價值觀違背的,這樣具有錯誤宣傳導向的影片為什麼能在中國過審?

能不能過審不是單單看價值觀的,這部電影要宣傳的是更深層次的東西。

在印度,這個女子晚上在外遊盪就會被強姦的國家,這個宣傳受害者有罪論的國家,能夠拍出一部宣傳女子復仇的電影有多艱難,不是我們能夠想到的,放在中國,大概就是拍一部宣傳自由政黨或者同性題材的程度吧。

想想上癮,想想不久前的鎮魂,一部劇裡面兩個主演無法同臺,一部劇被改成社會主義兄弟情,可是同性有什麼錯呢?沒有,只是中國不允許。

那麼放在印度,這樣一部電影,是硬生生在和印度無數人,或者是是無數男子的思想在鬥爭,在告訴他們,你們對女孩子殘忍下手,結局就是被閹割,被爆菊,甚至於是死亡。

女性在為自己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女性不會坐以待斃,這纔是這部電影要說的話。

至於母親,我私以為母愛並不是這部電影第一要說的內容,雖然母愛在這部電影裡面很加分。

現在回過來,為什麼這樣一部與中國法治社會相違背的影片能夠過審甚至於得到推崇,我個人是認為這部影片中所表現出來的內容不會影響到看電影的人。中國不允許持有槍支,在女性受辱時也能夠對罪犯作出裁決,警察也不是碌碌無為的存在,雖然現在法律還存有漏洞,雖然仍有很多黑暗面,但這些不會影響到我們,不會影響我們去理解影片中講述的故事與心情。

在影片後半部分,有一個鏡頭是女兒站在山間,抬頭望著天空,周圍的環境澄澈空靈,這一幅景象很美,我想看到這一幕的人第一反應不會是想到這個女兒是被侮辱的人,都只會覺得她很美。

這就是影片成功的地方。

再提一個,母親在復仇前,從一片掛滿紅紗的地方走來,那一幕也是無比成功的,母親宛如決定復仇的戰爭女神,披荊斬棘走上一條不歸路只為自己的女兒。那一幕的母親是神聖的。

最後多嘴提一句,我不知道為什麼題主會提出這個問題,問題的描述感覺題主並沒有看懂這部電影。在豆瓣上也有人對這部電影打了低分,理由是劇情老套不現實等等等等,每個人都每個人的理解,我還是希望題主能夠理解這部電影,在看這部電影前我專門去搜了不少印度的強姦案,有一個長圖我印象很深,一個罪犯說,好人家的女孩不會晚上九點還在外面。可是在我自己生活的城市,晚上九點甚至十點仍在外面並不少見。我在中國是沒法對印度感同身受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去理解印度可怕的一面,至今仍有不少罪犯沒有得到裁決,仍有不少罪犯認為是女性的錯。

這部電影真的很好,我希望每一個看它的人能夠尊重導演尊重演員。

希裏黛玉的離世我不希望有什麼陰謀論,祝在天堂安好。


電影的價值觀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這個國家的法律。


今天下午去看了這部電影,一個人,最後一排,在最後女兒終於喊出「媽媽」的時候哭的一塌糊塗。

五年前曾無意看了關於德里黑公交案件的紀錄片,真實的主人公遠沒有影片中那麼幸運,名牌大學的通知書已經拿到手,而且將要讀的自己最愛的醫學專業,這個貧苦家庭出身的姑娘的未來彷彿一片光明,在上了那輛公交車之後一切都沒了,而那些壞人卻還在逍遙法外,最後頂罪的甚至是那些壞人當中罪行最輕,年齡最小的一個,現實真是太殘酷了。

所以這部影片通過母親這個角色完成了我們期待的復仇,讓我們覺得正義總會得到伸張,警察,法律靠不住那我就自己動手,整個復仇的過程真是讓人又激動又痛快。雖然拍的有點玄幻了,警察怎麼會那麼無能。

關於政府官員不作為,讓犯人繼續逍遙法外,而受害者卻要一輩子遭受折磨,最終受害者的親友選擇獨自復仇的文學作品這幾年出現很多,之前看過一部懸疑小說,裡面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之前我心裡很大程度上認為為民除害就不算違法,儘管不走法律程序。但是那本小說提到當那些無辜的人選擇自己拿起武器對對抗壞人,他們也變成了同等的壞人,他們可能會用更加殘忍的手段去對待那些傷害過他們的人,並讓他們付出更慘重的代價,警察的出現就是為了避免大家都變成和他們一樣的壞人,所以,自己去復仇並不是一種明智的手段,希望電影別把觀眾都帶跑偏了。

最後,最喜歡電影裏的一句話「上帝不可能無處不在,所以他創造了母親。」


哪個價值觀?以暴制暴嗎?

我們尊重法律,但法律行不通的時候,以暴制暴是另一種方式。

正如影片中的母親所說:「我們這麼做是錯的。但是我們什麼都不做是不對的。在錯誤和不對當中我們選什麼?」 ?

在錯誤和不對之間,我們只能選擇不對。


我不知道這個價值觀正不正確,但是我知道如果法律不能保護我的時候,我會選擇以暴制暴用我自己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建議看一下日本電影——

《告白》

由松隆子主演,講述單身母親為女兒復仇的故事。

當兇手因學生為日本「臭名昭著」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逍遙法外之時,由松隆子主演的女教師沒有選擇請願、上訴、媒體。

而是在無盡的隱忍和籌備下,一步步在背後引導、推動兇手學生的生活軌跡,最終讓他親手殺死(自製炸彈,兇手親手遙控引爆)自己一生的心結——因為與父親感情不和,舍他而去的母親。

上面提到的為主要兇手,次要兇手被松隆子用手段搞瘋了,用刀刺死了溺愛他的母親(也是因為這份溺愛,才造成必要兇手扭曲的性格,和主兇一起造成松隆子角色孩子的死亡)。

整部電影毫無尿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結尾——

她(松隆子)用電話告知已經精神崩潰的主兇:

你知道嗎?重要的東西破碎的聲音,不是啪嚓……是咚鏘!(哭著笑出聲,一半悲憤,一半暢快)

主兇曾肆無忌憚的承認自己殺人,但是因為未成年人保護法,嘲笑松隆子拿他無可奈何。當時因為松隆子不同意該學生用「動物電刑機器」改造的「防小偷錢包」作為科技競賽作品。

主兇學生認松隆子破壞了自己向心中渴望母親展示的機會,放言:讓松隆子聽一下重要東西破碎的聲音,是泡沫破碎,啪嚓。

最後,原來重要東西破碎的聲音,是咚鏘!

她(松隆子)緩步穿過學校禮堂,蹲下,一把揪起已經崩潰到不成人形的兇手:

從今開始,纔是你重生的第一步。

沉默,流淚,笑。

開玩笑的。(暗示,你以為這就完了嗎?早著呢孩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