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難描述我要提問的,當我需要思考一個具體問題的時候,經常跑題,本來思考問題是邏輯的縱向思維,但由於思考進行到一個引發情緒的點時,就會變成使用橫向思維,跑題了,與原來的思考沒有聯繫,唯一的聯繫是他們產生過共同的情緒。為什麼情緒為引導我的思考?反之是不是可以?如何做?當然我現在描述是事後回憶,由於發生的太快且自然,我無法確定我的跑題是不是情緒造成的。大家談下看法唄。


這個問題本身是一個非此即彼的思維。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告訴我們,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又反作用於物質。

類似的道理,你的情緒會影響你的思維,但你的思維也可以改變你的情緒。

Amy Cuddy在TED演講中提到做出開放自信的姿勢會幫助你迅速調整激素水平。

身體,情緒,思維,其實本來就是一體。

只是我們人為地割裂開他們,方便我們學習和理解。

推薦閱讀:

對抗完美主義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929803

冥想入門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047389

斯多葛主義:控制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929803

最後安利我的公眾號:狗頭禪師


先擺個觀點:情緒會影響思維的過程和效率,自然產生的情緒本身必然是相應的思維的結果;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不能夠使用思維控制情緒,而是我們不能完全控制我們的思維本身。

第一部分,情緒會影響思維的過程和效率。不同的情緒狀態對思維的效率會有相應的影響,這應該是一個常識,有時會促進思維,有時會阻礙思維。情緒還會影響思維的內容,即當你處在一定的情緒狀態的時候,和這種情緒狀態相一致的記憶和其他內容會更容易進入思維當中,這種現象被稱為Mood congruence。這就是問題中所說的跑題之類的現象。

第二部分,情緒通常是思維的結果。我們的情緒的產生,與我們對事物的主觀價值(subjective value)的判斷有關,我們覺得一個事物對我們好或不好,覺得一個事物比我們的預期好或不好,就會產生相應的情緒,而主觀價值的判斷本身便是一個思維過程,如果外界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讓我們對一件事物的主觀價值發生了變化,那麼我們對它的情緒反應也會跟著變化。

第三部分,我們不能夠完全控制思維。許多思維過程其實是不會進入我們的意識裏的,比方說我們對許多事情其實都是有內隱(implicit)的判斷,像是對不同的性取向和不同種族,我們可能自己意識不到自己對它們有一定的偏見,但是生理指標(如皮膚電導、神經信號等)以及我們的行為都會暴露我們潛意識裡的思維結果。這便是為什麼許多時候我們不能夠很好的調控情緒,會做出與表層思維過程相反的行為。不過,如果你知道問題的源頭在哪裡,只要你有充足的證據說服你自己,你便能改變你的情緒狀態,也能採取相應的行動,這也是認知療法以及「知行合一」的思想內涵。


情緒引導思維。 很多大師的著作都是在極度悲傷或氣憤的情況下產生的。我也只有在很生氣的時候才會才思泉湧,什麼難聽想到什麼。 前幾天和朋友們一起去喫飯,我已經懷孕了,男朋友的朋友生的都是男孩子,我的是女孩子,我非常喜歡女孩,因為可以打扮啊鬥爭啊什麼的,哈哈。 他們幾個朋友開一些很過分的玩笑,說我們的孩子生出來要給他們的男孩子玩,還分一三五二四六那種,我當時沒聽到,我男朋友很生氣,我回去問他為什麼,聽完後我一下就炸了!微信他們什麼難聽罵什麼!事情已經過了一週多,我還是很生氣,我感覺很侮辱人,一個大人說話心裏面一點逼數都沒有。 以後不會來往了。。。 我肯定是不能原諒他們的,我不想我的孩子長大後問我這件事後來怎麼樣了,我說,沒怎麼樣。那我真成了傻逼了! 很多人覺得事情都過了這麼久了,你再糾結就沒什麼意思了,我覺得別人不能替我們原諒,我們也不能替孩子原諒,因為誰都沒有資格。
這,貌似有點太專業,我只能主觀來講。在我看來,情緒存在自發性、短暫性,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它不能控制,而思維則是對外面事物的反應過程,所以我覺得情緒引導思維,但是可以通過後期的大量思維訓練,思維會逐步引發情緒。
非專業,只說個人實際感受情緒是習慣反射,是對外界刺激的一種潛意識的回饋。思維是邏輯思考。是權衡事物發展結果利弊的過程。但是人在情緒發生時會選擇性的重視和忽視一些問題。表現為,天行健,自強不息,地勢坤,厚德載物。大概意思是高興時候考慮多的是進取,獲得更大收益,倒黴時謹慎,防止出現損失。(只是恰好與道德經這句對應,這句話原本不是來說明這個意思的。)古人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提出了未發之中,來應對。注;喜怒哀樂之未發,發而中節者謂之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