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領域內,如果說超市經營的是商品,百貨經營的是品牌,那麼購物中心經營的就是業態。

  購物中心的業態分布和比例應從所處商圈整體進行考慮,購物中心的差異化定位是確定各種業態組合的起點。作為一種集合了多種功能的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對各種業態的組合、搭配,無疑是決定其能否成功經營的關鍵。

  做商業,假如運營得好,能實現長期回報,這個資產還可以作為融資工具,使資金再投入到土地市場上,拿地回來再開發,就會形成良性循環。假如做得不好……那就相當於挖了一個投錢的「黑洞」,從規划到開業運營,各種常規和非常規的開支成本可謂壓力山大。

  一、8-12萬平方米以上規模較為適宜

  1、我們如何從投資角度去看一個購物中心?

  做商業時,會思考,投資商如何考慮這個購物中心?就像現在說要做體驗型業態,但還是要考慮整個購物中心怎樣才能儘快收回投資額。

  假如發展商資金充裕、希望長期持有商業物業,或者希望整體轉讓給商業投資公司的,則物業規模一般在8萬-12萬平方米較為適宜,因為體量有足夠規模時,投資人獲得的利潤才相對較多,才願意長期持有。

  加入開發商資金不夠充裕,可以嘗試將整個商業縮小,去做社區或者街區型商業,無論賣,還是租賃都比較好處理。

  2、怎樣做賬本?

  根據合理的業態組合下商戶能夠承受的租金水平,做出現金流量表。以現金流量表的形式,將物業的建造成本、財務成本、租金收入、運營費用等指標綜合考慮,計算出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各項指標,供開發商參考。

  通過這個賬本,可以看出項目的成本和收益是否平衡,再進行相應的調整。

  對於收益較低的項目,發展商就要控制建造成本、尋求利息相對低的融資渠道;對於培育期較長的項目,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或融資渠道支撐,那就需要考慮銷售部分商業面積或者縮小規模等措施,保證投資安全性。

  二、「購物中心盲目增加餐飲,投資成本會增高」

  1、除了這些基本開支之外,還需要注意可能產生的其他成本嗎?

  例如餐飲。現在很多顧問建議開發商增大餐飲業態比例,但做餐飲也會引起新的問題,雖然可以帶動人群來消費,但這個人群消費目的是非常強的,如果購物中心的零售不足以吸引他們的話,吃完飯可能就走了。

  同時還具有時間性,不會一天都呆在這裡,但購物中心因為增加了餐飲比例,它的所有設施設備的成本都將變高,空調、水電,甚至隔油池都需要增容。有一些業主對自己購物中心不是有太大信心,餐飲比例設施方面預設做到了七成,但也要注意相關成本的增加。

  特殊的業態和非常規的設計將帶來額外的維護成本。例如在購物中心中小型水族館、垂直綠化和水系成為新的潮流,這些設計涉及到的維護成本明顯高於一般的商業建築,而且並無直接的租金收入。

  雖然引入特殊業態和特色設計的出發點是吸引人流,業主還是需要對其進行成本和收益的仔細考量,是否能夠起到槓桿作用,帶動項目整體價值的提升。

  2、現在商業項目層出不窮,對於長期持有的項目,它的定期翻新是不是也很費錢?

  購物中心每天運轉,接待大量客流,後期維護成本不可忽視,並且,原有的項目需要通過重新裝修,才能保持良好的購物環境,並且給消費者帶來新鮮的體驗。

  例如,1990年開業的香港太古廣場,分別在1998年和2008年都進行過大型的翻新工程以保持活力,在2008年至2011年更是用了四年時間做整體翻新,為了避免影響租戶的生意,大部分工程是在每天結業後進行。

  國內的購物中心的建造水準和後期維護均弱於香港的成熟購物中心,而面臨著變化更快的市場環境,通過翻新來保持競爭力,對於業主來說是不可不預備的費用支出。

  三、「投資回報率在降低,資金流要比較充足」

  1、從投資角度,開發商投資回報率一般在多少?

