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象棋中,有一個最基本的結構,那就是「楚河漢界」。那麼歷史上究竟是否存在過楚河漢界呢?

在歷史上,楚河漢界曾經真實存在。那是秦朝滅亡後,漢王劉邦領導的漢王集團和西楚霸王項羽領導的楚集團長期戰爭和對立的結果。漢四年八月,經過長期拉鋸戰,兩大集團達成了合約:中分天下,以鴻溝即廣武澗為界,鴻溝以西為漢,鴻溝以東為楚。這就是著名的楚河漢界。今天的河南省廣武澗東霸王城邊,仍然矗立著鴻溝界碑。

鴻溝故址界碑

劉漢和項楚兩大集團的對立在中國歷史上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劉邦和項羽本來都是楚人,劉邦為楚豐沛中陽里人,平民出身。而項羽則是楚國羋姓項氏貴族的後裔,其祖父項燕曾為楚國末代名將,曾領導楚軍擊潰秦李信軍二十萬人,是為秦末兼并六國戰爭中唯一的一次大敗。

秦國一統天下之後,以政權力量為依據向華夏各地推行帝國統治。這種統治在華夏各地都取得了成效,唯獨引發了風俗極為不同的楚人的極度反感。楚國盛行一句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預言本來只是泛指,但卻巧合地實現了。秦朝末年,陳涉、項羽、劉邦三位來自楚國的雄傑相繼起兵反抗秦國,在各地的復辟潮流中獨樹一幟。最終,項羽依靠傑出的軍事才華取得了領袖地位,並確立了以自己西楚霸王為中心的分封體系。

項羽所確立的新的分封體系很快遭到了劉邦領導的漢王集團的對抗。劉邦以自己的豐沛故人為核心,重新團結起了秦國的軍功階層,凝聚起了一支頑強的力量,並起用韓信、彭越等對項羽極為不滿的勢力,與項羽的西楚集團展開了博弈。經過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消耗戰爭,兩方面都同意了議和。

楚漢鴻溝對峙圖

漢四年八月,劉邦派遣此前一直籍籍無名的侯公出使遊說項王,達成合議,兩國中分天下,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歸漢,鴻溝以東歸楚。項羽認可了這一合約,並釋放了漢王劉邦的父母妻子,軍中歡慶議和成功、高呼萬歲。

鴻溝即廣武澗,位於今河南滎陽。戰國時代,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魏國出於水利需要,兩次動工修建鴻溝。鴻溝西自滎陽引黃河水為源,向東流經中牟、大梁(今開封),折而南下,入潁水溝通淮河。鴻溝這條運河的修築,把黃河與淮河之間濟、濮、獲、渦、沙、潁等主要河道連接起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戰國時期鴻溝主線圖

參考文獻

《史記·項羽本紀》


這個題,我之前提問過,答案給了三個選項,早發過了的,楚河漢界就在河南鄭州滎陽市,滎陽已舉辦過幾屆國際象棋大賽。萬一百萬英雄出這道題呢,如果真出了也別再謝我,也謝謝這個題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