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要搞清楚戰爭規模的分級,劉備與曹操的漢中之戰,是雙方勢力一場國家等級的戰爭。趙雲參與的漢水之戰只是漢中之戰裏其中一場戰鬥,所以趙雲只是在漢中之戰中其中一場戰役擊敗了曹操的部隊,並不等於趙雲擊敗了曹操。

廣義的漢中之戰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算起,劉備出兵北上跟夏侯淵交戰,直至殺了夏侯淵後,曹操大軍進入漢中跟劉備對持,最終退軍算結束,為時兩年之久。狹義的漢中之戰就是指曹操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進入漢中,直到五月份曹操撤出漢中為止,為時兩個月。

趙雲在漢中之戰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劉備和曹操交鋒早期選擇據險防守,曹操軍屢攻不下。趙雲和黃忠找到曹軍糧草所在,並出兵劫糧,在黃忠被困的情況下,趙雲把黃忠救出,並通過營前偃旗息鼓,迫使曹軍撤退後,趙雲率兵反擊,造成漢軍傷亡慘重。

這場戰鬥其實並沒有改變劉備和曹操二軍整體優劣,但是對雙方士氣有相當打的改變。劉備此後轉守為攻,派劉封率軍向陽平關挑戰,氣得曹操專門往北方調來曹彰助戰,可曹彰未到,曹操就已經撤軍。

曹操撤軍原因並不全由趙雲一戰所決定,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十月宛城侯音、衛開發動叛亂,並跟關羽聯合。這場叛變雖然很快被曹仁所平定,可是此時關羽已在備戰,所以關羽北伐之時和曹操撤出漢中之時幾乎是同時進行。曹魏內部還有魏諷在策動叛亂,多重壓力的情況下,導致曹操沒有時間跟劉備在漢中久戰。且曹操在不久後病逝,估計曹操在漢中時身體已沒法堅持軍旅生活,故而曹操後來也沒親自參與襄樊的戰役,若非身體不好,這並不符合曹操早年必親率大軍徵討的性格。

陳壽在本傳評價:「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就是把黃忠、趙雲比如漢朝開國名將灌嬰、夏侯嬰,這樣的將領適合作為中央嫡系將領,共以主將指揮,但本身不適合做元帥。灌嬰負責統率精銳騎兵,卻也只是擔任韓信麾下的部將才獲得出色的成績。

諸葛亮後來讓趙雲領疑兵北伐,這支部隊的數量是很大的,諸葛亮在自述中描述兵力多於賊,可趙雲還敗於曹真之手,儘管趙雲事後表現良好,卻只體現出統領支隊的機智,卻沒有統領大軍的謀略,故而也只能是降級處理。


趙雲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演義中為劉備的五虎上將之一,雖然正史中沒有五虎上將之說,但是,正史中,趙雲的地位也僅次於關羽、張飛、馬超和黃忠。趙雲雖然很少統兵作戰,但是,能力還是有的,在漢水之戰中,趙雲以空城示敵,處理是否得當?趙雲擊敗了曹操,有名將之才,為何後來不見用?

先看漢水之戰的經過,這件事在《三國志》注引《雲別傳》中有詳細記載: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雲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偪,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

曹操率兵來奪漢中,運糧食到北山下,黃忠認為可以搶奪曹操的糧食,於是,率兵去截糧,到了約定的時間,黃忠沒有回來,趙雲於是率數十騎去接應黃忠,當時曹操大軍出動,趙雲和曹軍交戰,被曹軍包圍,趙雲殺出重圍,蜀將張著被圍,趙雲又返回去救張著。

《三國志》注引《雲別傳》: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雲為虎威將軍。

曹軍追上來,當時蜀將張翼準備關上營門拒守,但是趙雲到了營寨之後,要求大開城門,偃旗息鼓,曹軍懷疑有伏兵,不敢進攻,退走。趙雲命令軍士擂響戰鼓,以弓箭射向敵軍,曹軍大驚,自相踐踏,落入漢中,死傷慘重。

第二天劉備來到趙雲營寨巡視,誇讚趙雲說,子龍一身都是膽,於是,擺慶功宴歡飲,軍中都稱呼趙雲為虎威將軍。

趙雲以空城示敵,做法恰當嗎?完全恰當,當時的情況非常緊迫,趙雲軍以逸待勞,而且,以弓箭攻擊敵軍,這是非常明智的,如果硬碰硬,就算取勝,也要付出很大代價,俗話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趙雲的空城計,是非常正確的。

趙雲想到這麼完美的破敵方法,彰顯了趙雲的名將之才,可是,為什麼後來不見用他呢?

劉備一直把趙雲放在大後方,讓趙雲做中護軍之類,保護君主,顯然,沒有給趙雲統兵打仗的機會。劉備認為趙雲心思細膩,考慮問題周全,辦事妥當,是一個很可靠的人,適合做後勤,而且做這類工作萬無一失。

因此,趙雲很少有機會統兵打仗,獨當一面。

到了諸葛亮時代,趙雲纔有機會到兩軍作戰的前線,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讓趙雲率偏師據箕谷,做疑軍,進攻曹軍主力,這才給趙雲統兵作戰的機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