  一般投資回報率8%以上是比較好的,但是近三年一些發展商6%都能接受,回收期一般是要求在10年以內,但是目前純粹的商業很難做到,除非是綜合體和一些銷售的產品才能做到10年以內。

  2、充足的資金也不代表就能把購物中心做好。很多項目都卡在「招商」上了。前期怎樣規劃商業規模,比較好招商?

  首先,單層建築面積比較講究。單層達到1.5萬-2萬平方米(以下除使用面積會單獨註明,其他面積都指建築面積)就會比較好做,即使用面積為8000-12000平方米(商家一般按使用面積報數給發展商)。

  假如對於一層只有3000平方米使用面積的購物中心來說,如果要招進一個服飾主力店,它所佔有的面積往往都要1000多平方米(使用面積),因此僅剩下1000多平方米(使用面積),就不好再去招別的次主力商戶進駐了。

  主力店也是需要和好的品牌做鄰居,但是除去主力店佔用的面積外已經沒好的鋪位給其它「鄰居」了。

  6萬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就會比較靈活,可以做成家庭式的消費,一站式購物中心,這樣的話,可以考慮引進電影院、超市作為主力,還可以找一些好一點的服飾品牌做主力店。

  3、超市、電影院之類,他們給的租金都很低,不利於提高投資回報率?

  從市場角度來看,精品超市就是順應購物中心的發展成熟而興起。國內購物中心早年多規劃大型超市作為主力店,隨著市場變化,業主逐漸發現大型超市租金低和租期長的缺點,而且薄利多銷的商業模式並不能有效地帶來中高端客源。

  於是,購物中心紛紛縮減超市面積,如廣州的中華廣場和正佳廣場,先後將大面積的Jusco和百佳替換為小面積的TASTE,既騰出了商業面積引入其他高租值商家,也提高了超市的租金,還提升了購物中心的檔次,可謂一舉數得。

  「購物中心正面臨新一輪調整,老項目受到新項目的衝擊,但是一線城市的租金保持穩中有升。」戴德梁行華北區研究部主管趙岩表示。

  實體商業正面臨電商的衝擊,不斷刷新紀錄的網購銷售讓實體商業愈發感受到轉型的迫切。另外,一些城市商業地產逐漸進入入市高潮期,供大於求的趨勢也影響著包括購物中心在內的實體商業。

  總體來說,制定購物中心業態方案的前提,一定是首先對項目定位的精準把握;再往前推,定位如何確定?則是對項目所處城市的背景、區域、本體開發模式選擇的分析,以及競爭機會的判斷。因此,在做業態規劃前,宏觀的調研和分析必不可少。

  根據項目整體定位確定項目功能定位及業態組合,並根據項目樓層分布實際情況變更。變更指南如下:

  ①付租金能力強、小面積的商家可規劃在商業價值高的區域,如銀行、麵包屋、西式快餐廳等;

  ②付租金能力差、大面積的商家可規劃在商業價值低的區域,如超市、傢具家居、大型餐飲;

  ③隨機性消費業種規劃在昭示性強的位置,如首飾、化妝品、禮品、服裝等;

  ④目的性消費業種規劃在昭示性弱的位置,如美容美髮、大型餐飲、KTV、影院等;

  ⑤餐飲等商家環繞湖景分布,利用景觀資源提升租金水平;

  ⑥主力店及次主力店所佔面積比例佔60%左右;

  ⑦餐飲及休閑娛樂所佔面積比例佔30%左右。

  谷川聯行將持續推出項目信息,如有意對接請撥打400-0127-603獲取項目詳情。

  如果您有廠房、土地、樓宇租售信息需要發布,請添加微信zszhaoshang,說明地區-項目-姓名,更可被邀請進入項目資源交流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