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降臨到個人頭上,算是人生中重大的挫折與不幸,特別是對年輕患者。當得到晚期尿毒症的診斷,被告知僅能靠腎臟替代治療才可挽救生命時,患者心理受到極大的衝擊,不少人對此反應強烈,不敢相信,不願相信。

尤其是有一部分患者愛鑽牛角尖,再加上本身對病情的認識不足,容易陷入一些誤區,導致病情複發甚至加重。

注意!再不走出這些誤區,你的病只會越來越重。

1、透析誤區

一部分病人或因醫療條件所限,或因機體耐受性較強,常會在出現尿毒症嚴重併發症時才去醫院就醫,一旦確診尿毒症,被醫生告知需要透析治療,感到十分詫異。這時就會想:「不可能吧,是不是醫生搞錯?難道沒別的方法治了?」或是對疾病認識的偏差,或懷著僥倖心理,總之是不甘心一輩子透析下去。然後,找這個偏方,那個神醫,不怕跑萬里,不惜拋千金,天南地北試來試去,就是遲遲不願接受透析治療。待到病情日漸加重.再次就醫時,不是心衰就是高血鉀或嚴重酸中毒,延誤治療時機,病人倍受痛苦,家屬飽經折磨,治療難度也大大增加。

所謂「慢性腎衰尿毒症終末期」表明雙腎已縮小,腎功能不足正常人的10%,無法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任何物理化學的方法都不可能使其恢復正常的結構和功能。對於那些小報、廣告,患者要冷靜地分析,需要了解醫院是否正規醫院,醫師是否有國家批准的行醫資格證,治療的是急性腎衰還是慢性腎衰,成功病例有無科學數據,使用什麼藥物,有無毒副作用,等等。就筆者所知,無一例終末期尿毒症用偏方、「神葯」等非腎臟替代治療長期存活,而吃虧上當,四處舉債者不勝枚舉。

2、超濾誤區

有些患者尿量正常,不浮腫,但要求多脫水,誤認為只有脫水才能更好地排出體內毒素,豈不知這樣不利於對殘餘腎功能的保護。相反,有些患者儘管每天尿量不多,且有浮腫、伴心慌、胸悶、血壓偏高等癥狀,卻仍堅持不脫水,唯恐一旦透析脫水超濾,腎臟就會完全罷工。脫水超濾與否,不同情況不同處理。如果是尿量正常,應查看浮腫原因,是否有貧血、低蛋白血症等。如有異常,應及時糾正。如果尿量少,就應該重新評估干體重,適當增加超濾量,以減少併發症。

3、飲食誤區

眾所周知,維持人體的基本營養都是依靠飲食攝入。有部分患者對飲食採取非常嚴格的限制,認為「吃肉」會加快體內毒素的產生,所以不吃動物性食物,以素食為主以維持溫飽。殊不知,長期下去極易發生營養不良,導致貧血加重、睡眠不佳、肌肉萎縮、厭食乏力等癥狀。已經開始透析治療,透析上機前如肌酐不高,並非好現象,說明你的營養沒跟上。只有合理膳食才有利於保護腎功能。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應達到1.2g/d/kg,以優質蛋白為主,可減輕腎臟的排泄負擔。能量供給應達到35-40kcal/d/kg。充分透析,加強營養,才能改善身體機能,提高生活質量。

4、食鈉誤區

血鈉水平一般維持在140mmol/L,過高會產生口渴,造成大量飲水,透析間期體重增長過多,血壓升高,導致一系列透析急性併發症。醫護人員常強調透析患者要「低鈉飲食」,鈉的攝入量不超過2000mg/d。有少數患者用「低鈉鹽」來替代普通食用鹽,其實「低鈉鹽」是一種含鉀量較高的鈉鹽。當透析患者少尿或者無尿時,用此鹽增加了高血鉀風險,並不可取。當然「低鈉飲食」,也並非無鹽飲食,對食鹽點滴不沾。鈉缺乏,會引起倦怠、淡漠、無神、血壓下降、甚至起立時昏倒。因此,透析患者應適當控鈉鹽,不用「低鈉鹽」。

透析治療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繁瑣的工作,除了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還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以及家屬的理解配合。為了提高透析後的生活質量,這些透析誤區我們一定要繞道而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