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槓桿房企評級普遍不高,恆大評級不算高是長期現象

撰文|桿姐&編輯|欣欣然

恆大評級被下調?

4月23日開始,有少量媒體注意到,惠譽評級在給恆大的最新評級中,恆大集團的高級無抵押評級,從B+下調至B,回收率評級為RR5。

有朋友看到這個消息後很恐慌,問槓桿遊戲,恆大是不是要崩盤了?

我大笑告訴他,哪有這麼誇張。恆大評級從來就不高,這回也是在正常區間。另外,認真看了評級會發現,這也只是此次評級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不管咋說,到底這會不會影響恆大,還能買恆大的房子嗎?

1、恆大評級不算高是長期現象,原因就是槓桿率高

值得一說的是,惠譽此次給恆大的評級分兩部分。

首先,惠譽評級已確認中國恆大集團(恆大集團)及其子公司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恆大地產)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級為B+,展望維持正面。

B+和正面什麼意思,代表什麼層次?下文槓桿遊戲會科普。

接著,惠譽同時將恆大集團的高級無抵押評級從B+下調至B,回收率評級為RR5;確認恆大地產的高級無抵押評級為B+,回收率評級為RR4。

是的,只是恆大集團的高級無抵押評級被下調。我的朋友太緊張了,看到這個嚇得不敢買他家房了。

我們來看看,國際3大評級公司的評級等級標準。如下圖。

等級分得很細,這些A、B、C分別又意味著什麼?

簡單來說,A級別的是有較好的信貸質量,基本不會違約;B級別的,叫投機級,也就是有出現違約的可能,當然B越多,違約概率相對較小;而C級別則是違約的概率較高。

這麼說的話,恆大上述評級無論如何,都不高。是的,特別是恆大集團高級無抵押評級,從B+下調至B。

惠譽的解釋是,恆大集團債權人的受償順序,相對於恆大地產債權人的劣後程度加深,恆大地產佔恆大集團的大部分債務,且後者的大部分利潤是由前者貢獻。

對此,槓桿遊戲翻譯成白話就是,恆大地產是整個恆大集團的主要奶牛。恆大地產首先要保障自己債券不違約,然後纔是集團的。

那麼如果發生意外,恆大集團無抵押債券違約的可能,自然比恆大地產要高。

前段時間,槓桿遊戲還寫過文章,2018年恆大去槓桿有成效,融資成本總體可控,不過絕對融資利率還是不低,比萬科、龍湖高很多。

年報披露,2018年,恆大借款平均實際年利率為8.18%,而2017年為8.09%。

是的,實際還略有上升。

此外,如上圖,在恆大6731億元的借款中,一年內到期的高達3183億元,佔比47.3%,負債結構還是有待改善。

這樣的債務情況,導致了恆大的評級長期都不太高。

不過槓桿遊戲要說的是,這比2017年報時的3564億元還是下降了不少,且當時佔比高達48.6%,如今也有下降,算是去槓桿的成果。

所以,儘管評級不高,惠譽給恆大的評級展望,還是正面。

2、高槓桿房企的評級普遍不高

上文說了恆大評級向來不高,其實恆大也不算慘。

比恆大慘的,之前槓桿遊戲《副總被帶走背後:泰禾危險!》(4月17日)也寫過。

很多人不知道,在體量前十多二十名的房企中,泰禾的評級大概是最低的。槓桿遊戲簡單去做過檢索,當然我沒辦法檢索完所有評級公司。

所以,我只能說可能是最低。

2018年,標普和惠譽先後將泰禾的主體信用評級由「B」下調至「B-」。另外,對其抵押債券更是下調至「CCC+」。

長期以來,泰禾的融資成本都不低,利息支出總量和佔比很高。除了高負債、高息負債,泰禾大股東一度質押了絕大部分股權。

而過去幾年,泰禾一度激進拿地,以至於消化起來有壓力。所以這樣的公司從買買買到賣賣賣;瘦身、放緩步伐過冬;高送轉,拉股價,大股東解套有啥奇怪?

比較起來,恆大體量大很多,土地儲備多,而且銷售和開發效率也很有保證。當然,沒辦法和動不動拿BBB+評級的萬科比。

也沒法和財務穩健、融資成本低的龍湖比。龍湖歷來是乖寶寶,其信用評級,大部分時候也在BBB和BBB-之間。

標普、惠譽、穆迪,對龍湖的看法基本維持在穩定、正面之間。

比如2018年3月,標普提高龍湖評級時認為,龍湖集團的債務槓桿將在未來兩年持續改善並保持穩定。

得益於新商場的開業和正租金調升率的支撐,龍湖經常性租金收入,將持續上升。這也支撐了龍湖評級展望的調升。

標普全球評級當時認為,龍湖有望繼續保持其均衡的業務增長及財務紀律。經曆數次行業週期,龍湖始終將財務槓桿控制在4倍以下。

確實,這方面龍湖值得稱道。但代價是人家碧桂園、恆大、融創狂飆突進,龍湖和他們的銷售差距實際越來越大。

而其他高槓桿的房企,如這幾年狂飆的融創,其評級基本也只在B+和BB之家徘徊。也不比恆大好到哪裡去。

不過,孫宏斌的融創排名可是要直追恆大了,不再是後進的跟班。

3、恆大等高槓桿房企的房子可以買嗎?

這個問題,實話說槓桿遊戲沒法回答。除了那些明顯快出問題,甚至已經出問題的高槓桿房企,其他的難道購房者都選擇不買?

除了國企、央企和龍湖等少數民營房地產企業,大部分房企的槓桿率都不低。

只是說因為融創、碧桂園、恆大等體量大,所以受到的關注更高。從這個角度而言,賺錢多的大房企,有時候白捱了一些批評。

當然了,這個沒辦法,這是新聞偏好,也是大夥喜聞樂見的。

不過客觀說,這些大房企土地儲備多,各種金融資源和財務手段也更多。所以,儘管資金壓力大、債務高、負債率高,只要房地產不明顯歇火,他們都有辦法。

問題是,在壓力、高周轉、節約成本等因素下,他們的房子質量靠譜嗎?這兩年,不管是碧桂園還是恆大、融創,以及似乎聲譽好的龍湖、萬科……都出了很多質量問題和糾紛。

甚至引發過很多購房者集體參與的事件。

在房住不炒、房企融資環境不好的背景下,地產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購房者買房,大部分時候買的都是百強開發商的房子,動輒大概率買的是前50強、20強的房子。

而這些房企,大部分都是高槓桿,不買很多時候沒別的選擇。何況,此前有一段時間,包括最近又出現搖號,很多人搶一套房源的情況。

這個時候,不是你買不買的問題,是能否買得到的問題。

所以,對於普通購房者來說,能做的選擇是,盡量選自己喜歡的地段、戶型、環境。盡量期待建築質量好一點,如果質量出了問題,要用力維權。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槓桿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槓桿遊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